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备新型的壳聚糖衍生物——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方法:以壳聚糖为原料,甲磺酸条件下与棕榈酰氯反应得两亲性棕榈酰壳聚糖,然后通过与活化乳糖酸反应制备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并应用FT-IR、H1-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结果: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的FT-IR及H1-NMR图谱均出现了棕榈酰基的特征峰,且棕榈酰基的取代度为1.8,其临界胶束浓度为8.96μg/mL。结论:制备了新型的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和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有望作为难溶性药物的主动靶向纳米聚合物胶束载体。  相似文献   

2.
以羟基喜树碱为药物模型,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叶酸为肿瘤靶向配体,利用静电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离子交联法合成载羟基喜树碱的叶酸-壳聚糖(FA-CTS/HCPT)微球.利用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以及红外等技术对微球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对药物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2.65μm.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大小均匀,无粘连.对羟基喜树碱包封率最高为90.9%,载药量为20.9%.在人工胃液pH值1.2及人工小肠液pH值6.8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且无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聚癸二酸酐-聚乙二醇-聚癸二酸酐为载体材料,采用沉淀/溶剂挥发法制备双嘧达莫载药胶束,DLS法测定胶束的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载药量、包封率和药物的释放度.结果发现载药胶束的粒径大于空白胶束的粒径;随着共聚物中疏水链段比例的增加,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都上升,而且药物释放时间延长;调节嵌段共聚物的链段组成,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材料,牛血清蛋白(BSA)为蛋白模型药物,采用复相乳化溶剂法制备PLGA载药微球,探索载药微球制备过程中囊芯比、初乳水油比、分散剂浓度、超声乳化时间对微球粒径大小、载药率、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为:囊芯比1:1,初乳水油比3:5,分散剂质量分数0.5%,超声乳化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PLGA微球的粒径为268.7 nm,载药率30.88%,包封率46.95%; 电镜照片表明微球表面连续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采用静电吸附法用阳离子聚电解质壳聚糖对最佳条件下的PLGA载药微球进行表面修饰,扫描电镜表明复合后微球粒径变大,能谱分析表明复合后微球中有N元素存在,即复合微球中存在壳聚糖,电荷测试表明微球表面带正电;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PLGA-CS复合载药微球的缓释时间延长,释药初期的突释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布洛芬(IBU)-羟基丁酸和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纳米粒,粒径在500~800nm之间.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及浓度、水相pH值、药/聚合物质量比、共聚物中羟基戊酸单体(HV)含量对载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pH值为4.0,药/聚合物质量比为10/50,聚合物中HV含量为6%~10%(质量分数),聚乙烯醇浓度为1%(体积分数).用逐层(LbL)自组装技术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包覆到载药纳米粒表面,包覆6层聚电解质后的IBU.PHBV纳米粒的突释量由包覆前的70%下降到15%,说明将溶剂蒸发法和LbL自组装技术结合可以显著抑制释放初期的药物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6.
选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聚乳酸-聚乙羟基醇共聚物(PLGA)为药物载体,通过水/油/油(W/O/O)新型凝聚法进行BSA/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考察PLGA的浓度、分子量、二氯甲烷(DCM)和硅油体积比、搅拌转速、固化溶剂及干燥方式等各个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形貌、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等进行分析与表征,从而确定最佳的BSA/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处方和工艺.结果表明:微球圆整均匀、平均粒度是75μm,包封率达85%;红外扫描图显示PLGA和BSA分子之间形成新的氢键,BSA被包裹在PLGA微球中;DSC图谱显示BSA被包裹在其中呈无定型状态;体外细胞活性实验中,3T3的细胞活性在80%以上,具有安全性.通过W/O/O新型凝聚法制备BSA/PLGA缓释微球的工艺较为稳定,包封率较高,载药量为4.58%.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制备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开发了一种两亲嵌段聚合物载药胶束的新型绿色制备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挥发法,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中成功制备了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MPC-b-PBMA)载紫杉醇胶束.该胶束具有较规则的球形形貌和较小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为54nm,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1.0%和12.2%,与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胶束相当.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胶束可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平缓释药,132h内的释药量达到55%,远高于采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得的胶束.超临界二氧化碳挥发法有望成为缓释药物体系的新型制备法.  相似文献   

8.
以蚯蚓纤溶酶为生物大分子模式药物,研究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对药物活性和稳定性 的影响.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超声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分别吸附和包埋蚯蚓纤溶酶.在油水体积比 15/1,搅拌转速800 r/min,1 mL戊二醛作为交联剂,超声处理5 min条件下乳化交联制备微球,包埋法具有 较高的栽药率和...  相似文献   

9.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为基质,构建一种新型甲硝唑缓释微球,作为充填材料用于骨修复.利用乙醇为反应溶剂,聚丙烯酸为分散剂,在pH=11的条件下,制备针状纳米羟基磷灰石.采用W/O型反相乳化-交联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甲硝唑复合微球.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含量和体外累积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药复合微球粒径主要集中在1~10 μm,壳聚糖对羟基磷灰石和甲硝唑形成了很好的包覆.复合微球平均载药量为38.23%,平均包封率为54.21%,3 d内对甲硝唑的释放达到82%左右.所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药复合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对甲硝唑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制备载羟基喜树碱的叶酸-壳聚糖纳米冻干粉的制备方法,以羟基喜树碱、叶酸、壳聚糖、三聚磷酸钠为原料,以葡萄糖和甘露醇为保护剂,应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载羟基喜树碱的叶酸-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以冻干粉外观及在水中再分散性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冻干保护剂的种类、体积分数、用量及加入方式对冻干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冻干粉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优于葡萄糖.当甘露醇体积分数为8%,与纳米粒水分散体系体积比为1∶1时,所制备的冻干粉呈颜色均一、外表光滑、致密松脆的完整的饼状,且在水中再分散迅速,无任何悬浮物,成均一乳状胶体.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冻干粉呈花瓣形,再分散后于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200 nm左右.该工艺所制备得冻干粉针剂有望成为羟基喜树碱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1.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应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测定其粒径、药物包封率等性质。经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其优选方案为:载体材料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为0.3g,表面活性剂为硬脂酸聚烃氧酯(S-40)/泊洛沙姆(F68)(质量比为7/3)的混合物,有机相氯仿与水相的体积比为5:75,蒸发有机相氯仿时的真空度为0.05MPa。制备所得的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在100nm左右,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在89.03%左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乙二胺β-环糊精与聚丁二酰亚胺开环聚合,制备出了新型两亲性共聚物,即β-环糊精/聚(L-天冬氨酸),并用IR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直接水溶法制备了聚合物胶束,通过激光粒度仪对胶束粒径大小进行了测定.利用芘为荧光探针,对其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测定.以甲氨蝶呤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聚合物载药胶束,并且测定了载药量和在缓冲溶液中的对甲氨蝶呤的控制释放能力.结果显示,聚合物胶束的有效粒径为76nm,其临界胶束浓度为3.184×10-3 g/L.该聚合物胶束对甲氨蝶呤的载药量为18.38%,且在缓冲溶液中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普鲁兰糖(Pu)和透明质酸(HA)天然高分子材料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常用作药物载体,但此类天然高分子降解快,限制其作为药物的缓释功能载体的应用.本文拟采用自制抗酶降解的透明质酸接枝普鲁兰糖(HA-Pu)材料溶液为水相,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 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利用乳化交联法制备HA-Pu微球(HA-Pu MPs). 利用Box-Behnken Design(BBD)法,考察转速、油水比和HA-Pu质量浓度等3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当选择670 r/min搅拌转速,5.6∶1(体积比)油水比和44.8 mg/mL HA-Pu的最佳制备条件,可获得形态圆整且平均粒径约为18 μm的微球. 样品红外图谱显示,制备微球成功交联. 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交联量戊二醛0.5 mol,最佳DOX与HA-Pu投料比为2∶10(质量比),获得载药量为5.02%(质量分数),包封率为33%的(载药微球)DOX-HA-Pu MPs. 载药微球体外释药曲线拟合符合Ritger-Peppas方程. 而对比大鼠尾静脉注射DOX药物和腹腔注射DOX-HA-Pu MPs,载药微球具备缓释功能. 利用HA-Pu材料抗酶降解性质,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HA-Pu MPs,方法简单易行,制备微球有望成为抗瘤药物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14.
以高聚物聚己内酯(PCL)溶解在三氯甲烷中作为油相,水溶性盐酸四环素(Tet)溶解在蒸馏水中作为水相,加入不同质量的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Span 80)作为乳化剂,利用乳液静电纺丝制备皮芯结构的PCL/Tet载药纤维.观察纤维形貌、纤维内部Tet的分布情况和皮芯结构形成,计算纤维载药量和包封率,研究Span 80对纤维担载Tet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加Span 80的乳液制备的PCL/Tet载药纤维膜具有很低的载药量和包封率,Span 80质量分数在0.5%~2.0%内,纤维具有完整的皮芯结构,药物被包裹在纤维芯层;随着Span 80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的皮层厚度有增加的倾向,芯层的药物减少,纤维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则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新型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酯(PPCM)为载体,采用Oil/Water单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药物非那雄胺(finasteride)的缓释微球,并研究聚合物PPCM与药物finasteride的质量比对微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得PPCM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约为2μm。随着非那雄胺比例的增加,微球的载药量提高,而药物的包封率则明显降低。在m(PPCM):m(finasteride)为5:1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78%和66.17%。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时间达42 d,药物累积释放量为(92.59±2.62)%。微球的释药特性符合Higuchi方程Qt=3.11+15.07 t1/2。PPCM适用于长效缓释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膜透析法制备载药胶束,研究了载体材料用量、药物投入量、透析时间、溶剂等对胶束的载药量、包封率及粒径的影响。对所制得胶束的理化性质如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及体外释放进行了研究。采用UV法研究姜黄素溶液对照和姜黄素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对其释放曲线进行拟合。结果显示采用膜透析法制备的PLGA PEG PLGA载药胶束,平均粒径26.29 nm,包封率(70.03±0.34)%,载药量(6.4±0.02)%。姜黄素对照溶液和姜黄素胶束体外释放分别符合双指数双相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PLGA-PEG嵌段聚合物的两亲性质制备了3种不同PEG分子量的内部包载药物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胶束APRPG-PEG-M。通过对制剂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等方面的考察,确定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制备的靶向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109.7~119.9nm、包封率89.2%~91.5%,在体外释药试验中48h累积释放量为47.8%~60.0%,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效果。制备的紫杉醇靶向胶束在体外对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生物可降解的树状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采用透析的方法制备了雷帕霉素缓释胶束。通过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载药胶束的形貌、粒径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表征及研究。结果表明:载药胶束为中空结构的囊泡,载药后粒径明显增大,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提高到40%和91%,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其缓释作用明显,Gompertz一级函数模型较为真实地反应其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载体、戊二醛(GA)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包覆盐酸头孢吡肟(CD)的药物缓释微球.以OCMC质量分数、CD与OCMC质量比(m(CD)/m(OCMC))、交联剂用量(V(GA)/m(OCMC))及油相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为自变量,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验证.所得最优制备条件如下:OCMC质量分数为2.7%,m(CD)/m(OCMC)为0.665,交联剂用量V(GA)/m(OCMC)为8 mL/g,Span80质量分数为4%;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7μm,粒度跨距为1.52,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1.4±0.5)%和(42.3±0.7)%,缓释时间达到10d以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pH敏感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pH 梯度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纳米脂质体,并研究了该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形态、粒径、稳定性和 pH 敏感性.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修饰后阿霉素脂质体的ζ电位、酸性条件下药物渗漏速率、渗漏百分率比未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均有明显提高.所制pH敏感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达87%左右,体积粒径为(74.7±11.5)am;4℃冷藏保存3个月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