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可达性研究的基础,界定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概念.根据西藏拉萨市公共交通的类别进行了现状分析,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拉萨市公共交通做出各项指标的定量评估,其中对服务质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评价.文章还针对拉萨市未来城市和人口规模,提出了拉萨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公共交通方式下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对建设环保、低碳的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将贵阳市星级酒店与居住小区视为客源地,选取平均可达时间和可达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GIS网络分析法,分析贵阳市星级酒店与居住小区到达旅游景点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探究轨道交通对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及机理。研究表明:1)无论是常规公共交通,还是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贵阳市星级酒店到达旅游景点的平均可达性都优于居住小区,轨道交通开通后,星级酒店和居住小区到旅游景点的整体平均可达性优化率分别达到了18. 25%和17. 34%; 2)轨道交通开通后,星级酒店和居住小区到旅游景点的可达性系数极差分别为1. 23和0. 87,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水平不均衡分布现象较突出,内部差异显著; 3)无论是常规公共交通,还是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星级酒店和居住小区到3A级旅游景点的平均可达性均最高; 4)轨道交通能有效提高贵阳市各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轨道交通开通后,星级酒店与居住小区到各旅游景点的平均可达性优化率最低均达到了7. 78%。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迅速扩大,科学的进行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的规划与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合理、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公交线路网规划的要点与评价指标,并以烟台市为例,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规划与评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探讨公共交通方式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评价贵阳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研究结果表明:1)步行与常规公交可达性均由城区核心位置呈不规则环状向外围逐渐变差;2)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较好,87.43%的居住小区与82.63%的城市居民覆盖在30 min范围内;3)常规公交平均可达性较好且差异较大;4)步行与常规公交均可达区域分布于城区中心位置,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多样化,综合可达性好;步行与常规公交均难可达区域分布于城区边缘区域,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单一,综合可达性差。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贵阳市公共交通与公园绿地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可达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从定义、内涵和评价模型3方面对现有5种交通可达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大连市中心城区早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辨析了交通可达性与机动性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关系,提出了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思路。与传统规划不同,该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更加以人为本,更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从定义、内涵和评价模型3方面对现有5种交通可达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大连市中心城区早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辨析了交通可达性与机动性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关系,提出了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思路。与传统规划不同,该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更加以人为本,更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公交线路首末站为节点,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可达性模型、最优尺度分解等方法,探讨西宁市城市公共交通要素可达性及关联度。结果表明:西宁市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线路里程及线路非直线系数多数超出国家标准,线路网密度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可达性呈现由带状中心向四周对称递减分布的规律,集中分布程度较高,分布均匀度较低,出现区域优值和区域劣值;空间与时间可达性分布相似,费用可达性与时空可达性明显不同;综合可达性总体分布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规律,与时间和空间可达性相关度高,与费用可达性相关度低。完善枢纽站建设、增加城市新区线路、推进线网优化速度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辽宁省高铁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中心性、可达性等指标,来对辽宁省高速铁路现状的空间网络格局进行描述和评价,并分析高铁在对辽宁省城市辐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高铁可达性指数以沈阳—鞍山—辽阳为中心高于四周,离中心越远,可达性越低,中部城市的可达性好于边缘城市,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模式".(2)中心性以沈阳为中心向东南和西南递减,大连由于三面环海,地处辽宁省最南端节点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略差于沈阳,中间中心性稍差.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为案例地,选择23个游憩空间作为分析对象,从本地居民视角切入,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兼顾周边设施,运用Python编程语言和ArcGIS软件,评价了上海市游憩空间可达性发展水平.各个游憩空间30 min以内可达区域占比为5.79%~7.12%,240 min以内可达区域面积占比为46.37%~56.95%.各个游憩空间可达性空间形态可以概括为圈层-树枝状、不对称圈层-树枝状、椭圆-轴向和多中心圈层4种结构类型.研究区范围内游憩者到达23个游憩空间的平均时间为127.05 min,有50%以上区域可在4 h内到达任一游憩空间.陆家嘴周边的游憩设施步行指数最高,外围地区的游憩空间周边尚未形成集聚的游憩设施,步行指数较低.兼顾周边设施的综合可达性差异明显,高分值游憩空间聚集于城市中心地区,低分值游憩空间分布于步行指数较低的外围地区.兼顾周边设施的城市游憩空间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深化了对游憩空间布局均衡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的现状,以海口市公共交通管理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首先利用对海口市民所进行的公共交通安全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并进行求解,得出海口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指标;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海口市公共交通安全进行了评价,并在权重的确定上对传统标度法进行了修正,用更加人性化的新标度法来确定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海口公共交通安全管理中突出的三大隐患,分析了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就如何解决海口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了客观中肯的建议,并对未来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目标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