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对半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在适当的条件下,半纤维素被半纤维素酶水解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 P-2)柱层析法及纸上分配层析法分离半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可以得到木低聚糖、木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等组分。  相似文献   

2.
新型壳聚糖胺基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片状壳聚糖为原料,经凝胶化、交联、羟丙基氯化及胺基化,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壳聚糖胺基衍生物。考察了胺化剂用量对壳聚糖胺基衍生物胺基含量的影响及壳聚糖胺基衍生物吸附牛血清白蛋白(BSA)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当制备条件下,同壳聚糖相比,其衍生物的胺基含量明显提高,碱性增强。随胺化剂用量的增大,壳聚糖胺基衍生物的胺基含量增大。BSA的吸附性能与胺基化衍生物的种类相关;对一定胺基衍生物,随胺基含量的增大,B  相似文献   

3.
以斑点叉尾鮰鱼皮为原料,在低于蛋白变性温度的条件下利用乙酸提取和乙酸/木瓜蛋白酶提取的2种不同水解产物,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乙酸水解产物和酶溶性水解产物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0~35℃和28~35℃;酶溶性水解产物在溶解性能、乳化性能和乳化稳定性方面优于乙酸水解产物,而在吸水性能、吸油性能、起泡性以及泡沫稳定性方面,乙酸水解产物明显好于酶溶性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4.
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所得产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并对水解产物进行了分离,得到产物1、2、3,比较不同水解度条件下各种产物的抗菌活性;摸索培养基起始pH值、水解产物添加量对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底物浓度为10%时,三种水解产物的抗菌活性均随着水解度的增大而增大,并最终趋于平缓,产物3的抗菌活性最好;培养基起始pH值为8.0时,30 mL培养基中水解产物添加量达到2 mL时,水解产物的抗菌效果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碳钢在含有不同浓度鸡蛋水解产物的2mol/L盐酸、2mol/L硫酸、2mol/L碳酸铵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碳钢在不同介质中的阳极过程,发现鸡蛋水解产物对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碳钢皆有明显的缓蚀作用.在HCl溶液及(NH4)2CO3溶液中,鸡蛋水解产物的最佳浓度为2.0%,在H2SO4溶液中,鸡蛋水解产物的最佳浓度为1.0%,并对鸡蛋水解产物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胺基聚氨酯/纳米银材料并研究胺基聚氨酯和纳米银的作用机理,制备了硬段侧链含胺基的聚氨酯,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在液相中原位合成胺基聚氨酯,纳米银复合物.UV-VIS表明,胺基聚氨酯,纳米银中纳米银的含量高、粒径小并且粒径分布范围小.IR表明聚氨酯硬段的胺基和纳米银有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由基共聚合,再经Hofmann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带胺基的可用于油溶性喷墨体系的聚丙烯酸酯的连接料。用红外光谱确定了酰胺基到胺基的转化。测定了采用特种官能团(酰胺基和胺基)的连接料的结构、含量与墨水体系稳定性、沉降率的关系。带胺基的聚丙烯酸酯的连接料配制成的墨水,体系稳定性好,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颜料具有较好的颗粒粒径和分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水为中间媒介,讨论了盐、共价化合物,单质等水解产物的判断方法,并举例说明。该方法具有判断准确、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2-芳胺基和2-酰胺基苯并噻唑有杀菌、杀虫、杀螨等多种用途。我们以2-氨基苯并噻唑与酰氯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取代的酰胺基本并噻唑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酸值监测脂肪酶催化豆油水解反应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脂假丝酵母脂肪酶对豆油的水解进行研究,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水解产物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 得出豆油水解产物成分的相对含量, 并根据其酸值的大小与水解产物中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对应关系, 初步建立了监测脂肪酶催化水解豆油反应进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腈纶废丝的水解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腈纶废丝水解的三种方法:酸法水解、碱法水解和加压水解,并讨论了水解产物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福建连江溪利伊利石为火山热液蚀变产物.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化学成分分析、XRD、DTA、TG、IR等研究,说明该处伊利石属于2M1+1M型,性质介于绢云母与伊利石之间,与水云母较相近,属于水化程度不高、结晶程度略高的云母类矿物  相似文献   

13.
合成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以四氟邻苯二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水解、部分脱羧、甲基化、酸化得到中间体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酸.中间体再经酰氯化、缩合、脱羧、醚化、环丙胺置换,环合得本品.实验收率为37.7%,本法工艺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4.
7-氨基-3-氯-3-头孢烯-4-酸(7-ACCA)是合成多种头孢菌素的重要中间体。文中以3-氯代头孢二苯甲酯为起始物,经弱酸苯酚水解去4位二苯甲基和固定化青霉酶PGA-450 裂解去7位苯乙酰基两步反应制得7-ACCA,两步总收率达85.0%以上。用HPLC测定其含量,产品7-ACCA质量分数达99.0%以上,略高于所购进标品。用红外、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对7-ACC A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样品7-ACCA的分析结果与标准样品7-ACCA的结果一致。试验发现,去4位二苯甲基最佳反应温度为60~65℃,去7位苯乙酰基的最佳温度为30~32℃,最佳pH值为9.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了400~450批的批次实验,转化率和收率都无明显降低。本合成方法工艺简洁、产率高,所用试剂价廉易得,基本无污染。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底物浓度、酶添加量、温度、时间、pH值对鹿角盘酶水解的影响,并利用神经网络建立鹿角盘酶解过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鹿角盘酶水解过程,为有限水解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262-5265
主要研究改性氰凝反应速度的可控性,氰凝改性主要是使用封端剂把氰凝的端基封闭,使其活泼的异氰酸根暂时不能与水发生反应,之后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解封剂把活泼的异氰酸根置换出来,使其再次与水作用凝胶,达到堵水封窜的目的。改性后的氰凝初凝时间可以控制在(20—30)min,终凝时间在60 min以内。  相似文献   

17.
用旋光法测定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R12SO3N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16TAC)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POPE)对蔗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R12SO3Na对蔗糖水解起催化作用,R16TAC和POPE对蔗糖水解起抑制作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抑制作用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8.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4-羟甲基二苯甲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4-甲基二苯甲酮为原料,经卤代、相转移催化水解反应合成有机中间体4-羟甲基二苯甲酮,并对其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溴代丁二酰亚胺为较好的卤化剂,生成4-溴甲基二苯甲酮的产率为70.7%;4-溴甲基二苯甲酮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5 h后,目标化合物产率为84.4%;初产品用四氢呋喃重结晶后,最终产品纯度可达99%;经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和氢核磁共振谱表征,其结构为4-羟甲基二苯甲酮.  相似文献   

19.
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的水解聚合机理研究及产物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H2N·CH2·CH2·CH2·Si(OC2H5)3)为原料,通过控制其水解缩聚的条件制备聚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本文详细论述了聚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的水解缩合过程,推断其水解缩合的机理,并利用FTIR,XRD,NMR等手段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合成产物的结构,证明产物中存在聚倍半硅氧烷结构。  相似文献   

20.
The piezoelectric bulk acoustic wave (BAW) impedance analysi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monitor in situ the proteinase-catalyzed hydrolyzation of casein and the effect of pesticide D-allethrin on the proteinase activity in the midgut of the spider Pardosa pseudoannulata,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verifi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The hydrolyz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low-dose D-allethrin, where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high-dose D-allethrin, and a correlation was found precisely between the enzyme activity reflected by the final frequency shift after the hydrolyz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D-allethrin, with a significant frequency response observed even at a 1.5×10-5 volume ratio of D-allethrin to distilled water. The present work may have presented a novel method feasible for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excitability of spiders under low-dose D-allethrin pesticide and quick detection of protein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