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J—积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弹塑性断裂力学的J-积分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断裂性能,并将计算沥青材料的J-积分的表达式分为弹性和塑性两个部分,推导出J-积分的更为明确的计算式,它清楚地表达了沥青混合料在低温状态下由塑性体向弹性体转化的过程,并把定义沥青混合料的脆化点的方法量化,采用了身份种沥青混合料对上述推论进行了试验验证,证明不同性能的沥表示混合料其J-积分值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J-积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弹塑性断裂力学的J-积分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断裂性能,并将计算而青材料的J-积分的表达式分为弹性和塑性两个部分,推导出J-积分的更为明确的计算式,它清楚地表明了沥青混合料在低温状态下由塑性体向弹性体转化的过程,并把定义沥青混合科的脆化点的方法量化.采用了两种沥青混合料对上述推论进行了试验验证.证明不同性能的沥青混合科其J-积分值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高寒地区和季冻区应用的基本情况,指出了现阶段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季冻区推广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用前景.得出在季冻区推广温拌沥青混合料是可行的,但仍有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采用拉伸强度试验评改性沥青的粘结性。试验是MTS-810材料试验系统中进行的,结果显示改性剂能够明显提高沥青的粘结力,其主要作用机理是改性剂吸收了部分沥青组分,改变了沥青的组分配合比和性质。  相似文献   

5.
李为一 《河南科学》2019,37(1):139-143
北方季节性冰冻区冬季施工周期短、低温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这种环境条件下施工会导致沥青路面压实度不足和沥青混合料性能劣化加剧.寻求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延长沥青混合料冬季施工周期和确保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是当前季冻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北方季冬区交通状况和气候特点,提出了季冻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要求,对PRLT~@改性沥青、PRLT~@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不同PRLT~@外加剂掺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PRLT~@最佳掺量为0.50%.  相似文献   

6.
采用发烟硫酸为磺化剂考察了原料沥青的化学组成、溶剂的化学组成及磺化剂用量对磺化沥青产品性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的化学组成是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另外,溶剂的化学组成影响了沥青-溶剂体系的状态,进而影响了磺化产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郭盈 《科技信息》2012,(8):399-400
本文针对准噶尔南部四号井田钻探中存在坍塌、缩径等钻孔护壁难题,在采用常规低固相冲洗液护壁无效的情况下,实验使用磺化沥青低固相冲洗液,成功地解决了该井田钻孔施工护壁难的问题。分析井田区护壁困难的原因,介绍了磺化沥青冲洗液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常用的沥青高温指标和温度敏感性指标的不足,首先运用自行研发的稠度测试仪进行了沥青粘弹性分析,发现沥青粘性部分是影响沥青高温性能的关键,由此提出了沥青纯粘性稠度及其计算方法;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比较分析表明:纯粘性稠度克服了中国现有高温指标不适宜评价改性沥青的缺点,可以作为沥青的高温指标。然后,通过稠度与温度关系的分析,提出了表征沥青感温性的稠度-温度指数及其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沥青纯粘性稠度和稠度-温度指数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用短路混合模型确定沥青汽化炉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短路混合模型,预测了沥青汽化炉工艺条件变化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最佳氧沥青比约在0.78-0.80之间,相应的每公斤沥青有效气(CO+H2)产率约为2.5m3(标准状态),而蒸气沥青比则以0.4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沥青确定基层混合料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稳定基层的特点,进行多种级配和沥青用量下的静态蠕变试验,根据试验分析了永久变形随混合料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粗细集料搭配均匀的连续密级配和适中的沥青用量可以获得最佳抗永久变形能力,利用广义Burgers模型分析得出了材料的粘性变形参数--粘性变形柔量G,并结合壳牌的车辙预估方法提出了沥青稳定基层永久为形的预估方法,研究表明,蠕变试验是评价材料的抗变形性能和预估材料发生永久变形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可用来指导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相似文献   

11.
国产道路沥青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3C-NMR技术测定了几种国产沥青的化学组成。对沥青中各种类型的碳进行了归属。计算了沥青的芳碳率,研究了碳率与沥青质量的关系。通过对沥青老化过程中芳碳率的变化及不同类型碳的规律变化的考察,进一步讨论了沥青的老化机理,沥青蜡含量与碳谱特征区域的吸收峰面积有关联。研究结果表明^13C-NMR技术是研究沥青的有效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13C-NMR技术测定了几种国产沥青的化学组成,对沥青中各种类型的碳进行了归属,计算了沥青的芳碳率,研究了芳碳率与沥青质量的关系.通过对沥青老化过程中芳碳率的变化及不同类型碳的规律变化的考察,进一步讨论了沥青的老化机理.沥青蜡含量与碳谱特征区域的吸收峰面积有关联.研究结果表明,13C-NMR技术是研究沥青的有效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苯二甲醛对煤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对苯二甲醛(TPA)对煤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了煤沥青及TPA改性的煤沥青的表观黏度,研究了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煤沥青和TPA改性的煤沥青的热行为.结果表明,TPA改性的煤沥青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呈现W型,在200~225℃之间处于低黏流区,表观黏度值约200~400 MPa.s,可以作为浸渍剂煤沥青使用;TPA改性的煤沥青在高于225℃时表观黏度值迅速上升;TPA改性的煤沥青在低黏度区域具有较低的活化能,这对煤沥青的浸渍工艺有益.图6,表2,参11.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问题,通过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三轴重复荷载蠕变试验,对比研究了SAC20级配的采用硬质沥青A-30、普通重交沥青A-70及SBS改性沥青3种不同沥青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分析了沥青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硬质沥青A-30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沥青加热罐中安装搅拌器之后沥青加热方式由静态加热变为动态加热,沥青温度均化程度、加热效率明显改善、并更好的保证了沥青路用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沥青温度的均化程度,消除加热罐中的沥青的低温区,对加热罐中搅拌器的布局进行调整,使沥青罐内的整体沥青实现罐内的大循环。创建相应的模型,并采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对比不同搅拌器布局下沥青温度的分布情况,选出更为合理的布局方式。  相似文献   

16.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三维八节点固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设置对路面防裂的影响,并探讨了应力吸收层的模量和厚度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设置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可以减少沥青面层在裂缝区的应力集中,增加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延长路面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7.
现有桥面铺装相关研究在室内实验性能方面较多,在实际使用性能方面研究较为匮乏。采用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评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方法对环氧沥青铺装和复合式铺装(沥青玛蹄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两种铺装层的现场使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路面使用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两种铺装的国际平整度指数与横向力系数基本相当,复合式铺装的车辙深度大于环氧沥青铺装。间接拉伸动态模量试验表明:铺装层动态模量与加载频率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环氧沥青铺装动态模量大于复合式铺装。GPC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沥青铺装病害区与无病害区LMS比值差异显著,复合式铺装则不明显;集料筛分结果显示推移拥包区浇注式混凝土细集料比例较无病害区高50%以上。两种铺装的病害各有特点,但都与层间结合不良或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裂纹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hapery提出的局部衰坏区模型,推导了沥青混合料宏观裂缝稳定扩展阶段开裂速率的简单力学表达式.首先利用裂纹扩展3个基本方程控制裂缝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扩展行为,再采用修正Burgers力学模型来准确模拟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能,通过对黏弹性张开位移和断裂能判据的合理简化,推导出了沥青混合料宏观裂纹稳定扩展的瞬时开裂速率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然后利用推导出的裂纹扩展速率公式预测了沥青砂浆板拉伸开裂速率,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理论预测的沥青砂浆开裂速率与试验实测值在裂缝稳定扩展阶段吻合较好;沥青混合料的断裂行为具有时间相关性,其开裂速率随裂缝长度的增加或者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奥里乳化油与孤岛油掺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奥里乳化油与孤岛原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既缓和了乳化油的破乳脱水条件,又了新生产沥青的性质。实验室及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原油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生产符合SH052-92的100号道路沥青和GB/T15180及JTJ052-93的重交通道路沥青系列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青海G214国道为工程实例,综合考虑多年冻土区的气候条件和施工现状,分析不同掺量的WB-1型温拌剂对橡胶沥青结合料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掺量;通过施工和易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试验,对多年冻土区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法橡胶沥青在多年冻土区具有较好的存储稳定性,多年冻土区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质量比为5.8%,WB-1型温拌剂的最佳掺量为0.7%;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比热拌橡胶沥青降低了20~30℃,推荐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为160℃;在相同拌和温度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要优于热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及最大弯拉应变与热拌混合料相比分别下降了2.5%、2.6%、9.8%,但依然符合规范要求;掺加WB-1型温拌剂的AR AC-13C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可适应多年冻土区的施工条件,在多年冻土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