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察了烤烟烟丝(宜阳X3F)、膨胀烟丝在水平管气力输送过程中表观气速、料气比及管道直径对系统压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压降随管长、表观气速及料气比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进料情况下,直管压降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表观气速下,直管压降随着料气比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分析,给出了计算烟丝在气力输送过程中直管压降及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的Rose釜,在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165T、0.310T和0.515T的磁场作用下,对乙酸-水二元体系气液相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对体系的气液相平衡产生了影响,能提高体系的平衡常数,有利于体系的分离.同时,将缔合理论引入乙酸的相平衡计算中,选用Wilson和NRTL方程对气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并提出了磁场对乙酸-水体系气液相平衡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硅气凝胶.通过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硅气凝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组织形貌随热处理工艺的变化特点,为硅气凝胶的结构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液两相弹状流动中气弹及其尾流气泡参数的瞬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管内气液两相弹状流中因气弹周围液膜加速、减速所致的波动差压,实验测量了气弹速度、气弹长度以及气弹尾流作用长度等参数,并利用气弹尾流气泡群在尾流瞬变压力激励下所辐射的声波及其频谱,对尾流气泡群的最可几尺寸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表明,该测量方法比传统方法在无流场干扰、测量结果多样性等方面显示出较强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开发了迅速测定超临界流体-聚合物混合物系中的无限稀释气液平衡比 率(以下简称气液平衡比率)的系统.该系统由气液分配色谱与石英压电法两 套实验装置构成.应用该系统在温度313.2、333.2K,压力8 MPa以下的条件 下测定了苯与甲苯在二氧化碳-聚醋酸乙烯酯(PVAc)混合物系中的气液平 衡比率.两温度下的实验值都呈现极小值,并在压力8 MPa附近有大小交替 趋势.使用Sanchez-Lacombe状态方程对气液平衡比进行了推算,推算中使 用的各二元混合物系的相互作用参数是通过关联各物系的气液平衡实验值 获得的.推算值与实验值良好一致.  相似文献   

6.
气含率及气泡直径会直接影响流化床内的反应进程及传质效率,为更好地认识局部流动结构,径向气含率及气泡直径分布成为重点研究内容,特别是径向气含率预测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平均气含率预测模型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对不同实验体系的应用会表现出局限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电导探针测量法与流体仿真技术,以直径为100 mm和高度为1.5 m的气液固流化床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在气相表观速度为0.014~0.283 m/s、液相表观速度为0.007~0.028 m/s、液相黏度为1~40 mPa·s、液相表面张力为0.053~0.072 N/m及固相体积分数为0~30%条件下径向气含率及气泡直径分布特征.结合本实验系统及相关研究数据,提出一种适用于气液固系统的平均气含率预测模型.基于此预测模型,进一步考虑气相表观速度及表面张力对径向气含率分布的影响,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气液两相体系的径向气含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相及三相体系平均气含率预测模型充分考虑了气液相表观速度、液相物性、固相物性及管径对平均气含率的影响,相比现有经典平均气含率预测模型,拓宽了适用范围并提高预测精度,其平均绝对百分比...  相似文献   

7.
鼓泡塔中的气含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鼓泡塔中的静态气含率,说明用压差法和体积法测得气含率数值的不同是由于气泡群上升时的曳力的作用。实验中测定了气含率沿塔高的变化和塔内液层高度对平均气含率的影响,并用十四种气液体系进行了实验.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物系,其气含率ε皆随气速uG的0.619次方而变化,这种行为可称之谓“流体力学行为的并行性”。因之.司用ε=auG~(0.619)来计算气含率,其中a随不同的体系而异.可在模型试验中通过少量实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喉径文丘里管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湿气气液两相流量的在线非分离测量,提出一种基于长喉径单文丘里管的双差压湿气流量测量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揭示了湿气液气质量比和气相流速与长喉径文丘里管收缩段差压、扩张段差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变化规律及物理本质.为有效提高测量精度,针对传统虚高模型的缺陷,提出了虚高模型的优化原则.建立了基于单文丘里管的气液两相测量模型,并通过迭代运算实现了气液两相流量的分相测量,对于压力P为0.10—0.16MPa,气相弗劳德数0.4~0.7,液气质量比0~1范围内,气相流量测量的相对误差优于±3%,液相流量测量的满度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9.
防止氧化铝厂蒸发器结垢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氧化铝厂蒸发器结垢的问题,提出了在蒸发液中添加固体粒子,使蒸发器加热管中形成气液固三相流化床.通过冷模试验,证明此法可以依靠气液混合物带动粒子沿管程上升构成循环,为蒸发器的在线除垢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此外,还研讨了气速、液速、溶液密度及粒子直径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液幕状气液两相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强化脱硫塔内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与传质,建立了一种新的气液两相流型——液幕状气液两相流.根据该流型的特点,进行了气液两相传热实验,分析了气液两相流中的温度场分布,并研究了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顺流或逆流,在空气流速一定时,传热系数都随着液气比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液幕顶部是传热效果最佳的位置,可以组织多层液幕来降低工业成本.得到的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联式为工程设计和更深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固定床燃煤方式中烟炱的形成机理及烟炱在含氧烟气中的燃烧条件,从烟炱的温度、周围的氧浓度以及烟炱在炉内停留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在煤的固定床燃烧中促使烟炱燃烧的方法,以消除该燃煤方式中产生的黑烟.根据理论分析,在设计试验燃煤倒焰窑时,采取一些改进措施,降低了烟气的林格曼黑度  相似文献   

12.
薛晨阳  张文栋 《太原科技》2007,162(7):18-19
分析了目前使用的化学类、气敏类瓦斯检测器存在的问题.对红外吸收的基本理论、热释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所研究的红外瓦斯有害多气体检测仪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李明川  樊栓狮 《河南科学》2011,29(3):283-287
设计了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实验装置,并对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分解进行了系列实验,通过热电偶和电阻测试来分析水合物分解前缘的规律性.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物分解过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拟合值比实验值需要更长的时间方能突破水合物的分解前缘.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cGIS的城市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rcGIS软件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COM技术开发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系统.从系统目标、逻辑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与数据库设计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系统实现中,对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输入系统数据库,介绍了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思想与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15.
超正压射孔是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特别适用于碳酸盐岩裂缝性、非均质严重或污染严重的气层,由于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国外得到很好应用。从超正压射孔的技术特点分析出发,阐述了超正压射孔的基本过程和增产原理;利用能量守恒方程和井筒液体运动方程,建立了超正压射孔井筒压力动态模拟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获得了井筒压力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它为超正压射孔裂缝扩展动态模拟和产能预测创造了条件。同时分析了不同液柱高度、气柱高度以及井口压力对施工压力曲线的影响,为超正压射孔工艺参数优化设计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矩形烟风道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其内撑部分均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选择计算,计算过程复杂,又容易产生差错。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率,开发了这套矩形烟风道内撑设计计算机系统。该系统采用Visual Basic 6.0为开发环境。在选择计算过程中,系统可根据用户所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计算出最合理的相关设计参数。当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不合理时,系统会给出相关的提示。矩形烟风道内撑设计计算机系统的数学模型不仅符合现行的设计标准,还允许用户“自定义”相关设计标准.以适应工程设计标准的不断变化。同时数据库留有扩充接口,可供用户进行补充。用户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可随时检查、更改、保存、打印原始数据及计算结果。矩形烟风道内撑设计计算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工作周期由原来的“一人一星期”减少到“一人一天”,且计算结果精确。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扣式空气电池气相扩散的数学模拟空间和计算方法。表明氧在防水层扩散系数是保证足够大氧覆盖和浓度分布均一性的首要影响因素,然后考虑电极凹度和气孔半径对气相扩散影响,才有可能获得最大表面氧浓度和最好的极化性能。本文中提供理论计算方法对扣式空气电池的设计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温高压气井完井油管柱密封完整性问题,开展了基于88.90 mm×6.45 mm 110SS材料油管一种气密封特殊螺纹密封完整性分析的管柱三轴设计系数研究,研究中采用了API RP 5C5—2017国际标准螺纹性能试验评价方法,进行了高温和室温环境下A系全包络线载荷密封实验评价。基于气密封能判据,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VME(冯米塞斯等效应力)全包络线载荷2次循环工况的密封能和密封能倍数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危险载荷点。结果表明,通过API标准密封完整性实验评价的气密封特殊螺纹连接,需采用有限元进一步分析包络线载荷循环密封能及密封能倍数的变化规律,确定这种螺纹连接安全适用范围;同时开展了3种VME全包络线载荷2次循环后密封适用性分析,确定了高温和室温两种环境下螺纹安全适用包络线载荷范围及合理的三轴安全系数,并完成了1口高温高压气井完井油管柱安全分析和现场应用。提出的研究方法为管柱三轴设计安全系数的确定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9.
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层的一种重要的投产和增产措施。酸化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酸化施工设计的水平,进行完整的、准确的酸化施工设计依赖于对设计参数的选择。本文给出了酸-岩反应动力学的部分试验研究成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对实际酸处理及施工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容积法计算石油与天然气储量,在我国长期来使用参数平均值进行手工计算。本文是作者参加某气田开发设计时,进行天然气储量核算的研究成果。它取得了三方面的进展:把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算术公式转变成了积分公式,理论上迈进了一步;储量计算在微机上实现了软件化;它提出了物性场的概念,并以微机描述物性场特征,这不仅是储量计算的基础,它还为油气田数字模拟及开发工程提供了依据。它输出的储量分布图反映了油藏的非均质性,有利于开发布井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