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福建莆田是妈祖信仰诞生地,其信仰的重要物质载体妈祖宫庙始建于宋代;莆田境内妈祖宫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现有相关研究在完整性和规范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文章运用GIS方法,揭示了宋代以来福建莆田境内妈祖宫庙的空间分布和历史变迁特征,针对妈祖宫庙的分布态势和管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莆田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境内妈祖宫庙众多且分布广泛。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使得这些妈祖宫庙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妈祖宫庙方面,也存在一些与他处有别的特色,研究这些特点和特色对进一步弘扬莆田妈祖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地图学、空间信息技术、人文地理学为理论基础,基于三维全景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妈祖宫庙的三维信息可视化管理。采集高分辨率图像序列以及经纬度信息,经消除图像噪点及光照差异后进行拼接与投影得到最终全景影像数据,建立三维全景影像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然后根据全景影像像素坐标与地理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三维全景影像与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设计妈祖宫庙三维全景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妈祖宫庙空间查询与分析,以全方位场景漫游的形式直观呈现宫庙及其周围环境纹理信息,为妈祖宫庙信息化管理与旅游服务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4.
指出广东是最早传播妈祖信仰的地区之一。通过考察闽人入粤与妈祖信仰传入的关系,综述粤地各区妈祖宫庙的分布概况,分析妈祖信仰与南粤文化的融合,探讨其在粤地“被创造”的嬗变过程及特色。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人们素有移居海外的习俗。在旱期的福建海外移民中,妈祖主要起航海保护神的作用,而当福建移民抵达海外移居地时,他们也把妈祖信仰带到了新的地方,并赋予新的使命,使妈祖宫庙成为联络乡谊、增进感情、共谋福祉的新场所。  相似文献   

6.
“乡土”作为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具有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界定妈祖文化景观和乡土元素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选取妈祖宫庙建筑、妈祖祭典、妈祖服饰和饮食文化景观作为研究范点,对其所包含的乡土元素加以解读,并从文字、图像、音乐戏曲、民俗活动和现代信息媒体等五雏形式探讨妈祖文化景观的表达,指出现代保护妈祖文化景观的乡土性是维护妈祖文化景观持续禀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检索和田野调查,从潭边龙井宫妈祖香火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现状着手,探讨了妈祖香火与社会经济、庙会组织及莆仙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简述目前海内外妈祖宫庙管理模式的现状。结合实例,对各种妈祖宫庙管理模式的优劣性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妈祖宫庙不同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城市历史积淀和人文活动的物质空间载体,对其保护利用符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时代需求,而对空间形态的全面认知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空间句法建模与认知意象调研的比较参证方法,从整体性和主体性认知两个角度探索历史文化风貌区空间形态的认知路径,并构建其理论模型.以福州市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研究其空间形态特质与认知差异,提出针对性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其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与社会、大传统与小传统互动的角度考察妈祖神话演化过程隐喻的历史,认为妈祖神话演化的过程折射出海洋经济 农业经济文化的夹缝中生存变异的命运,是古代福建地方社会与国家力量斗争妥协历史的展演。这种不断的互动和交换使妈祖信仰的解释以及妈祖的象征意义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造成了妈祖信仰二元一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1.
福建妈祖民间美术造型品类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造型分平面造型、立面造型和综合造型;具有实用性与功利性、完美性与象征性、随意性与概括性、抽象性与程式性的特征。这些经过漫长的时空锤炼,高度浓缩了的地域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泉州天后宫与闽台妈祖庙以及其他宫庙之间构建起密切的关系网络。通过获取蕴藏于庙际网络中的社会资本,泉州天后宫进一步巩固了它在闽台妈祖信仰圈中的中心位置。由于庙际网络是通过信众间的往来构建起来的,庙际网络在给宫庙带来社会资本回报的同时,也很自然地惠及两岸信众,由此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量大面广的传统民居是中华文明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南方传统民居是我国民间营造技艺不可缺的重要分支与文化载体。福建传统建筑是南方穿斗体系的重要分支,多元、复杂的福建传统民居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目前对于福建传统民居的研究,主要以民居平面类型和小区域的木构架样式为主,缺乏对福建地区木构架的类型梳理和构架演变的系统研究。本文基于福建地区内100栋合院式民居,结合《鲁班经》《营造法原》等营造做法的解读、比对,从大木构架营造特征的辨析入手,依托建筑类型学、口述史等方法,将传统民居正厅大木构架分成“前廊+厅+后廊”三个组成空间并提炼出不同型制类型,通过研究类型分布厘清各地区正厅大木构架地域性,并结合空间和时间揭示福建地区合院式民居正厅木构架的演变过程。为福建省、乃至我国南方传统民居营造特征辨识及其谱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摘要]妈祖民俗文化作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文创视角下,妈祖卡通人物的形象设计,应在清晰不同阶段原型的身份、外貌、性格、地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卡通造型和设计方法,运用变形、夸张、简化和点、线、面元素组合的造型手法,细化造型,达致形、神、蕴统一。同时,应扎根并深化妈祖民俗文化内涵,拓展作品领域,提升造型能力,设计出符合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妈祖卡通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川黔自古山水相连,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交往频繁。早在战国时期,川黔之间就已经有了一些民间的通道,及至明清已发展成为省际文化大道,沿途遗存下众多的古道、桥梁、码头、渡口、会馆、寺庙、客栈、书院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调查研究它们的保存现状,正确评估它们的价值,旨在提升和拓展邮驿文化线路的内涵和外延,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去审视文化遗产,使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实践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阐述台湾嘉义县新港乡奉天宫妈祖庙,在现任董监事团体的积极经营之下,在南台湾众多老大妈祖庙竞争中,崭露头角。奉天宫的成功转型经历,为妈祖信仰与文化产业创新,提供了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7.
在历经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妈祖信仰形成了极具特色并有广泛影响的信仰文化。它是一种寻根文化、和平文化、爱国文化、美德文化和海洋文化。凭借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妈祖文化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对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时期,妈祖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以求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界定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的概念,挖掘妈祖生平故事中的体育文化因素,探讨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的内容,阐述闽台妈祖体育文化性质,并指出充分发挥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的资源优势,促进闽台交流,将为海峡经济区建设发展服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生态旅游与生态足迹的视角,借鉴文化人类学的方法,通过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设计整体、统一、丰富、舒适的,建立在保护基础上的湄洲岛妈祖文化产业开发路径。认为湄洲岛妈祖文化产业的开发,应兼顾环境、生活与文化的协调,寻找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物质外延,并以此为基础,从环境、文化、生活过程等方面设计湄洲岛不同区域的文化与物质功能,各区域功能与妈祖精神内涵相互契合,互相补充,最终形成湄洲岛统一整体的妈祖文化产业面貌,实现妈祖文化产业最佳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达到环境、生活与文化相统一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