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吡啶甲醛和4-甲氧基苯甲酰肼为原料,采用乙醇为溶剂,通过缩合反应合成新的酰腙化合物:3-吡啶甲醛-4-甲氧基苯甲酰腙。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酰腙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5℃的回流条件下,3-吡啶甲醛与对甲氧基苯甲酰肼物质的量比为7:5,反应时间为4h时,酰腙收率可达到85.66%。  相似文献   

2.
4-苄氧苯甲酰肼(1)与芳香醛缩合得到酰腙(2a-2i),再与丙酸酐环合成了3-N-乙酰基-2-芳基-5-(4-苄氧苯基)-1.3,4-(口恶)二唑啉类衍生物(3a-3i),收率73%~87%.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3.
以氨基酸为原料经酯化、成环、酰肼化得到了3种相应的酰肼,后者与2-羟基-1-萘醛反应得到了含咪唑基酰腙希夫碱.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目标产物及其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法为含咪唑环的酰腙类希夫碱的合成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提高了酰肼的产率,总产率达到62.7%~64.1%,含咪唑基酰腙的产率达96.8%~97.3%.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成4种8-羟基喹啉-7-醛-芳香酰腙新试剂.方法 取以Reimer-Tiemann反应原理制备的8-羟基喹啉-7-醛0.519 g(3 mmol)溶于30 mL 95%CH3CH2OH,在70~80℃条件下分别与等摩尔量异烟肼、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和邻羟基苯甲酰肼的10 mL 95%的CH3CH2OH溶液加热回流反应8 h后出现沉淀,冷却到室温后过滤分离,以80%甲醇水溶液重结晶,真空干燥24 h.结果 和结论元素分析、熔点、1H NMR、MS以及IR谱的数据结果表明合成得到了8-羟基喹啉-7-醛-异烟酰腙、8-羟基喹啉-7-醛-苯甲酰腙、8-羟基喹啉-7-醛-对羟基苯甲酰腙和8-羟基喹啉-7-醛-邻羟基苯甲酰腙,分别为黄色、淡黄色、淡橙红色和淡橙红色粉末样品,产率分别为72.3%、73.4%、83.8%和83.2%.  相似文献   

5.
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经硝化、还原、巯基化和酰肼化反应合成6-氨基-7-巯基苯二甲酰肼(AMHP ).AMHP分别与4-甲酰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醛和3,5-二溴- 4-羟基苯甲醛制备不同的芳基苯并噻唑类发光试剂.对此类发光试剂的光谱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芳基苯并噻唑衍生物是一类优良的发光试剂,在碱性条件下,这些试剂与铁氰化钾反应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现象.它们中多数试剂的发光强度明显高于传统试剂鲁米诺,尤其以DB-p-H-AMHP发光强度超过鲁米诺的230倍为最佳,展现出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4-甲氧基苯乙酮和草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Claisen酯缩合、Knorr环化得到3(5)-(4-甲氧基苯基)-1H-5(3)-吡唑甲酸乙酯,再与水合肼反应得到3(5)-(4-甲氧基苯基)-1H-5(3)-吡唑酰肼,进一步与芳香缩合,高产率合成出10个新的3(5)-(4-甲氧基苯基)-1H-5(3)-取代吡唑酰腙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10个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7.
对尖萼耧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et C.A.Mey.)及其变型黄花尖萼耧斗菜(A.oxysepala f.pallidiflora(Nakai)Kitag)进行了传粉生物学与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尖萼耧斗菜及其变型黄花尖萼耧斗菜的繁殖系统没有差异,但其传粉高峰期已经产生分化.其次,SSR数据显示这二者的遗传结构也产生了分化,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其种内的微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4-碘苯甲酰肼(2)与芳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3a~3i),而后与丙酸酐脱水环化成了2-芳基-3-N-丙酰基-5-(4-碘苯基)-1,3,4-(口恶)唑啉类化合物(4a~4i),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方法对化合物4a~4i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1.α-吡咯甲醛与異菸酰肼在无水乙醇中起縮合作用,得到熔点为230-231℃(分解)的α-吡咯甲醛異菸酰腙。 2.这个腙类在試管內抑制人型結核菌敏感株的繁殖力量与異菸酰肼的效力完全相同(1:1,000,000),而在动物体內試驗方面,略遜于異菸酰肼。本文細菌及动物試驗部分得到鍾之英教授熱情的指遵,特致謝意。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二丁基二氯化锡与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对苯二甲酰腙反应,合成了双核二丁基锡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对苯二甲酰腙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3,5-二溴水杨醛与水杨酰肼反应合成二溴水杨醛水杨酰腙席夫碱,然后再将其分别与过渡金属Ni(Ⅱ)和Cd(Ⅱ)用作合成了二种新型的酰腙席夫碱配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2-氯苯甲酰肼(2)与芳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3a~3h),而后与丙酸酐脱水环化成了3-N-丙酰基-2-芳基-5-(2-氯苯基)-1,3,4-唑啉类化合物(4a~4h),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对化合物4a~4h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合成3,5二甲氧基苯甲醛5-甲基-4-异噁唑酰腙及其与Cu(CH3COO)2· H2O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 1H-NMR、IR、UV等表征,发光性能测试表明配体和配合物都有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自制的邻硝基苯甲酰氨基硫脲和对羟基苯甲酰氨基硫脲合成了两种4,4′-联噻唑衍生物:2,2′-二(邻硝基苯甲酰肼基)-4,4′-联噻唑和2,2′-二(对羟基苯甲酰肼基)-4,4′-联噻唑,它们的组成与结构已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巩红冬 《甘肃科技》2007,23(7):217-218
对甘肃耧斗菜族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耧斗菜族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5属7种,分别占全国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1.43%、41.18%。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并对甘肃耧斗菜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4-碘苯甲酰肼(2)与芳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3a~3i),而后与丙酸酐脱水环化成了2-芳基-3-N-丙酰基-5-(4-碘苯基)-1,3,4-噁唑啉类化合物(4a~4i),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方法对化合物4a~4i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由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和苯甲酰肼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芳香酰腙化合物: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苯甲酰腙.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晶体结构的表征.研究表明,该酰腙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学数据为a=17.505(5)nm,α=90.00°,b=13.761(4)nm,β=94.546(6)°,c=7.219(2)nm,γ=90.00°.V=1733.4(9)nm3,Z=4,μ=2.387mm-1,Dc=1.515mg/m3,F(000)=672,Final R indices[I>2sigma(I)]R1=0.0439,wR2=0.0813 R1=0.1051[I>2sigma(I)],wR2=0.1007(all data).  相似文献   

18.
以5-甲基4-异噁唑甲酸为原料,与氯化亚砜、水合肼反应得5一甲基4-异噁唑甲酰肼2,2与芳香醛缩合反应合成了6个新的酰腙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等表征确证.实验结果表明,酰肼与芳香醛在冰醋酸中进行缩合酰腙化反应,具有产率高、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3-氟苯甲酸(1)为原料,通过酯化、肼解制得3-氟苯甲酰肼(2),3-氟苯甲酰肼再与芳香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3a~3g),最后以苯和DMF为溶剂,将3a~3g与巯基乙酸脱水环化成2-芳基-3-(3-氟苯甲酰胺基)-4-噻唑啉酮类化合物(4a~4g),并利用IR、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7个目标化合物(4a~4g)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MTT方法评价了它们在体外对HepG-2、A549-1和231-23种癌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7个新化合物均具有潜在的体外抑制癌细胞生长活性,其中化合物4a、4b、4f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含吡啶环的1,3,4-(口恶)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回流条件下,以乙醇为溶剂,4-吡啶甲酰肼分别与4-硝基苯甲醛、4-氯苯甲醛、2-氯苯甲醛、2,4-二氯苯甲醛、3-硝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醛、呋喃甲醛和苯乙酮反应得到相应的中间体酰腙,再与乙酸酐环合,以良好的收率合成出含吡啶环的1,3,4-噁唑啉类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和MS对其结构的表征,探讨了此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