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氧化活性炭对Cd(Ⅱ)离子的吸附以及多种表面活性剂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氧化活性炭对Cd(Ⅱ)离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外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提高Cd(Ⅱ)的吸附量,而外加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降低Cd(Ⅱ)的吸附量,并提出了活性炭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焦磷酸根()为配体,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MABr)为鼓泡剂,对Cu(Ⅱ),Pb(Ⅱ),Zn(Ⅱ),Cd(Ⅱ)等4种金属离子的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H值、氮气流速、的浓度、CTMABr的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对浮选率的影响.找到了其最佳分离条件,对Cu(Ⅱ)-Cd(Ⅱ),Pb(Ⅱ)-Cd(Ⅱ),Zn(Ⅱ)-Cd(Ⅱ)等二元组分进行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以焦磷酸根(P2O7^4-)为配体,二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MABr)为鼓泡剂,对Cu(Ⅱ),Pb(Ⅱ),Cd(Ⅱ)等4种金属离子的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H值,氮气流速、P2O7^4-的浓度、CTMABr的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对浮选率的。到了其最佳分离条件,对Cu(Ⅱ)-Cd(Ⅱ),Pb(Ⅱ)-Cd(Ⅱ),Zn(Ⅱ)-Cd(Ⅱ)等二元组分进行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4.
河口水中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特性吸附及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盐度为5‰的河口水中Cd(Ⅱ)在Fe2O3.nH2O(am2)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pH盐度对吸附百分率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吸附对固-液界面电性的影响和不同盐度(s=2.5‰,5.0‰,7.5‰)时吸附Cd(Ⅱ)后变化的等电点,结果表明:Cd(Ⅱ)在Fe2O3.nH2O(am)上的吸附为特性吸附,固液界面的电性变化及等电点移动与体系的pH和Cd(Ⅱ)的吸附量有关,盐度上升,吸附量降低,由吸附~  相似文献   

5.
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lide)组织匀浆抽提液经硫酸铵盐析、透析浓缩后,用大柱制备电泳纯化得到两个过氧化氢酶,均为糖蛋白,Mr分别为390000、400000。用氧电极法测得后者的表观Km值为143mM,最适pH值8.0左右。NaN3、KCN及某些金属离子如Cu(Ⅱ)、Cd(Ⅱ)、Zn(Ⅱ)、Ni(Ⅱ)等抑制酶活性;Pb(Ⅱ)、Fe(Ⅲ)有激活作用。在直隶环毛蚓(Pheretimatschiliensis)体内实验中,Zn(Ⅱ)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总活力;Cd(Ⅱ)、Ni(Ⅱ)先是降低、随后提高酶总活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等离子点附近Cd(Ⅱ)-HSA或-BSA体系的紫外光谱,与生理pH时的谱图相比较,Cd(Ⅱ)-BSA的250nm附近谱带普启蒙消失,而290nm谱带及Cd(Ⅱ)-HSA光谱基本不变。这一光谱结果差异进一步支持了Cd(Ⅱ)离子在HSA或BSA中最可能的结合位置在7对相邻的二硫桥处,金属中心为四面体型Cds4结构的推断。用配位微环境的差异对结果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以三(3-胺基丙基)胺(trpn)在Cd(ClO4)2·6H2O存在下,分别与2,6-二甲醛基-4-甲苯酚(dmp)及2,6-二甲醛基-4-溴苯酚(dbp)的钠盐发生[2+2]和[2+3]的希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镉(Ⅱ)多氮穴合物[Cd2L1]ClO4和[Cd2L2(H2O)]·2ClO4·0.5CH3OH.晶体结构表明:穴合物中两个镉(Ⅱ)原子均处于相似的环境,每个镉(Ⅱ)原子的配位数均为7(N4O3),处于变形十面体的中心,穴合物[Cd2L1]+中的两个镉(Ⅱ)通过三个酚氧原子为桥;穴合物[Cd2L2(H2O)]2+中的两个镉(Ⅱ)则是通过二个酚氧原子和外加一个参与配位的水分子为桥连接起来.并进一步比较了[Cd2L1],[Cd2L2(H2O)]2+及另两个相似的镉(Ⅱ)双核穴合物[Cd2L3]+,[Cd2L4]+的稳定性大小.  相似文献   

8.
用聚乙二醇(PEG)和硫酸铵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分离出免疫复合物(IC)和血浆核酸(PNA)。分析结果表明,PNA的主要成分是RNA,仅有少量DNA存在,并且PNA中DNA的dG+dC含量(55%)明显高于正常值(42%)。一旦经过RNase处理,PNA抑制抗-DNA抗体结合DNA的能力降低,说明抗-DNA抗体和RNA有交叉反应。动力学研究观察到,抗-DNA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抗体的分子比是1:1,结合能为37kJ/mol。这提示,除DNA/抗-DNA外,其他抗-DNA免疫复合物也可能同SLE患者的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铜,锌,镉在麦饭石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水溶液中麦饭石对Cu(Ⅱ)、Zn(Ⅱ)、Cd(Ⅱ)的吸附行为.其吸附量()随各金属离子平衡浓度的变化规律,可分别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百分吸附量(%)随pH值变化曲线为正“S”型,麦饭石对三种金属离子交换能力大小顺序为:Cu(Ⅱ)>Zn(Ⅱ)>Cd(Ⅱ).25℃pH为6.0 ̄8.0条件下,三种离子的饱和吸附量次序与其相同.本文还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和分子动力学(MD)计算模拟等手段研究了67CdF2/33BaCl2玻璃(Ⅰ)和40CdF2/40BaF2/20CdCl2玻璃(Ⅱ)的结构。研究表明,在Ⅰ中Cd原子主要为6配位,Ⅱ中Cd原子主要为6或7配位。Cd—F的平均键长分别为231.6pm和230.4pm。在MD计算的玻璃中同时存在非桥F,桥F,3配位F和4配位F,几乎不存在不和Cd原子成键的游离F。弱的形成体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连接较弱,Cd在大的阴离子空隙中的位置较松弛,体系随Cd含量增加稳定性下降。对混合卤化物玻璃的结构与形成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金属离子在正方形和四面体场中的CFSE以及配体间的排斥作用出发,讨论了四配位配合物的空间结构。d0、d10及弱场d5、d7等组态的离子,形成排斥作用较小的四面体配合物;而d8、d9组态的离子,多数都形成CFSE特别有利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只有Ni(Ⅱ)、Cu(Ⅱ)与弱场配体Cl-、Br-等形成的配合物为四面体结构,对此可用分裂能△的大小来说明。  相似文献   

12.
用聚乙二醇和硫酸铵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血清中分离出免疫复合物和血浆核酸。分析结果表明,PNA的主要成分是RNA,仅有少量DNA存在,并且PNA中DNA的dG+dC含量(55%)明显高于正常值(42%)。一旦经过RNase处理,PNA抑制抗-DNA抗体结合DNA的能力降低,说明抗-DNA抗体和RNA有交叉反应。动力学研究观察到,抗-DNA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抗体的分子比是1:1结合能为37kJ/mol.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以三(3-氨基丙基)胺(trpn)在Cd(ClO4)2·6H2O存在下,与4-甲基-2,6-二甲酰基苯酚钠(sdmp)发生[2+3]的希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镉(Ⅱ)多氮穴合物[Cd2L]ClO4.晶体结构测定、光谱分析和电导滴定均表明:两个镉(Ⅱ)原子的配位数均为7(N4O3),处于变形十面体的中心,且两个镉原子通过3个酚氧原子为桥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4.
合成和表征了三个以草酰胺为桥的新型杂四核配合物Cu3(oxae)3Ln(ClO4)3[其中,oxae为N,N’-二(2-氨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Ln为Eu,Gd,Pr]。基于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电子光谱、ESR谱以及磁性测量认为这些配合物具有草酰胺桥联结构。测定了Cu3(oxae)3Gd(ClO4)3·H2O的变温磁化率(4~300K),求得交换积分J(cu-Gd)为2.72cm-1.结果表明,Cu(Ⅱ)和Gd(Ⅲ)离子间有弱的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pH电位法及计算机平衡模拟研究了瑞香素(daphnetin,H2D)与锌(Ⅱ)、镉(Ⅱ)、镁(Ⅱ)、钙、(Ⅱ)、锶(Ⅱ)、钡(Ⅱ)在0.15mol/LNaCl溶液中的配位反应.建立了各体系的最佳化学平衡模型,测定了M(Ⅱ)-H2D体系中有关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绘制了Zn(Ⅱ)-H2D及Cd(Ⅱ)-H2D体系的物种分布图.在pH滴定条件下,分离出组成为CdD·2H2O的固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二烷基膦酸PIA-8的庚烷溶液,考察了Zn(Ⅱ)、Cd(Ⅱ)、Mn(Ⅱ)、Cu(Ⅱ)、Ca(Ⅱ)和Mg(Ⅱ)单一金属的萃取行为以及Co(Ⅱ)、Ni(Ⅱ)混合溶液中Co(Ⅱ)和Ni(Ⅱ)的萃取平衡,测定了pH0.5值以及相对于Ni(Ⅱ)的ΔpH0.5值。运用连续逆向萃取技术,系统研究了高浓度Ni(Ⅱ)中少量Co(Ⅱ)的萃取分离以及粗硫酸镍溶液的精制工艺,取得了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金属胶束催化的三元复合物动力学模型,用此模型研究了吡啶类配体1a,1b,1c,1d与CTAB形成混合胶束,在Cu(Ⅱ)存在下,pH5.0 ̄7.0,30℃时对PNPP水解的影响。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处理,分别得到了这4种配体的PKa及PNPP在金属胶束相中水解的一级速率常数(kN)和热力学常数(KM,KT),结果验证了三元复合物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表明了此类配体对PNPP水解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N,N′─二(二茂铁甲基)─1.2─乙二胺与二价铁、钴、镍、铜、锌、镉和汞的氯化物或醋酸盐反应,合成了十一种新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热重─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_2MX_2·nH_2O(L=Fc─CH_2NHCH_2CH_2NHCH_2Fc;M=Fe(Ⅱ)、Co(Ⅱ)、Ni(Ⅱ)、Cu(Ⅱ)、Zn(Ⅱ)、Cd(Ⅱ)、Hg(Ⅱ);X=Cl ̄-、Ac ̄-;n=0~4)。并且,用晶体场理论,结合所有的分析结果,对这些新配合物可能的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双齿配体,并借助于金属配体中桥配体的桥联作用,合成了与Cd(Ⅱ)和Hg(Ⅱ)卤化物所形成的双金属配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此类化合物对于CO2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备碳酸乙烯酯反应的催化性能,讨论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而言:Fe(CO)3L2-(HgI2)2>HgI2>Fe(CO)3L2-(HgCl2)2>Fg(CO)3L2>Fg(CO)3L2-CdCl2(L=PhMePpy).(2)对于同一种化合物,反应条件的影响规律是:高温高压有利于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金属胶束催化的三元复合物动力学模型.用此模型研究了吡啶类配体1a,1b,1c,1d与CTAB形成混合胶束,在Cu(Ⅱ)存在下,pH5.0~7.0,30℃时对PNPP水解的影响.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处理,分别得到了这4种配体的PKa及PNPP在金属胶束相中水解的一级速率常数(kN)和热力学常数(KM,KT),结果验证了三元复合物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表明了此类配体对PNPP水解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