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某些建筑布局会引起很强的局部风,带来不舒适的风环境问题,通过风洞模拟试验研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大气边界层模拟、建筑模型风洞试验、风统计特性、风环境舒适性判断等方面介绍了几种风环境风洞模拟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某高层建筑风环境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风洞中进行的某高层建筑风环境的模拟试验 ,行人高度风速的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 ;并分析了该高层建筑的风洞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 ,该建筑的风环境基本上满足舒适性条件 .  相似文献   

3.
对日本建筑学会提供的室外无污染物扩散和有污染物扩散的建筑风洞实验模型,采用15种湍流模型分别求解其室外流场,通过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建筑室外风环境数值模拟所用的最优湍流模型.结果表明,Suga三次式高Re k-ε模型对风场和浓度场的求解具有很高的精度,是最优的模拟室外风环境的湍流模型,不足之处是该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某高层建筑周围的行人高度风速场进行了计算,结合当地气象台的气象风速统计资料,给出了该建筑周围舒适性风的概率直方图,对行人高度风环境的舒适性作出了评价,并对一些可能存在不舒适风问题的位置点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性大气边界层模拟试验调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洞模拟试验是风工程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风洞中正确复现大气边界层流动特性,对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载和风振试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一直是风工程界学者所密切关心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实验室在风洞试验中模拟大气边界层流场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完整而实用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周围行人风环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k-ε湍流闭合方法的数值模式对高层建筑周围行人风场进行模拟,与风洞实验结果吻合。数值模式能够在每一个计算格点和每一个时间段提供流场的详细信息,因而,在准确评价行人风环境或者其他风环境问题上比风洞实验更具优势。随着计算技术的提高,数值模拟已变得更为快速经济,并成为研究城市风环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由于建筑间强烈的气动干扰,住宅小区的绕流风场异常复杂。为避免因建筑排列方式不当而导致不良风环境的出现,需要在规划阶段对风环境进行预测并优化方案。结合某一住宅小区风环境的研究,采用以k-εRNG湍流模型封闭控制微分方程的时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该小区在夏、冬季节主导风向下的绕流风场,针对风速场及风压场的模拟结果,分析评价了该小区的风环境。模拟表明,数值方法预测小区的风环境可以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气边界层风场模拟及测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使用挡板、二元尖塔、分布粗糙元和格栅这几类模拟装置,在小、中、大三种类型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流场的特性,除了纵向风场特性,还首次报道了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测得的横向和竖向风场的特性,所得结果令人满意,最后还报道了一种新型的行人高度风环境探头。  相似文献   

9.
风洞模拟试验是风工程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风洞中正确复现大气边界层流动特性,对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载和风试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一直是风工程蜀学者所密切关心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实验室在风洞试验中模拟大气边界层流场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完整的实用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越来越多的体型复杂、布局多样、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兴建后所带来的建筑风环境问题,文章选取3种典型建筑布局(行列式、错列式及围合式)下的建筑群,利用雷诺平均法及Realizable κ-ε湍流模型对各布局下北风及西风下的建筑风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对建筑群风环境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西风比北风风向下的建筑群风环境好;综合对比分析2种风向下3种布局的风环境,行列式建筑群风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刘祥  范旭红 《河南科学》2019,37(6):938-945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中人们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它的舒适性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住宅小区风环境是城市居住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点式4种典型的城市住宅小区布局形式,采用Sketchup软件建立96种不同参数的数值模型后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三维流场模拟,并以此为依据研究了建筑参数、气象参数、布局参数对典型城市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使用简单的方法对居住区的风环境进行评价,采用CFD软件模拟,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取模拟的工况.根据模拟的结果,推导出建筑尺寸、建筑间距与建筑通道间行人高度处最大风速比的函数关系式,并且进行实例验证.验证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对建筑师进行风环境设计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筑群附近风环境的品质,直接影响地面行人的舒适与安全。以深圳大运体育中心主要建筑为工程对象,采用一种新的湍流脉动流场生成方法(discretizing and synthesizing random flow generation,DSRFG)模拟风场的实际湍流边界条件,基于数值模拟计算软件Fluent,对深圳大运会体育场馆为中心10 km范围内的山体和主要建筑物进行全尺寸大涡模拟计算,得到各风向角下体育中心速度场分布。结合当地气象资料,采用超越阈值概率法对体育场馆周围场地行人风环境进行预测与评估,并对风环境较差地区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供改良建议。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出建筑群周围风环境分布,并为类似体育场馆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行人风环境的研究与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自然通风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然通风在改善建筑微气候环境方面具有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中必须合理组织自然通风系统,强化有利通风的作用,避免不利风环境的产生。本文通过分析风在建筑中的形成机制、建筑通风的作用和效果,阐述风与建筑的密切关系;并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论述自然通风对形成舒适安全的建筑室内环境、以及建筑节能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太阳辐射动态周期变化的空气温度、湿度等气候参数小时间步长控制的模拟实验环境,可以实现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重复性实验,是研究多孔建筑材料及室外环境铺装材料在自然气候要素下被动蒸发降温问题的重要手段。介绍的动态热湿气候动态风洞实验台,在传统风洞风速模拟与控制实验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增加太阳辐射模拟和空气温湿度控制,初步实现了对室外自然气候中太阳辐射、风速及温、湿度环境的模拟控制。经过对可视化程序设计的风洞环境测控系统的调试,风洞内四参数辐射照度、风速、温度和湿度各指令值与模拟值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 2.9%, 0.7%和-0.7%,该风洞实验台可以用于含湿建筑材料太阳能被动蒸发降温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环境风洞的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是大气污染对流扩散试验研究的前提.根据环境风洞污染扩散试验的特点,通过试验调整大气边界层模拟装置,实现了在环境风洞中模拟部分大气边界层,并通过湍流结构确定了模拟比尺,当大气边界层得到正确模拟时,在环境风洞中模拟污染扩散和在大气边界层中的实际情形相似。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一种新的湍流脉动流场产生方法DSRFG(discretizing and synthesizing random flow generation)模拟风场实际的湍流边界条件.采用一种新的大涡模拟LES(Large Eddy Simulation)的亚格子模型,基于linux系统下软件平台Fluent6.3的并行计算技术,计算了长沙机场扩建航站楼屋盖结构在5个风向下的风荷载.根据对机场屋盖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系数分布规律的分析,给出了各风向角下屋面的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和最不利风向角,为长沙机场扩建航站楼的抗风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发展此类复杂建筑结构在复杂湍流环境下的风荷载数值风洞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区地形地表类别不易确定、风环境复杂的问题,结合山西省禹门口黄河斜拉桥的实际工程,利用自行开发的桥梁风场特性分析系统,对桥址处一年多实测风速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基于"数值风洞"模拟技术,采用Realizable和SST湍流模型,按有实桥结构和无实桥结构2种情况建模,模拟了7种工况下桥位及其周边的风场,得到了典型的西部山区峡谷风场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受峡谷风效应影响,桥位风速增加;气流攻角在-9°~8°范围内,比平原地区大;风剖面应通过实测风速数据拟合,不能直接套用规范;湍流度和阵风因子小于一般气象强风条件下的值。  相似文献   

19.
结合可靠性理论与BIM技术,分析建筑风环境的随机特征,导出流体介质随机控制方程,采用小参数方法建立随机有限元模型。考虑风环境的随机性,分析超越概率风环境评价指标,提出建筑园区可视化BIM建模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风环境舒适可靠度的概念,导出舒适可靠度计算公式。依据BIM模型与建筑规范标准,建立建筑风环境BIM模拟与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建筑风环境随机影响分析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对建筑风环境评价与设计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日本建筑学会(AIJ)提出的标准建筑风环境模型,分别采用风洞试验、基于雷诺平均(RANS)和大涡模拟(LES)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考虑不同中央高层建筑高度和来流风向角对周围行人高度风环境影响的详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ANS和LES模拟得到各测点风速比的变化趋势与风洞试验整体上一致,相对而言,LES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更接近,平均误差约为RANS的1/2;而RANS方法总体上低估了行人高度风速,无法准确反映建筑背风面的风加速状况。随着中央建筑高度的增加,周边行人高度风速逐渐增大,100 m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对局部区域风速的加速达到1.6倍;但当中央建筑高度超过150 m、继续增大至200 m时,行人高度风速不再增大。当风向角在0°~90°范围变化时,在高层建筑背风面和角区附近会产生行人高度风场加速的“文丘里效应”;其中当来流风向角为45°时,风加速情况最为显著,显示出斜风来流工况下会对高层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带来最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