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视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眼科疾病,属于一种屈光不正类型,发病多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中,已成为我国三大学校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将会引起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成为我国居民视力障碍、致盲的主要原因,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对于提高患者视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青少年近视为起点,分析常见的防控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药物控制、角膜接触镜、生活习惯等,降低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2.
设计一款基于半导体激光技术的近视防控仪,利用激光脉冲模式进行穴位照射治疗,调整屈光度数,达到治疗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后,青少年近视情况有明显改善,激光对眼球组织无毒害作用.该方法对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是应对人口少子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儿童近视率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校外教育培训作为少子化时代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策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依然存在,影响儿童日常学习和生活时间安排,进而影响视力健康。基于杭州市Y小学的整校问卷调查数据和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模型,分析小学生视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厘清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对视力健康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校外教育培训通过挤压户外运动和睡眠时间对视力变化产生负面影响,亲子陪伴能有效调节上述负面影响。因此,在推进“双减”政策有效落地和儿童近视干预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小学生学习、户外活动和睡眠时间的合理分配给予指导,并重视亲子陪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弹性是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心理学理论界和心理咨询界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以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展探讨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尤其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弹性通过多种措施帮助儿童、青少年构建良好的心理弹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具体做法,适用于学校体育教育,尤其适用于对体育锻炼兴趣或成绩存在差异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在对心理弹性概念进行界定和体育教学中心理弹性干预研究的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设定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体育教学方法、设定体育教师的合理期望和创设愉悦的体育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探讨学校体育心理弹性干预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范畴与理念、及其对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意义;重点分析了体育干预灾后青少年积极心理重建工作中的作用和体育干预的方式、内容.研究认为,体育行为干预对于灾后心理重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干预过程体现出长效性,干预效果存在有限性.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大疫情于2020年新春伊始迅速在我国蔓延,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而且给全社会的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校的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比较敏感脆弱,适应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对他们进行及时、针对性的心理保护.文章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以及个案就COVID-19疫情下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表现,分别阐述了如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类型的具体表达方式,并从学校、家长、学生层面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心理干预策略建议.以期及早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预防儿童青少年应激相关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视是一种常见类型的屈光不正,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成为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本文从近视的发病因素和机理入手,探讨目前对近视的防治措施,为减少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改善近视对视觉的严重损害,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简称MCT镜)对青少年近视矫治临床对比分析.对60例118眼近视青少年验配角膜塑形镜片并进行随访检测分析.结果发现,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片在减低和控制青少年的近视上比使用传统OK镜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以儿童单纯性肥胖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通过实验研究运动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防治效果,实验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对儿童肥胖的防治起到了积极、安全、有效的促进作用,在防治过程中有效地改善了儿童体质状况,为今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防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决策部署,首都师范大学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快速部署了面向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疫情相关心理支持服务工作,经过二十余天的奋战,由首都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统筹,心理学院、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中心等多单位联合发起,"首师心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测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获有效样本1012人。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结果: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1.7%,轻度为44.1%,中度为39.6%,重度为16.4%。其中男38.7%,女45.6%。小学生近视率为29.5%,初中生近视率为46.1%,高中生近视率为62.1%。结论:男生和女生近视患病率差异显著。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近视患病率、近视严重程度逐步增加。当前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遗传因素、视近工作时间以及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2.
李菲菲 《科技信息》2013,(23):207-207,258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饮食行为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不吃早餐、早餐质量差或三餐不规律等不良饮食行为,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不仅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近期的影响,而且还会带来远期危害。为了改变这些不良的饮食相关行为,通过对其影响因素分析,应该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积极对青少年饮食行为进行干预,最终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以保证他们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素,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3.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回顾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梳理了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成果。证据显示,以往学者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积累了大量理论及实证工作,但仍留有不少空白。未来研究应尽可能统一对留守儿童的定义、纳入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开展追踪研究、开发与中国农村文化及实际相匹配的干预方案等,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限制模型"、"社会生态"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青少年锻炼行为分阶段转变的制约因素与模型,探寻有效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分阶段转变的干预策略,以营造良好的社会、家庭与学校环境,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情感与社会适应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彦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43-145,148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并辅以无结构化访谈法,从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在情感发展水平、应激水平以及家庭生活结构对儿童的影响几个方面着手,考察农村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状况.提出通过向留守家庭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完善农村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寻求教育政策支持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及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并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患近视的青少年选择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的情况,分析与单光镜配戴者相比,渐进镜能否对青少年近视起到延缓进展的作用。方法对201208-201309期间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近视青少年资料进行回顾并进行检查,分析长期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能否起到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结果渐进镜组的青少年主观舒适度高于普通眼镜组,且近视度数年平均增长低于普通眼镜组,2组其余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渐进多焦点眼镜可以缓解近视青少年视疲劳感觉,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性事件,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儿童青少年作为此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应激事件的弱势群体,身心受到剧烈冲击。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研究进展,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社区、家庭及个人层面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童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应激源;总结了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类型,包括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归纳了普通儿童、疫情严重地区儿童和家人患病或抗疫人员子女、隔离儿童、其他患病儿童及感染儿童这5类不同风险的儿童青少年面对疫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体育活动减少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健康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全民健康已成为国家的战略主题.把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摆在优先地位,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是提高全民健康的重中之重.根据规划纲要要求及目前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状况,提出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策略:①培养儿童青少年体育与健康意识;②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③注重儿童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学习.旨在为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儿童青少年期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最常见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约有一半的成人精神心理问题始于儿童青少年阶段,如能早发现、早干预,将极大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有几类特殊人群需要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多因父母外出打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为基础,通过体育锻炼干预对小学五、六年级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体育干预实验,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16周的体育锻炼干预后,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对人、孤独、自责、过敏、冲动、身体和恐怖八个内容因子上都有明显改变.结果显示:本次实验中的体育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调查还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家庭教育问题严峻;学校体育课管理松懈,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农村教师教学理念落后,青年教师流动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