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86例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各种危险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关系,提高基层医院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86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其中:脐带因素、羊水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均为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本组86例窒息新生儿中,死亡2例,死亡率2.3%。结论: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提高产前检查质量,严格筛查管理高危孕产妇,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早期综合性干预,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及恶化,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儿童伤残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总胆汁酸(TB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窒息组共4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其中轻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22例;正常对照组30例为健康新生儿。采用酶比色法对窒息组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进行血清TBA测定。结果 窒息组血清TBA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窒息组血清TBA与窒息程度有关,重度窒息组TBA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 血清TBA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肝脏受损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可反映窒息程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生儿窒息302例的病因及其分娩方式、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体重、产程、孕周的关系进行分析。与同期无窒息儿相对照,窒息新生儿死亡率是无窒息儿的50倍。分析表明,脐带因素引起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达69.88%。  相似文献   

4.
血cTnI、CK-MB、尿NAG在窒息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生儿窒息中血清中cTnI、CK-MB和血清、尿液NAG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患者组用新生儿窒息的病儿54例(轻度窒息34例,重度窒息20例),分别于第1天和第7天取静脉血用于检测血清cTnI、CK-MB和血清、尿液NAG水平;对照组12例无窒息的新生儿.新生儿窒息组血清cTnI、CK-MB和血清、尿液NAG水平在明显高于对照组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窒息组中,重度组比轻度组增高明显(P<0.05);新生儿窒息的两组在第7天时,血清cTnI、CK-MB和血清、尿液NAG含量均比相应的第1天明显减低(P<0.01).新生儿窒息易引起心脏和肾脏的损伤,血清cTnI和尿液NAG可作为新生儿窒息所致急性心、肾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生儿窒息302例的病因及其分娩方式、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体重、产程、孕周的关系进行分析.与同期无窒息儿相对照,窒息新生儿死亡率是无窒息儿的50倍.分析表明,脐带因素引起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达69.88%.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37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使新生儿窒息的存活率达97.8%,并分析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新生儿窒息如何进行抢救及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酶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6月住我科19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心肌酶监测.结果: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心肌酶异常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窒息发生心肌损伤与窒息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易并发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我们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心肌细胞,以避免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生儿窒息302例的病因及其分娩方式、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体重、产程、孕周的关系进行分析。与同期无窒息儿相对照,窒息新生儿死亡率是无窒息儿的50倍。分析表明,脐带因素引起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达69.88%。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患儿心肌酶变化,探讨川芎嗪对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新生儿窒息250例,对于合并心肌损害的93例新生儿,随机分成A组(川芎嗪治疗组)、B组(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和对照组(VC治疗组).测定3组治疗前、治疗5d后的心肌酶.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发生率为93/250(37.2%),93例窒息儿治疗前3组心肌酶各项均明显升高;治疗后则下降;治疗后A组、B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但二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窒息新生儿可合并心肌损伤,川芎嗪可有效保护窒息新生儿心肌,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窒息后心衰新生儿血浆N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评价血浆NT-proBN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并了解新生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新生儿窒息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采用竞争隆酶免疫法(EIA)测定3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35例窒息(轻度窒息20例,重度窒息15例)及15例窒息后心力衰竭新生儿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对照组的新生儿(n=30)血浆NT-proBNP水平较高[(2 813.94±691.71)fmol/ml],轻度窒息者(n=20)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出生3d内者(n=30)(3609.53±621.94) fmol/ml比[(2 813.94±691.71) fmol/ml];重度窒息者(n=15)显著高于轻度窒息者(n=20)(4 512.27±603.73) fmol/ml比(3 609.53±621.94) fmol/ml,窒息后心衰者(n=15)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出生3d内者(n=30)(4 582.67±957.19) fmol/ml比[(2 813.94±691.71)fmol/ml];窒息后心衰者(n=15)显著高于轻度窒息者(n=20)(4 601.29±582.91) fmol/ml比(3 609.53±621.94)f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窒息后心衰者(n=15)(4 601.29±582.91)fmol/ml与重度窒息者(n=15)(4 512.27±603.73)fmol/ml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力衰竭血浆NT-proBNP水平增高明显,能反映窒息新生儿的心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的程度,有助于对新生儿窒息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对于重度窒息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表现诊断.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小儿智力发有异常的主要原因。为探讨高压氧仓对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作用及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临床研究工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选择选择1997年10月~1999年年2月我院出生的胎龄满37周,体重2559以上的窒息新生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gar评分法重度窒息56例,轻度窒息3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吸氧、纠酸、抗感染,应用脑细胞活化剂。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惊厥控制后采用X-400型新生儿康复箱治疗,按照操作规程保压吸氧40…  相似文献   

12.
了解甘肃甘南高原藏区新生儿窒息相关妇产科因素及2016版复苏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妇产科2017~2019年146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窒息相关妇产科因素及2016版复苏流程复苏效果。导致146例新生儿窒息的妇产科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异常;2019年运用2016版复苏流程复苏成功42例,成功率(97.7%)。在甘肃甘南高原藏区应重视窒息相关妇产科因素,建立产妇健康档案,督促产妇定期产检、入院分娩;大力推广2016版复苏流程,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新生儿窒息对血清中NO、SOD、MDA和IL-6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选用新生儿窒息患儿54例(轻度窒息34例,重度窒息20例),分别于生后第1天和第7天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NO、SOD、MDA和IL-6水平。12例无窒息史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组血清NO、MDA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NO含量(P〈0.05)、SOD(P〈0.01)、MDA(P〈0.05)、IL-6(P〈0.01);且新生儿窒息组在住院治疗第7天时,血清NO、MDA和IL-6水平比住院第1天时明显降低,血清SOD活性明显回升,均P〈0.01。而轻度与重度窒息组之间血清NO、SOD、MDA和IL-6水平比较亦存在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此,新生儿窒息的发病机制与自由基和IL-6有关,检测血清NO、SOD、MDA和IL-6水平可作为判定新生儿窒息病情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150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母体高危因素、胎儿高危因素及分娩高危因素引起。结论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对高危孕妇管理及产前产时监护,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 1 32例新生儿窒息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 3日内相同分娩方式 (指阴道分娩或剖宫产 )出生的、没有新生儿窒息的 1 32例作为对照 ,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等 ,寻找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发现观察组孕妇早产、过期妊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3年来共抢救新生儿窒息40例,其中35例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40例新生儿窒息中,正常产30%,早产儿10%,过期妊娠60%。20%新生儿体重<1500g,轻度窒息36例,重度窒息4例,经抢救35例痊愈出院,3例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死亡2例,死亡率5%。2抢救措施2.1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纱布及吸痰管吸净呼吸道内的粘液、羊水、胎粪。操作时要轻柔,以免损伤粘膜,同时要注意粘液的量和性质清理呼吸道后,对轻度窒息的新生儿,可轻拍足底,酒精擦胸等,刺激呼吸,但切勿将新生儿倒悬或用暴力敲打身体。2.2针刺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150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为母体高危因素、胎儿高危因察及分娩高危因素引起.结论 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对高危孕妇管理及产前产时监护,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99年入院80例新生儿病人中的61例新生儿窒息所致多脏器功能损害进行病因分析,发现脐带因素18例,占新生儿总入院病人数22.5%.由于病人家长对B超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前后差异而引起的医疗纠纷4例,占脐带因素18例中的22.2%.为此对于脐带因素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预后和B超彩色多普勒检查前后差异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999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小儿科收治由本院妇产科及外院转入的新生儿80例,新生儿窒息占61例,其中脐带因素18例(22.5%).18例中轻度窒息15例(83.4%)、重度窒息3例(16.6%),痊愈出院16例(88.9%),放弃治疗2例(11.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86例阴道手术产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胎儿宫内窘迫占首位(70.43%),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阴道手术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不同方式的阴道手术产对新生儿窒息无明显影响,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胎儿宫内缺氧的程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20.
50例纳络酮抢救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络酮抢救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治疗组50例,轻度窒息31例,重度窒息19例.对照组46例,轻度窒息30例,重度窒息16例,两组除进行常规复苏外,治疗组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给予纳络酮0.1mg/kg,脐静脉静推,如3min效果不佳,再次给予纳络酮1次,观察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Apgat评分及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情况.结果:治疗组3min内恢复自主呼吸,5min Apgar评分8分以上,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且治疗组合并HIE机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以轻度HIE为主.结论:可将纳络酮作为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首选药,且越早应用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