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机织物增强压延柔性复合材料的撕裂和剥离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机织物增强压延柔性复合材料进行撕裂、剥离性能测试分析,得出基布的纱线线密度、织物密度以及涂层厚度与撕裂强力、剥离强力之间的关系,并对经纬向撕裂强力和剥离强力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涂层织物单缝法撕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8种不同规格基布的聚氨酯涂层织物,用一般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纱线性能和织物结构指标等因素与单缝法撕裂强力间的关系。分析计算表明:影响单缝法经向撕裂强力的主要因素是经纱强力,其次是经纱从涂层织物抽出时的抽出阻力、纬密和经密,而经纱断裂伸长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单缝法撕裂实验,利用带有A/D转换器的PC机、摄像机以及测音仪,对不同纤维原料、密度的平纹织物在不同撕裂速度条件下的撕破强力与现象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撕裂过程中,构成撕裂受力三角形的纱线破坏状态可用试样纱线断裂根数除以撕裂曲线波峰数的结果表示;长丝织物在低纬密、低速度撕裂时的断裂负荷和滑移负荷可用撕裂音的测定予以区别;纬密较小的长丝和短纤纱织物在低速与高速撕裂时各自的撕破强力具有相逆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建筑膜材料撕裂强度的测试方法及撕破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目前国外用于测试膜材料撕裂强度的主要方法和标准,分析了不同测试方法对膜材料撕裂强力的影响,讨论了膜材料的撕裂机理。试验研究表明双舌撕裂法很难稳定控制裂缝撕裂方向,从而导致无效试样较多,不适合用于膜材料撕裂性能测试。中心裂缝撕裂法的测试结果受试样裂缝尺寸的影响较大,在提出新的测试指标之前,暂不宜将其测出的断裂强力直接作为膜材料的特征参数。梯形撕裂法的撕裂模式单纯,试验结果也较稳定,是值得推荐的膜材料撕裂强度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涂层织物撕裂强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种不同规格的涂层织物,采用4种不同撕裂方法进行撕裂强力的测定,得到了不同撕裂方法测得的撕裂强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讨论了涂层及涂层工艺对织物撕裂强力的影响。在前人的机织物撕裂强力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涂层织物梯形法撕裂强力的理论表达式,并对梯形法撕裂强力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实验表明该理论表达式对涂层织物撕强值的预测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有关测试标准为依据,采用裂区模型实验设计方法对多种系列锦纶复丝经编网片测样进行测定,数据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网片纵横向之间、干湿态之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差异性,找出了影响网片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各主要因素影响的程度和趋势,回归各因素与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间的关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锦纶经编网片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与目脚总纱数、编织密度和成圈纱数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tate ligament,ACL)断裂后患者的跑步步态以及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对其进一步的影响,基于三维运动捕捉分析方法,定量化分析了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名单纯ACL断裂患者,8名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患者,22名健康志愿者)的跑步步态改变。研究表明,慢跑时ACL断裂的膝关节主要表现为外源性屈曲力矩显著降低,这不仅与ACL断裂侧伸肌力量减弱有关,且与神经肌肉控制模式改变有关。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患者膝关节在慢跑时表现出显著的外旋不稳,分析与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降低了对旋转稳定性的控制功能有关。研究提示,ACL断裂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应关注并参考其跑步步态的异常,加强屈伸肌及旋转稳定肌群的训练,结合神经肌肉训练,改善其跑步步态异常,降低继发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与其微观损伤机理密切相关,随温度的升高,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下降,SiCp/A356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细观损伤机理.文中对真空双搅拌方法制备的质量分数为20%的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细观损伤机制进行了研究,在试样断口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了不同的裂纹萌生和扩展机制,根据不同温度下表现出的不同失效方法,归纳出了复合材料细观损伤的温度效应曲线.研究表明,在室温下复合材料的裂纹萌生以基体撕裂和颗粒断裂为主,高温下其裂纹萌生机制以颗粒脱离和基体撕裂为主.  相似文献   

9.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方法制备铝基SiC复合材料,研究Si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均匀性问题,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3道次加工后Si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出现漩涡状和带状团聚现象;经4道次搅拌摩擦加工后复合层中SiC颗粒均匀弥散分布在基体金属中,复合层组织发生明显细化;添加SiC颗粒4道次加工后复合材料显微硬度提高,抗拉强度降低.搅拌摩擦区的显微硬度平均值为68HV,为基体金属显微硬度(45HV)的1.5倍;抗拉强度降低为176MPa,为基体金属的81%;复合材料拉伸试样总体表现为韧性断裂,断裂机制包含韧性断裂以及SiC颗粒与基体结合界面的撕裂.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聚芳恶二唑(简称POD)纤维在高温烟尘处理中受酸性气体作用发生老化,利用硝酸和硫酸溶液对POD纤维进行酸化处理,研究其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变化规律,应用Kissinger多升温速率法对POD纤维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OD纤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随酸溶液质量分数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硝酸和硫酸作用下断裂强力最大降幅分别达到57.96%和67.29%;随着酸化程度的加重,POD纤维热降解活化能降低,热稳定性下降;断裂强力与活化能之间存在量化关系,可利用热降解活化能作为快速评价POD纤维的酸老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向拉伸的方法对分裂型纤维水刺非织造布进行处理,研究该拉伸方法对分裂型纤维开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拉伸法可以有效提高分裂型纤维的开纤率;拉伸负荷越大、拉伸速度越快,则纤维平均直径越小,开纤率越高;经小负荷双向拉伸处理后,非织造布材料强力有所降低,但当拉伸负荷较大时,处理后的非织造布强力明显提高.双向拉伸开纤方法适用于交叉铺网的水刺非织造布,与化学开纤法相比,不但纤维损伤小,而且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粘合剂粒径对非织造布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粒径变细,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呈非线性增加。分析认为由细旦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可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较低的抗弯模量,这些概念也适用于热熔纤维粘合和热轧非织造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喷原料的选择、熔体温度、热空气压力,熔体流量等工艺条件的改变对熔喷聚氨酯弹性无纺布力学性能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纺布力学性能增强,在一定热空气压力范围内,随热空气压力增大,无纺布力学性能增强,在一定熔体流量范围内,随流量增大,无纺布力学性能降低,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熔喷聚氨酯弹性无纺布纵向强度和延伸率均优于其相应的横向强度和延伸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临界区思想推出了粉末粘结非织造布拉伸强度的理论估计模型。并根据模型需要对纤维从粘结纤维网中的平均抽拔力进行实测,进而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最终实现对强度的估算。通过对比,发现强度的理论估计值和实测值与粉末含量的关系具有相同的趋势。由于理论的假设,使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an equation express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pezoid tear strength and fabrictensile properties,weave texture and geomitry of specimen was studied.It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trapezoid tear strength for uncoated fabrics well,and also for coated fabrics if multipling a stress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The four tear test standard methods(single-rip,double-rip,wing-ripand trapezoid tear)have been adopted to measure the tear strength of fifteen coated fabrics whichwere used for architecture and gencral industrial purposes and the nine corresponding uncoatedfabrics respectively.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an ex-cellent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two methods with the four tear parameters respectively and a goodconsistency of the order of the tear strength for different samples.In addi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a good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tenslieproperties and tear strength of coated and uncoated fabrics.  相似文献   

16.
实验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研究增塑剂对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极性增塑剂y-丁内酯(GBL)对微相分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非极性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DOA)对微相分离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GBL和DOA的加入均能提高聚氨酯材料的耐热性能;GBL和DOA的加入均能降低聚氨酯材料的硬度,其中GBL不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DOA严重损伤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聚丁烯-1热塑性弹性体(PBt-TPE)力学性能,采用催化活性与定向能力不同的2种催化剂并用的方法进行丁烯-1聚合。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催化剂的配比,可以有效改变产品的等规度,提高PBtTPE的力学性能。当n(高效Ti):n(自制Ti)-1:1时,PBt—TPE的拉伸强度12.7MPa,断裂伸长率390%;增加高效催化剂用量可以有效提高聚合物的结晶度和熔点。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and powder binder content was studied and analysed on the properties of high loft nonwoven fabrics mainl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lkiness and the warmth retention property was also teste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powder content,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ill affec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nonwovens. Moreover, there a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The compression properties only change a little for a powder binder content of 15%—20%.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bulkiness and compression rate will reduce significantly. For the bulk density of high loft nonwoven fabrics, there exists a heat transter mechanism of air convection, but the higher the bulkiness of nonwovens, the larger the thickness and the better the warmth retention property of nonwoven fabrics.  相似文献   

19.
根据SQ系列高分子多层复合防水卷材在屋面防水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SQ系列高分子多层复合防水卷材抗拉、抗撕裂、抗顶破的特性和施工工艺,展望了其良好的社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拉伸力学性能测试、Kahn撕裂法研究了Ce对Al-Li-Cu-Mg-Ag-Zr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合金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在180℃下时效后,Ce元素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塑性及Kahn撕裂韧性.金相显微观察发现:含Ce合金中铸态晶粒细化明显,固溶处理过程中,Ce原子明显抑制了再结晶晶粒的长大,同时在长横方向保留了大量冷加工的纤维组织.Ce的加入使晶界无析出带变窄.并促使了韧窝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