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得”     
“得”在现代汉语中代表了几种不同层级、不同类属的语言单位,各具不同的功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得_1”是一个半虚语素,是判别动词词性的后缀之一,表示“已经得到”的意思.“得_2”是一个普通的能带宾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功能,表示“拿到”、“占有”的意思.“得_3”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能愿动词,表示“要”或“可以”等多种意思,除具有一般能愿动词的语法功能外,还可以充当可能补语.“得_4”是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语与补语之间,充当补语的标志,对补语的语用意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楚辞语“羌”、“謇”、“些”、“只”琐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羌”、“”、“些”、“只”四个语气动词在楚辞中的语法作用及其地域色彩;并且运用音转的原理解释了这几个楚方言语气动词与当时通语语气动词的渊源关系;还从历时的角度,阐述了“羌”、“只”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3.
根据日语汉字词汇“AB”型和“BA”型的词性,将其分为四类进行语义比较发现:“AB”型和“BA”型作为名词、名词和スル形动词、名词.ナ形容词时,两者的语义范围应为“BA”型≥“AB”型,“AB”型的意义包含在“BA”型中;作为スル形动词时,其语义范围同样是“BA”型≤“AB”型,但“AB”型的意义并不全部包含在“BA”型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上古汉语里判断句不用系词”和“是”在先秦典籍中不做表“决断”的动词用的观点,举例说明:先秦有使用“是”作动词用的判断句;同时,对某些“是也”句和复句中的“是”的动词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对现代英语动词的“时”和“体”的认识总感疑惑或模糊不清,这主要还是受传统语法的“时态”的影响,习惯上总把表示动作发生时间的动词形式与表示动作进行情况的动词形式浑为一谈。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们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释当代英语动词的“时”和“体”,认为能使学生较好地认识和运用英语动词的这一系列体系,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形态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英语的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可以用动词“话”、“说”、“谈”、“讲”等。例如:“话家常”、“说闲话”、“谈天”、“讲情”,这些动词都含有“讲说”的意思。在客家话中,“话”这个动词,可以用在“你话他”这句话中,就是“你对他讲”的意思;“你话给他听”,就是“你讲给他听”的意思。但是,“话”这个动词,除有“讲说”的意思外,  相似文献   

7.
汉语介词结构“除……外”是一种表达多种含义的语言结构 ,同几个甚至十几个英语对应词 (组 )形成等值对应关系。但是在具体用法上又各有特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与翻译的实践 ,将“除……外”这一表达多种含义的结构归纳为三种基本含义 ,并详细地分别介绍了英译它们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很”的词性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很”可以修饰除形容词、心理感知动词和能愿动词之外的普通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 ,这里的“很”不表示程度 ,只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多、延续时间长或表示强调的语气。这里的“很”不是程度副词 ,应视为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兼属多种词类,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属于结构助词,可以作定语的标志,可以作“的”字短语的标志。可以附着于动词后面,强调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还可以插入动宾之间,改变其结构关系。兼属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表示“确实如此”的语法意义。“的”有时是实词。“的”作为实语素,还可以充当合成词的构词成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了”(le)常附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完成,或有了某种性状,如“走了”、“红了”.“了”作为助词,是由古代汉语表示“完了”或“了结”义的动词“了”(li(?)o)虚化而来的.在这漫长的虚化过程中,“了”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唐宋以前各个历史时期使用中的异同.一、“了”的词性异同“了”最早见于汉代,用作动词,常用义为“终了”、“了结”.西汉王褒《僮约》(公元前一世纪作)有“晨过洒扫,食了洗涤.”“了”即“完毕”.《广雅·释话》:“了,讫也”,即“完了”的意思.大约魏晋开始,“了”除了继续作动词外,还可以作副词.如:(1)其所易了,阙而不论.(东晋郭璞《尔雅序》)“了”作动词,意为“懂得、明白”  相似文献   

11.
“人而无信”这种语法形式是“体词(各词、代词或名词性结构) 而 谓词(动词、形容词或谓词性结构)。在先秦文献中,这种语法形式常见,本文试对其语法、语度作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A不AB”是现代汉语正反问句中常用的一种正反对举格式。“A不AB”是受到格式本身的语言条件、人们的语用习惯、语言文化心理、语言发展和方言渗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ゃる”和“くれる”是日语中常用的授受动词。表示授受关系时,不但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作补助动词使用。“ゃる”的主要意思是“给(对方)什么”或“给(对方)干什么”,“くれる”的主要意思是“(对方)给说话者什么”或“(对方)给说话者干什么”。以上授受关系,如果是下级对上级等场合,“ゃる”要被“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所代替。即“ゃる”的敬体形式为“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くれる”的敬体形式为“くださる”。这样一来,日语授受动词“ゃる”和“くれる”在语言表达上,要比汉语表达授受的动词“给”复杂的多。这就给学日语的中国学生带来不便和麻烦。如不能正确掌握“ゃる”和“くれる”的用法,就会影响学习日语的进程。因此,关于“ゃる”和“くれる”的教与学,是学生能否掌握日语授受关系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浏阳沙市方言中,“哒”的词性丰富,可以单独作动态助词、语气词、介词,还可以当词缀。单音节的“哒”可作介词,不过,双音节的“A哒”充当介词的情况更常见。“跍哒”一词极具特色,能够作动词、副词、介词,与浏阳客家话中的“跍”相比,“跍哒”语义更丰富。双音节介词“A哒”与“跍哒”中的“哒”均为词缀,二者均属于“哒”缀词。此外,长沙方言也使用“哒”,与浏阳沙市方言的“哒”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鄂南方言里的“把”“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到”、“在”是鄂南方言和普通话里都有的词,但用法不尽相同。在普通话里,它们都可以作动词,也都可以作介词。试看: ①他紧紧把着舵杆。 ②他把舵杆紧紧握在手里。 ③他到了北京。 ④他走到船头。 ⑤他在飞机上。 ⑥他坐在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16.
北京话“V(C)了”的“了”主要有两个,了_1是时态语气助词,了_2是动词“了”的轻读形式,作补语。补语了_2与结果·趋向补语相对当。了_2出现在句中,也出现在句尾,了_1只出现在句尾。句尾为了_2的,绝大多数句子表示的行为是未实现的,句尾为了_1的则相反。了_1融合着了_2,被融合的了_2在一定条件下与了_1分离而重现。以此为基础,可合理解释北京话里“没”和“了”在动词前后共存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英语中,以which及“介词+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从表达的形式来看,有多种类型:有的从句和所修饰的词之间没有逗号分开,有的有逗号分开;关系代词which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有时还可作表语;有的定语从句和所修饰的词之间还可以被另一作定语的介词短语或动词谓语及其他成分隔开的;which前的介词可以是简单介词,也可以是短语介词,还可以是“名词(或代词)+of+which ”引导的;等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玉林话的“在”,除了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本文全面描述玉林话“在”的各种意义及其具体用法,并对其运用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表示排除关系,现代汉语只用介词“除”引进被排除对象,古代汉语除用“除”外,还可用其他介词,除这种“介词+被排除对象+谓词语块”的显性形式外,还允许用“谓词语块+被排除对象”的隐性形式。同时,在词层面,被排除对象活用为谓词语块时也可以构成排除关系。本通过对这种隐括用法的分类例释,揭示了其隐显变换的对应规律,指出了排除关系与特指关系的区别及“家存四壁”(特指)与“家无四壁”(排除)对立统一的内因。  相似文献   

20.
新余方言隶属于赣方言宜春片,但亦有其自身特色。新余方言形容词重叠式大都与普通话相一致,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形式,如A个AB式,A里八B式等。此外,新余方言褒义形容词可以进入A里AB式,而普通话褒义形容词是不能进入A里AB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