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英语日益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近几十年来,俄语中借用英语的外来词大量涌现,层出不穷,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借词热,特别是美国英语词。有人把美国英语词大量涌入的局面与18世纪法语词的涌入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
站在回族话的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回族话中的借词,并不像一般语言中的借词那样属于外来语言的借用。严格的说,回族话中的借词,应该既有属于回族先民语言的积存,又有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之间接触后受到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在闽南地区语境下,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有其特有的顺应特征和具体的语用功能。从语用学视角分析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的会话实例,发现在闽南文化思维语境下,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是说话人在综合考虑闽南话与普通话语言因素、社会文化和心理语境变量的基础上选择的语用策略;在顺应的过程中,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实现了简约、尊重、排除、标记等社会语用功能和情感、强调、幽默等心理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韩蕾 《科技信息》2011,(33):358-358,112
澳大利亚英语是澳大利亚的官方语言,是南半球最重要的英语变体。正如美国英语借用了美洲印第安语,新西兰英语借用了毛利语一样,澳大利亚英语借用了土著词汇,现在已经成为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一部分。本文主要研究澳大利亚土著借词与文化的关系。从而得出,澳大利亚土著借词与其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选取闽南话区的厦门、漳州、龙岩,客家话区的武平、梅县五地,来比较闽南话、客家话文白异读,从三方面进行研究:文白异读单字、文白异读的分布、文白异读音素。结果显示:闽南话中心区的白读字数是容话的三到四倍;音素文白异读在五地都大于相应的单字文白异读;而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间的龙岩,不管在单字、还是音素上,都显示了阂客过渡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闽南人的形成,经历了农耕族群和海洋族群接触和融合的过程;明清以后,随着闽南人大批移居海外,在闽南侨乡形成了一些海洋性习俗,使得闽南文化具有农耕文化的性格,也兼具海洋文化的特征。其海洋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信仰海神妈祖、民间的送船科仪、国内亲人将客死海外之移民的灵魂引渡回来的引水魂仪式;特殊的婚姻形式、双边家庭以及抱养子从事海上贸易和在海外发展;闽南话的外来语借词和歌谣等方面。厘清闽南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闽南海洋文化的表现和特征;为研究闽南文化所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7.
外来词,也叫借词(loan-word),就是借用他国语言中的语词来传达信息。萨丕尔说:“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都是不怕与别的语言接触的。在语言相互接触过程中,一种语言会很自然地向别种语言借用  相似文献   

8.
英语与汉语的交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英汉两种语言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英语凭借其强大的吸纳能力与包容性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词汇,促进了自身的繁荣。英语对汉语词语的借用,既与西方读者汉语水平的提高分不开,也与英语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藏、汉、英三种语言背景下,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三种语言的影响及其思维方式的干扰,因而产生语码转换现象.观察并记录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描述其语码转换的类型及动机,总结藏族大学生三语语码转换的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也能为针对藏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提供指导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台湾平埔族在历史上曾使用十余种语言。今天,除巴则海语、噶玛兰语和邵语外,其他的平埔族语言于19世纪中后期基本消亡,平埔族多转用汉语闽南话或客家话。平埔族语言使用的变迁史表明,语言转用就是文化接触过程中两种文化力量的竞争在语言使用格局上的反映。本文梳理了平埔族语言转用的三个阶段,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平埔族转用汉语的主要原因,指出平埔族语言的生存空间与文化依存基础的瓦解是平埔族语言消亡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村语和黎语虽同属一个语支,但词汇差异却高达50%以上,其直接原因主要有:底层语词和特有词的大量使用;借词取代固有词以及借词语源的不同或者借入的途径不同;借词和新造词的共存并用,新造词的语素或造词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英语外来词强势进入,方式不一。现代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应遵循“心态开放、体系规范”的原则,最终采取“以意译成分为主”的方式,使外来词合情合理地融入现代汉语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多义词几乎存在于人类所有的语言中,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也不例外。文章尝试探究汉英多义形容词“老”和“old”的词义生成与演变,并描绘出其词义演变轨迹图。研究发现:(1)其产生一词多义的原因是受隐喻作用和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影响;(2)其词义演变轨迹符合“仙人掌发展模型”,但是其产生的隐喻意义种类却不尽相同.因此它们缔造出各自特有的词义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南部土家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分别从数量、类别、形式、层次、运用等方面分析汉语借词的共时特点,剖析形成特点的原因,并以此个案为基础,归纳濒危语言词汇系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法语外来语使英语词汇量陡增,在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英语的学习难度;使英语语法摒弃了屈折形式,由综合性语言变成了分析性语言,以词序和虚词表达语法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又积极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先进文化,其中日语中外来语的出现,就是日本为了更好,更快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快餐。同时,外来语也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时的一个困难区域。对与英语有关联的外来语从语音、词形、语法等举例分析,有助于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及其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法语外来语使英语词汇量陡增,在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英语的学习难度;使英语语法摒弃了屈折形式,由综合性语言变成了分析性语言,以词序和虚词表达语法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汇中有大量的外来词语,其中以英语文化负载词居多。自19世纪末以来,英语文化负载词的借入可以分四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其翻译策略又各不相同,各具特点。但从整体而言,通过历时性分析,可以发现英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是一个从归化走向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借词涉及政治、经济、科技、语言、哲学等诸多领域。在对英、汉语之间的借词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后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时存在词汇空缺,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科学技术及其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了英、汉借用领域中存在较大差异。英汉互借方式的探讨,对英语词汇教学、跨文化交际、英汉词汇研究和掌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汉语外来词语作为考察对象,对进入到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语从历史、社会、文化和心理功能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外来词语给当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在价值观念上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外在参照和特殊视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外来词语引进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持有这种语言的民族和社会群体开放的一个标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汉语词汇中的外来词语会越来越多,并逐渐地为社会成员所了解、掌握、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