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验、理论与整体主义--兼与柯志阳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劲松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102-106,101
本文通过对“反经验主义悖论”的分析,指出经验与理论都是认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验是可错的,具有社会性。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不具有独立自足的地位,都无法充当认识活动的牢固基础。理论在认识活动中可以促进经验的产生,帮助塑造经验以及对经验进行解释,基础主义应该为整体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对应规则在科学哲学中是为了解决理论术语的经验意义问题而引发出来的。在逻辑经验主义的双语言模型中,对应规则赋予理论词汇以经验内容。在理论的还原解释中,对应规则起限制性条件、双向条件语句或恒等陈述作用。在科学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对应规则分为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中,有许多学者和许多学科在自组织问题的纲领下工作,但是,目前在自组织的整个面貌,诸理论的相互关系方面尚有许多不清晰之处。本文根据现代自组织理论的成果,探索性地提出四种自组织的基本机制。作者认为,自组织运动是这四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对它们在自组织整体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简单的探讨。这些讨论对清楚认识自组织纲领的全貌,对恰当理解诸种理论学科在整个纲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个科学假说的确立受到两方面的支持,即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持。在检验假说的过程中既会出现经验和理论同时支持的情况,也会出现二者作用相反的情况。库恩范式理论和贝叶斯方法可用于说明这两种支持之间的张力关系。根据范式理论,在常规科学时期,理论支持对于假说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科学革命时期,经验支持对于假说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贝叶斯方法则通过假说的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提供了一种将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持综合起来的检验模式。  相似文献   

5.
第三种知识论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第三种知识问题可以上溯到康德,但它的系统论证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认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而从西方科学哲学的正统解释向后实证主义转换中产生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与第三种知识问题有关。本文认为,第三种知识是不同于经验和理论的前提性知识形态,它包括世界图景、科学基准和思维方式等三个维度,在产生方式、论证方式和作用方式上都与经验和理论迥然不同,而经验一理论二分法的知识类型论,是已被打破的传统哲学的又一教条。  相似文献   

6.
文章讨论了当代科学哲学关于观察与理论关累的经验主义、否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观点,在肯定波昔“理论先于观察”和经验论者关于中性观察作用等有关论述各自的台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以偏概全的缺陷,认为科学认讽过程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不是单线的决定关系。因此,多种科学认识模式的并存有其客观必然性。而瓦尔托夫斯基等人的历史认识论则比较合理地阐述了观察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3,(10):91-94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和理论结晶,千百年来中医药在日常诊疗疾病和防控重大疫情流行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纵观中医药在两千年的形成发展历程始终遵循“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科学哲学中,观察主要地不是被作为发现理论的手段。而是被作为对理论的归纳支持的证据来加以讨论的。到目前为止,至少对于绝大多数的经验自然科学家来说,经验观察证据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的经验科学理论的确直总是离不开观察证据的直接支持或间接支持。但是,科学哲学家们却一再指出,观察作为支持理论的证据的合法性是十分可疑  相似文献   

9.
于光远先生的“四种消费品”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一个新发展。我们知道,消费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消费就必然有消费品。而于老的精彩和深邃之处在于他从“四种消费品”人手,来让我们认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规律以及消费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理论基于自身的经验基础,通过内在联系的逻辑统一性原则和实体观念实现对新理论的评价、辩护。这体现了科学认识中经验与理性的深层综合,因此既说明经验归纳方法的扩大、科学经验传统的维持,又说明主体的主动性;还可说明价值论的内在统一,由此表明方法论相对价值论的主导以及相应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于索萨关于默认假定的理论所存在的一个潜在问题,即索萨所声称的其理论与闭合原则的不相容性。基于索萨的"默认假定"概念与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枢轴承诺"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本文试图从两种流行的枢轴知识论--怀特的资质论和普理查德的非信念论--中为索萨理论寻找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本文主张默认假定属于"接受"这一非信念命题态度,因而索萨可采用非信念论对与闭合原则相容性问题的解决策略,同时又可规避非信念论所面临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芝诺悖论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兴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27-30,44
本文作者认为,芝诺悖论以其深藏不露的严密结构,论证了如果承认时空是"多"而不是"一",就会造成不可克服的矛盾.在现代数学和物理学中,极限理论和集合论,量子论和相对论都在自己最根本的问题上受到这个著名悖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几个方面考察了日常生活中的读心能力实现的主要进路之一模拟说,交待了模拟说作为理论说的对立方出现的背景,复制策略、最小努力原则和离线机制三种模拟形式,几组支持模拟说的有力的实验证据,以及模拟说在遭到质疑时的各种辩护,说明了读心过程和读物过程存在巨大差异,模拟说对于读心研究而言的确存在诸多理论说所不可比拟的解释优势,但读心始终是一个不可将理论因素完全排除在外的过程,它容纳模拟与理论甚至更多进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探索催生了控制论发展,而控制论发展又促进了复杂性探索,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复杂性探索的角度来看,以维纳为代表的传统控制论既有其历史贡献,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感知控制论和元系统跃迁理论,作为一种系统进化控制论,发展和超越了传统控制论,为研究复杂系统及其进化问题提供了一个独到的视角,成为当今复杂性探索控制论转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从亨佩尔开始,人们就把解释和Why一问题紧密的联系起来,其实解释不能简单地看成对Why—问题的回答,Why—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阐释。我们尝试对Why—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命题理论和对照理论进行阐释和评论。揭示两种方法的同并之处。基于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照理论优于命题理论的状况,本文着力反驳了对照理论,得出了对照理论未必优于命题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维斯特是现代术语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提出的“普通术语学”理论(TGT理论)是指导术语研究的权威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这个理论创立之初起,近一个世纪无人能撼动其地位。但是近年来,术语学界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TGT理论的质疑之声渐有耳闻。在这一片质疑声中,西班牙术语学领军人物加布列博士显然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她所倡导的“交际术语学理论”(TCT理论)从几个最根本的方面对TGT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判。理论一经提出,马上受到世界术语学界的高度重视。文章力图详细分析TCT理论对TGT理论进行批判的几个根本着力点,从而加强我国学界对TCT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梅文鼎的日月五星左旋说及其弊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古代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中,左旋说到了明清之际已几成沉寂之势。清初,受到传入的西方天文学特别是其多重天说的影响,梅文鼎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左旋说。梅文鼎的左旋说,是建立在“天”有重数且是一个整体等说法基础上的——故承载日月五星甚至恒星的“各重之天”不得不在外层“动天”的掣动下一起左旋;同时,梅文鼎还有一个重要的辅助创见,即认为起制动作用的“宗动天”的枢纽是北极,而日月五星甚至恒星所在的“各重之天”的枢纽是黄极。这样,就解释了日月五星等在东西向的视运动之外还存在着南北向的视运动以及它们视运动迟疾的差异问题。此外,梅文鼎的模式尽管较诸传统的左旋说更具自洽性,在力学机制上也有所长,但与右旋说尤其是黄百家的右旋说相比,则具有更多的缺陷——主要是论理、实测和应用方面。最后,还探讨了梅文鼎左旋说的思想根源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影响美国科技政策的科学的社会契约论面对新的时代主题:可持续发展、卫生保健、环境责任等进行了反思,并用委托—代理理论来保证政府与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忠诚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默会理论的SSK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科学时代,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学考察即SSK的理论工作是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波兰尼凭借其默会理论开创了这一先河。默会理论对SSK的贡献在于为其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诠释学等方面的理论原则,从而解决了。SSK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SSK做出了相当的理论建树。这一思想建树奠定了波兰尼当之无愧的SSK先师地位。  相似文献   

20.
改良的可靠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靠主义是当代知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是当前讨论知识与确证的最主要对象和运用的最基本概念之一。自其出现、发展至今,可靠主义已经发生了转变。当前的可靠主义理论已经偏离了传统的外在主义途径,转而向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调和,甚至完全偏向内在主义。我们没有否认可靠主义转向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因为知识的获得,必然要综合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如果把戈德曼以及阿姆斯特朗等人早期对可靠主义的论述看作传统阶段,或传统意义上的可靠主义,那么后来对可靠主义进行修正与发展则可视作改良的可靠主义。本文结合戈德曼新确证理论、格雷科的主体可靠主义、斯杜普的内在主义可靠论,探讨有别于传统的改良的可靠主义,并认为可靠主义尽管经历了变化,但"可靠性"、"过程"的内涵则一直在延续,所变的也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和对象,表现为"德性"或"特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