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安徽南陵-铜陵地区茅口期的沉积特征。描述和讨论的主要岩石类型有亮晶生物屑灰岩、泥晶海百合丘灰岩、含有机质藻粒泥晶灰岩、放射虫硅质岩及含钙质生物硅质岩。结合古生物和其它各种相标志,共划分出五个微相,即深水盆地、盆地边缘、碳酸盐缓坡、生屑浅滩和泻湖-潮坪相。研究区茅口期的沉积模式是一个被深水盆地包围的碳酸盐孤立台地。其地貌特征可与现代大巴哈马滩类比,所不同的是它发育了布满海百合灰泥丘的缓坡带。该孤立台地的沉积演化表现为向上变浅的海退序列。  相似文献   

2.
乌当大、小麻窝断裂中的红花园组硅质岩呈团块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产出.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鉴定表明这些硅质岩可能为交代作用形成.常量元素分析表明硅质岩以SiO2为主,其他含量较低.通过岩石显微镜下研究、化学全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初步推测:该区硅质岩的形成是含大量硅质的热液活动作用于红花园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发生...  相似文献   

3.
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的岩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西若尔盖铀矿田含矿岩系的宏观产状和显微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铀矿田的三套含矿地层主要有硅岩、灰岩、板岩三种岩石类型.其中,硅岩包括了泥晶硅岩、变晶硅岩、硅化(交代)硅岩、钙化硅岩;其成因有两类,产于泥质板岩夹层中的薄层状硅岩是生物化学沉积形成的,而以不规则透镜状产于灰岩层内及其上、下部的硅岩则属于灰岩受后期硅化交代而成.灰岩包括砂质细晶灰岩、硅化球粒灰岩、硅化泥晶灰岩三种;砂质细晶灰岩系混积陆棚环境的产物,硅化球粒灰岩、硅化泥晶灰岩系生物、生物化学成因的泥晶灰岩经硅化而成.板岩包括泥质板岩、砂板岩、千枚状板岩三类,系陆棚环境细碎屑岩经区域变质而成.三类岩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反映出若尔盖铀成矿区早志留世为陆棚环境,海平面的升降使沉积环境在内陆棚与外陆棚之间变换.在剖面结构上,表现为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泥板岩(泥晶灰岩)-页岩-硅岩的韵律性叠置.  相似文献   

4.
王昱翔  顾忆  傅强  王斌  于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506-11513
为明确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在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产状硅质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硅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开展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成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硅质以灰黑色条带状、团块状和灰白色条带状分布于灰岩之间,与基质灰岩粒屑镶嵌发育。岩心断面局部可见贝壳类和介壳类生物碎屑。硅质岩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平均仅0.3μg/g,整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两者分异明显且具有明显正Eu和正Ce异常,指示热液流体对硅质岩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且硅质岩颗粒Ni/Co值为6.53~55.45,平均值23.7,表明硅质岩主要形成于相对还原的成岩环境中。不同产状硅质岩δ~(30)Si‰值分布范围0.6‰~2.74‰,平均1.74‰,指示交代成因为主。综合分析认为,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富硅流体,流体在颗粒灰岩发育相带交代围岩形成硅质岩,但改造作用使原岩颗粒孔隙降低,整体表现为破坏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西东乡枫林石炭纪火山岩及铜、钨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和室内的仔细研究,在枫林矿区及其外围下石炭统梓山组及中上石炭统壶天群下部,发现有广泛的火山岩,包括英安斑岩、流纹岩,及酸性到中性的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等,总厚度20余米。与这些主要海底火山岩层及其他海相沉积物互层的为层状黄铁矿型铜矿层,它主要是由黄铁矿,胶黄铁矿,菱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及少量闪锌矿等组成,其总厚度约28米,构成中型的铜矿山。在黄铁矿型铜矿层之上,有厚达13米的硅质赤铁矿层及20—30米厚的硅质岩层,再往上完全复盖以壶天群灰岩。大部分硅质赤铁矿层都是含钨的,并构成低品位的钨矿床,其厚度为8米,钨主要呈离子状态被吸附左赤铁矿层中,只有在受到花岗斑岩影响的地段,经过后期热液作用,才偶尔见到钨铁矿、钨锰矿及白钨矿的细小晶体。总之,由于这些黄铁矿型铜矿床及含钨赤铁矿层与海底火山岩及海相沉积物具有的密切联系,所以它们被认为是由海底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并在燕山期又受到微弱的热液迭加及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新邵县龙山地区的震旦纪含砾砂质板岩中广泛发育着扭折条带构造,条带常呈单组出现,两翼比较平直。大部分的扭折条带遭受强烈的硅化作用,有时还具有矿化现象,并含黄铁矿和黄铜矿。扭折条带的平均宽度大致为2列10厘米。野外和室内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龙山地区的这种构造可能属于旋转成因的逆型扭折条带。  相似文献   

7.
礼县铨水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弧形构造转折部位,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鱼池坝组(D2y)和下泥盆统魏家磨组(D1wj),岩性以泥炭质、钙质板岩、石英砂岩及中厚层灰岩为主,锑矿体严格受区域构造F1两侧的平行次级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为主。辉锑矿与黄铁矿以粒状、松散状、浸染状、斑杂状出现,硅化常与辉锑矿化共生。断裂构造、中泥盆统地层及热液活动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NW向次级构造蚀变带及区内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初步评价认为该锑矿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发育、地表和浅部延伸稳定,具有较好的潜力,对西秦岭地区锑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湖南天门山牛蹄塘组底部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地考察湖南张家界(大庸)天门山一带寒武系牛蹄塘组底部的岩性、结构及化石,并结合地球化学指标来探讨牛蹄塘组底部的沉积环境.牛蹄塘组的岩性自下而上为:磷块岩或硅质岩-磷结核层或砾岩-硅质页岩或泥灰岩-矿层-碳质页岩;含他形结构重晶石的层位与贵州、湖南等地喷流沉积成因重晶石矿床的层位一致.页岩的LaN/CeN比值为1.27,Ce/Ce*比值为0.87,属于大陆边缘的范围;而硅质岩的LaN/CeN是3.19,Ce/Ce*为0.33,则不属于正常大陆边缘的比值范围.硅质岩与页岩的Ua(Ua=Utotal-Th/3)分别为4.53及63.54.牛蹄塘组底部是大陆边缘陆棚到陆架的沉积环境,为一个海侵的过程.其地化环境从富氧到缺氧,期间经历了至少两次的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9.
张玉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167-8174
在滇西鹤庆-松桂中生代盆地区,沿中三叠统北衙组(T2b)灰岩古风化壳与松桂组(T2s)泥质灰岩之间,广泛发育一套砂泥质建造,多形成富铁的铝土矿层,并形成多个工业矿床。与目前国内外已知铝土矿床的赋矿层位(C、P)明显不同。通过对鹤庆松桂铝土矿床勘察的实际工作,证实区内存在一个中型铝土矿床。在系统地野外地质调研、岩相剖面实测、岩矿鉴定及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基本查明了区内铝土矿床的赋存层位、矿体产状、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化学组分及形成环境等特征,进而提出了铝土矿床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赋矿层位为上三叠统中窝组(T3z)底部的含铝岩系,受与下伏北衙组(T2b2)灰岩之间的假整合面控制;(2)鹤庆松桂地区的铝土矿颗粒形态多为球形、椭球形,少量为叶片状、土状。铝土矿形状显示该矿区的铝土矿鲕粒形成于同生沉积阶段和成岩后生阶段。(3)经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水流方向为330°方向,揭示了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方向。以上认识可为本区及外围地区铝土矿床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及勘查工作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银碉矿区位于浙、闽、粤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中段。富含铅、锌的硅质灰岩为矿源层,对矿床形成提供了相当数量的铅锌。矿石矿物主要是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伴生少量的黄锕矿、磁黄铁矿、毒砂及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石榴石、方解石、绿泥石、硅灰石、透辉石、阳起石及萤石。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典型地槽复理石建造中,它们严格受中石炭纪硅质灰岩控制。本矿的形成过程,起源于晚古生代冒地槽环境下,由同生沉积作用形成初步富集的含矿层(C_2)。在后期地质事件中,该初始富集的胚胎矿遭受到构造、岩浆及热卤水的作用,活化、转移改造成为现有的工业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上三叠统云南驿组二段发育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海相碳酸盐岩,对研究此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本套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将树苴水泥厂处的云南驿组二段沉积归纳为8种微相:砂屑砾屑灰岩、含生物碎屑砂砾屑灰岩、介壳灰岩、含完整化石的泥-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泥晶-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砂屑球粒灰岩、含有机质纹层状泥晶-微晶灰岩、无纹层无化石泥晶-微晶灰岩。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的垂向序列指示了此处云南驿组二段形成于海相斜坡环境及盆地边缘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贵州戈塘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戈塘金矿位于黔西南金成矿区。矿床赋存在茅口组与龙潭组间的不整合面上,受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含矿层为一套角砾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发育硅化、黄铁矿化、辉锑矿化、萤石化、雄黄化等围岩蚀变。硫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热液中硫具有深部来源的特点,成矿流体中水属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温度、流体盐度和密度较低,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及室内薄片观察,通过分析主要岩石类型及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震相特征,对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依据生物(屑)灰岩、礁灰岩和硅质岩等岩相发育规律以及地震地层结构和地层厚度变化特征,认为茅口组发育了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及斜坡—盆地等沉积亚相,总结出了开阔海夹点礁、开阔海夹点滩、台地边缘滩和灰质—硅质盆地等4种沉积微相组合,明确了沉积相纵向演化和平面展布规律。结果表明,台地边缘高能生物滩平面上呈条带状在剑阁—元坝—龙岗一带规模发育,生物(屑)灰岩的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和生物体腔孔发育,物性好,是优质储集层发育带;川西海槽和广元—旺苍海槽茅四段的硅质岩和泥岩有机碳含量高,则是优质生油岩,优越的沉积环境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生油和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右江盆地泥盆纪盆地演化。对盆地东南缘六强、那洋地区泥盆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硅质岩的SiO_2质量分数为88.40%~97.89%,具有较高的硅化程度。多数样品具有较低的Eu/Eu~*值和较高的Al/(Al+Fe+Mn)值,指示硅质岩主要为非热液成因。上泥盆统榴江组有较明显的Ce负异常(Ce/Ce~*值为0.37~0.57),中下泥盆统平恩组和坛河组具有中等Ce负异常值(Ce/Ce~*值分别为0.55~0.57和0.55~0.71)。3组样品均具有明显的Y正异常。除去SiO_2稀释作用的影响后,榴江组硅质岩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REE+Y含量相当于PAAS组成的2~5倍),暗示其形成于相对远离陆源供应的环境。综合其他地区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泥盆纪右江盆地具有逐渐伸展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的苏皖地区二叠纪孤峰和大隆组放射虫硅质岩中的有孔虫属国内首次报道,通过这两个硅质岩相区有孔虫组合特征的分析,它们可与同时代碳酸盐岩相区的有孔虫组合进行比较,根据生物组合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这两个组的含有孔虫的放射虫硅质岩可能是由于上升流作用形成的沉积。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兴山大峡口地区,中-上二叠统出露良好,特征明显,详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微相分析表明,此剖面岩相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等组成,文章就岩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做了详细论述.沉积相分析表明,中二叠统主要为碳酸盐斜坡沉积,上二叠统主要为台地沉积,其次为滨岸和盆地沉积,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分...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的锶矿产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四段的灰岩—白云岩—天青石膏质藻层白云岩—石膏岩韵律层中。天青石膏质藻层白云岩是含矿层。准同生阶段已有天青石沉积,形成矿源层。在后生阶段的热力、压力驱动下,第一期热卤水(220~300℃)沿含矿层交代形成条纹条带状天青石矿层;第二期热卤水(150~220℃)在含矿层及其附近的碳酸盐岩裂隙中充填交代,形成团块状、脉状天青石;第三期热卤水(<150℃)沿断裂充填形成天青石、重晶石脉。一、二期热卤水成矿作用常相互叠加,形成工业矿床。  相似文献   

18.
大桥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目前已由勘查转入开发阶段。本文通过前人资料的对比及本次工作的成果,总结出三叠系滑石关组硅质岩是成矿的首要条件,矿体多赋存于舟曲-金厂-石峡断裂带次级构造的转折端等低压虚脱部位,有机碳是金富集的有利条件,硅化和黄铁矿化是指示矿体的重要蚀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京栖霞山大洼中二叠统栖霞组上升流沉积岩相的观察,将其划分为燧石条带、硅质岩、硅质页岩和泥晶灰岩4种上升流岩相类型;并在剖面上呈有规律组合,共有3种组合形式。该3种岩相组合均属陆棚缓坡相,按水体深度,由浅至深,依次发育,构成了研究区陆棚斜坡沉积体系。缓斜坡带以含燧石条带泥晶生屑灰岩为特征,夹有暗色中薄层石灰岩、泥岩、页岩和硅质岩。  相似文献   

20.
硅质岩是指主要由隐晶或微晶质自生SiO2矿物所组成的一类分布范围极广的沉积岩石。安徽南部地区孤峰组地层分布有大量硅质岩,孤峰组主要为一套薄层状硅质岩、泥页岩互层。研究显示,该区硅质岩属于受火山作用影响的生物成因硅质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