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思想观念上剧烈、广泛、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高校德育带来诸多挑战——自我意识挑战集体主义;平等自由挑战权威说教;功利取向挑战道德价值;价值观多元挑战渗透教育.这样的观念变化,既表现为教育对象的特征,也表现为教育者和教育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陈小平 《广东科技》2009,(16):126-127
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教育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亟须应对和解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促进德育的理论创新,注重德育的人本关怀,不断提高德育实效.面对2l世纪的挑战,学校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成为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践行的能动主体,是我国学校德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创新教育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以至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干的新一代列入战略计划,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国家已经启动知识创新工程。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德育教科书中,有对学生进行"追求创造的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中职生能否养成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与国家未来的命运。他们以特有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变化的一切,从而逐渐形成了与以往中职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中职生的价值取向及其特点,采取新的教育对策,引导广大中职生逐步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与德育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从当前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来看,德育环境应该优化。必须从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等方面优化德育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社会道德环境中的失德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它易于动摇学生的道德信念,并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要破解这一困局,就要突出学校德育对社会的引领性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提高其道德主体能力,并积极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凡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之中的,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都是系统。在学生的道德成长过程中,学校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养成不单只是学校德育一方面的作用,而是围绕着学生道德形成的内外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培养形成的。因此,学校德育的系统管理就是要从系统整体出发,合理地组合与协调德育的内外部诸因素,以实现德育目标。本文试从当前德育面临的困境与冲突说起,就如何系统管理德育谈几点拙见。一、当前德育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冲突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学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为了使学校管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本文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化人格管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隐性德育是相比显性德育而言的,是指实质上进行着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传递与道德灌输,形式上却让受教育者感觉不到这种外在的价值干预的教育活动。美国德育具有鲜明的隐性特质。从美国的文化传统、德育的主导理论与实践以及德育实现的社会环境支持系统几个方面去剖析,可以深刻把握美国德育之所以隐性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新的世纪需要新型的人才,这是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而目前社会、家庭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应优化社会家庭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建的“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10.
岳荣珍 《甘肃科技》2010,26(14):174-175
面对科技、经济、信息新挑战对学校德育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品德教育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不仅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而且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挑战。提出只有构筑新型的德育模式,注重解决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党建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信息的网络化和我党的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生党建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能否迎接好这些挑战,引导学生党员在多样复杂的社会中,坚定理想和信念,很值得我们反思。面对挑战,我们应抓住历史赐给我们的机遇,适应社会的变化,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先进技术为手段,切实抓好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是校园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及其外化形式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总和。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校园文化与整个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它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指导下发展的,同时,由于这种文化结构中的主体和内容的不同,又使其与主流文化和其他领域的社会亚文化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校园文化的概念、内容、范围和发展趋势等许多方面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大学更是知识与人才的生产地,而所有的参与其中的人员,包括教师、学生、管理服务人员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想追求、行为方式等,都会对校园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反过来,他们又受到这种校园文化的指导和约束,不断地来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正确认识新时期校园文化在学校建设和德育建设中的作用,将对学校发展、学生教育乃至未来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婧 《科技资讯》2014,(30):248-248
现阶段,随着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很大变化,先进典型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提高先进典型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通过阐述先进典型教育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分析高职院校先进典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先进典型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继祥 《科技信息》2013,(19):326-326,334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无问题,在中学生中,甚至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德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造成中学生道德及德育缺失的因素有很多,制度、社会、老师、学生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其中,学校教育中,要突出语文教育对学生道德的渗透,因为,不同于政治说教,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与情感教育,学生容易接受。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德育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广泛地重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应该研究更先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教育者需及时适应时代和社会变化开展道德与政治教育,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渗透式影响和教育;社会实践的德育作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等。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陈尚旺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4):100-101,106
大学生党建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信息的网络化和我党的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生党建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目前高校党建工作能否迎接好这些挑战,引导学生 同在多样复要的社会中,坚定理想和信念,很值得我们反思,面对挑战,我们应抓住历史赐给我们的机遇,适应社会的变化,以理相信念为核心,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先进技术为手段,切实抓好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了多元文化,面临文化碰撞的农村中学生,由于活动范围狭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常常会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而传统德育存在着单向灌输、机械训练、封闭保守、标准化等压抑学生创造意识的弊端。因此,农村中学需要探索德育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发展上都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加强。特殊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但是,近几年来,新旧体制的转换也使聋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甚至有些聋校出现了德育滑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机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它广义上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伦理与道德、法制教育等;狭义上主要指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经济利益日趋多元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给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深刻影响,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思考,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创新,认真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和新的途径,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何为隐性德育课程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学者们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给隐性德育课程作出不同种解释。在众多定义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广义解读可以有效拓宽它的研究范围,更好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与传统"灌输式"德教方法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道德的自我教育;隐性德育课程形式多样,"开设"难度较大,学校可以从优化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重视学校制度建设等三个主要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