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世贵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81-181,211
随着社会的转型,整个社会都要相应地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学校德育工作也是如此,它将由计划经济时代的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将会树立大德育观,建立开放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郭杰 《科技信息》2012,(36):I0048-I0049
社会转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由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经济结构转型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覆盖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然而,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则是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实践价值的必经之路。它肩负着构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当代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体系的任务,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辛勤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8):105-107
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青年学生在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三个方面表现出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大变革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新的选择。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也对学校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认为只有对原有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进行系统的整体改革,才能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新格局。一是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实行三个转变:从单纯注意培养“合格学生”这一近期的学校目标向同时注意培养“合格公民”这一远期的社会目标转变;从单纯注意培养学生成为“道德完善的人”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成为“个性完善的人”转变;从单纯注意“知识型道德人”的培养向更加重视‘能力型道德人”的培养转变。二是德育内容的改革必须注意突出发展性,突出个性发展需要,突出时代性和超前性。三是必须建立立体化的德育网络:建立多维德育协作网络;建立多渠道的德育渗透网络;建立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相结合的隐性德育课程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6.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德育的耦合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德育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德育提出了新要求,德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德育,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要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标杆为基础,要坚持利益原则把关注学生利益作为增强实效性的切入点,要遵循道德价值体系的层次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原则,努力建构从道德要求到道德追求的合理阶梯。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 ,从良心出发研究和探索德育的新途径 ,是符合当今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今天 ,良心在青年一代中迷失了许多 ,缺少了良心 ,任何德育的努力都难以成功 ,因此 ,笔者提出 :寻回良心真谛是拓宽德育新路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道德体系的变化。从近现代至今,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与之相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也实现着从传统道德向近代道德的转换,并实现着从资产阶级道德向社会主义道德的转型,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转型之趋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思想品德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倡导具有鲜时代特征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的使命.本文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通过实践分析、比较归纳出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同容,并提出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与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德育的铺垫.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使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增高.  相似文献   

11.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的两个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要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就不能不关注第三个因素———道德情感追求的研究。基于大学生道德知行现状及问题,提出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构建学生的自我概念、建立道德的正向效应的情感追求的德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也不断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变革中创新,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德育内容与方法的全面而彻底的转型。这当中,尤以德育理念的发展与创新最为突出,实现了诸如从"服从"向"服务"、从"批评人"向"培育人"、从"单主体"向"双主体"、从"他律"向"自律"、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从"被动"向"主动"等德育理念的现代转型,使德育理念与方法更为先进、科学、正确,也使德育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与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低效密切相关。未成年人德育低效既有社会隐性和显性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小学德育自身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全球信息化、生活化、生态化、价值多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未成年人德育低效的原因,有必要针对时代特点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用后现代德育新理念作指导,构建未成人德育新模式,从而增强我国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温州市区一个普通家庭对独子12年品德培养状况研究,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德育问题。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发现和议论一些有共同性的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获得知识经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革命.内隐学习有助于个体品德各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应进一步探究内隐学习在德育中的运行机制,并从德育主体-教师、德育客体-学生、德育隐性资源-潜课程、德育途径-网络等四个维度进行阐述,以发挥德育的"内隐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企改革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道路。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面临两个基本矛盾:一是转型中的经济制度与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制度性矛盾;二是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在前一方面,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要求社会保障制度也从附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目前社会保障制度转型滞后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从后一方面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目前面临着两个硬约束条件:一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流动增多以及失业者增多等问题日趋严峻,社会保障事业亟待加强;二是如果快速发展社…  相似文献   

18.
两个转型 中国当前面临的是“两个转型”。 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把“两个转型”结合在一起研究。第一种转型,是中国正从一个欠发达国家向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过渡。第二种转型,是中国正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关于第一种转型:一般说,经济发展要经历起步、腾飞、持续发展和成熟几个阶段。各国的情况不同,由起步到完成腾飞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英国用了100年,而韩国和台湾(地区)只用了25年,有些国家开始经济发展很快,可后来又衰退了(如拉丁美洲在60、70年代经济有很大的飞跃,以后却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有些发达国家目前增长较慢,今后有可能出现衰退,但也可能再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矛盾化的趋势。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处于可塑性较强的阶段,应以正确、崇高的价值观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生机和活力,也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冲击,同时也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思想品德》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以此为动力加强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完成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高校的德育育人目标,就不能单纯满足于被动“服从”,而应主动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研究这些发展变化带给青年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并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此为根据组织并安排《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这是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