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提花毛圈大圆机的沉降片除受沉降片三角控制外,还受提花轮的控制,其沉降片的运动曲线比较复杂。分析研究沉降片的运动曲线以及沉降片与织针运动曲线对位关系,对毛圈的正常成圈、毛圈织物的提花图案效应、以及提花轮的安装调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日本福源公司RX-PLZ型提花毛圈大圆机为例,针对提花毛圈大圆机沉降片运动曲线的特性,分析了水平提花轮与沉降片的啮合关系,探讨了提花轮齿及其钢米控制沉降片的运动状态,研究了由沉降片三角和由提花轮控制沉降片的运动曲线与织针运动曲线的对位关系,并分析了毛圈纱垫纱位置与弯纱成圈的各种状态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水平提花轮与沉降片确有一定的啮合关系;2.提花毛圈机的沉降片分别受沉降片三角、提花轮齿和钢米作用形成不同的沉降片运动轨迹;3.提花毛圈机织针和沉降片运动曲线对位调整有一定的范围,两曲线的对位关系直接影响到垫纱位置,对毛圈纱能否正确形成毛圈线圈或平针添纱线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与单独由沉降片三角控制沉降片的运动曲线相比,由提花轮控制沉降片的运动曲线,其沉降片与织针运动曲线对位关系有较小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RX—PL2提花毛圈机为例,分析了提花轮和双片鼻沉降片的啮合关系,探讨了由三角或提花轮齿及其两种钢米控制沉降片的运动状态与织针弯纱位置的关系,研究了沉降片运动曲线与织针运动曲线的对位关系及其对位调整。  相似文献   

3.
路基沉降是影响高速公路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路一标段软土路基沉降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沉降板观测数据,分析了PHC管桩处理与双向搅拌桩处理两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不同和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HC管桩处理的路基沉降小于采用双向搅拌桩处理的路基沉降;软土路基沉降量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填土高度越大,路基沉降量也越大,填筑加载瞬间沉降量及沉降速率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零,路基达到稳定,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液固两相平面混合层中液相大涡结构对固相颗粒运动与沉降的影响 ,分别用粒径小于 40 μm,粒径 98~ 10 4μm以及粒径 15 4~ 160 μm的玻璃微珠作为固相 ,在上下层流体速度比为 1∶ 2的液相平板混合层中 ,用激光片光源显示了在不同高度释放的固相颗粒通过混合层中大涡结构时的沉降扩散过程 ,并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对照。随粒径的不同 ,由于液相大涡的作用使颗粒的运动与沉降表现为明显的 3个特征 :在大涡作用下 ,粒径≤ 40 μm的玻璃微珠基本追随大涡运动 ,在实验区不发生沉降 ;粒径 15 4~ 160 μm的玻璃微珠一边随大涡运动 ,一边沉降 ,在实验区域内最终沉降到槽底 ;而粒径 98~ 10 4μm的玻璃微珠既显示出追随大涡运动又显示出穿透大涡的趋势 ,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针对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受力变形特点,将其视为小挠度弹性圆薄板,考虑土工格室与桩土加固区的变形协调、土工格室垫层耦合的水平与竖直变形以及上下界面的摩阻效应,建立此轴对称条件下薄板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利用Bessel复变函数构造竖向及水平位移解析表达式,从而得出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沉降及桩土差异沉降的计算公式.采用某工程试验结果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参数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加筋体的复合弹性模量、桩土刚度比、上下界面摩阻系数比等因素可以起到调节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和降低格室体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某低层住宅楼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双向倾斜变形为工程背景,分析倾斜因为.针对建筑物地基应力低、结构刚度弱的特点,研究黄土湿陷性的固有特点,用塑性理论确定开孔间距、开孔高度等参数,设计迫降纠倾的技术方案.采用动态设计的思想,经过4个循环耗时90 d,成功实现住宅楼的双向纠倾.工程结论表明,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在迫降...  相似文献   

7.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树屏段,路堤最大填土高度12m,地层上部为松软土,多为软塑至流塑状的砂质黄土及黏质黄土,具自重湿陷性,部分地段湿陷等级为Ⅳ很严重。为满足路基工后沉降要求,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和压缩变形对路基工程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尤其重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沉降观测、动态检测及运营实践证明,此种地基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饱和黄土的湿陷土层的地基加固。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有节约投资、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等优势,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进行3组双向网格状带齿加筋砂垫层加固道路软基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的齿筋形式对双向网格状带齿加筋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向网格状带齿加筋的抗拉强度能够得到较好利用,并能够较明显地提高路堤软基的承载力,减小路堤边坡的侧向位移和路堤软基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且加筋效果随着齿筋整体性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以水平提花轮控制沉降片的运动状态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建立了提花轮齿和两种钢米与双片鼻沉降片的啮合关系式,并定量地分析了提花轮齿和不同尺寸的钢米在弯纱区域控制沉降片的径向挺进距离和各弯纱始点的周向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软土地基沉降的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动力系统演变过程,为较为准确地对软土地基的沉降量进行预测,将“动力系统自记忆原理”引入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采用双向差分原理反导出软土地基沉降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将其作为微分动力核,建立软土地基沉降自记忆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汕汾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将自记忆原理引入到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中,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为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针织工业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引进到仿制手摇袜机、横机和改进其它各类针织机器设备的发展过程及针织业发展地区作了分析。认为采用引进国外针织技术设备并加以技术改造之方法来发展中国针织业是行之有效的,使得中国针织业在短短几十年内走完了国外从发明针织机到完善针织设备的几百年历程。  相似文献   

12.
于冬青 《太原科技》2006,(11):72-74
编织部件是针织圆纬机的核心部件,是影响针织圆纬机生产效率及布面质量的关键。论述了编织部件中三角、织针等成圈机件与编织工艺的关系,介绍了针织圆纬机三角、织针等关键机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Z65系列横机原有编织机构的织针只有一个工作跑道,不能编织多色提花组织,也不能进行局部编织.本文设计出具有两个工作跑道的新型编织机构,除具备原有编织机构的全部性能外,还能编织多色提花组织、进行局部编织.介绍了新型编织机构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维成形针织间隔结构材料的编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球体为例,通过在电脑横机上编织三维成形针织物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影响编织可靠性和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工艺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针织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提出一维元胞自动机、二维元胞自动机用于针织横机编织系统的机理,给出一些元胞自动机初值和演化规则生成的新方法,并根据图案颜色的需要生成多彩色的图案,最后将上述结果应用于针织横机编织系统.  相似文献   

16.
柔性经编灯箱布产品具有机械强度好、透光适量均匀、印刷后色彩鲜艳夺目、使用方便、气候适应性强以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广告媒体中已得到大量应用.文中从原料选用、整经要求、编织工艺直至后整理等对经编灯箱布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后整理中涂层、贴合两种工艺与参数控制分别作了说明;并简要讨论了编织时布边衬纬纱易出现松弛、后整理贴合牢度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了较为理想的真丝浸泡助剂和浸泡工艺,以使经处理后的真丝能在纬编机上顺利编织,并对捻丝上机织造的传统方法作了合理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对普梳和精梳转杯纱、普梳和精梳环锭纱等4种纱线及其相应针织物的各种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测试分析,并对其中某些性能的差异显著性作出分析检验。  相似文献   

19.
双梳部分穿纱经编织物可分为凹凸效应和网眼效应两种类型。通过几个典型实例来说明此类织物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经编针织中 ,利用新型纺织材料混纤丝研制新品的过程 .从原料选择、设备改造 ,组织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分析了生产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展望了该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