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在黑斑原鮡 Glyptosternum maculatum (Regan)(鲇形目,鮡科)体内发现一个特殊器官——腹腔外肝,即该鱼除在腹腔内具有正常肝脏外,在皮肤与体壁肌肉之间还有一与腹腔内肝脏连接的附属组织(腹腔外肝).腹腔外肝的组织学结构与腹腔内肝脏完全一样,LDH,EST,MDH和ADH同工酶带无差异,表明这一特殊器官确为肝脏组织.深入研究黑斑原鮡腹腔外肝可为研究鮡科鱼类的系统发生和进化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舌状绦虫病(Ligulosis)是以鱼类为第二中间宿主的腹腔寄生虫病.裂头蚴寄生于鱼类腹腔内,从宿主的组织器官中渗透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释出其代谢产物.鱼类一经感染则消瘦、衰竭而死。本研究的病原体是舌状绦虫科(Ligulidae)双线绦虫属(Digramma sp.)的种类.其裂头蚴寄生鲫鱼腹腔内引起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详细观察了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黄石爬鮡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1)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及肛门共5部分组成,肠道系数(肠道长度与鱼体全长的比值)为0.52±0.05,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及食道粘膜层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杯状细胞、棒状细胞及味蕾;胃呈“V”形,粘膜层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胃腺在贲门部及盲囊部丰富,幽门部缺失;肠由前肠、中肠、后肠等3部分组成,肠道由前向后粘膜皱褶数量依次减少,粘膜皱褶及粘膜上皮柱状细胞高度依次降低,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肌肉层逐渐增厚。2)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组成,肝脏分两叶,胰腺弥散分布于肝脏和肠系膜上,胆囊呈椭圆形,体积较大。黄石爬鮡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HF)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组织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致ECM在肝内异常大量沉积.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对调节肝脏ECM代谢起关键作用.调控MMP-1、TIMP-1以维持ECM在肝内的合成与降解平衡是中医防止和逆转HF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将多房棘球蚴( Echinococcus muhilocularis 简称Em) 接种灰仓鼠腹腔、前肢腋下、心脏和肝脏组织 的感染效果,为探索建立多组织或器官包虫病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按1000 个头节/只剂量经腹腔和前肢腋 下接种灰仓鼠,经腹膜穿刺肝脏和经胸腔穿刺心脏接种灰仓鼠,按计划解剖检查包囊发育状况和包囊寄生部位,计 算包囊系数( 包囊质量/ 体质量× 100% ) 和感染率。结果100 d 处理腹腔接种29 只,腹腔100% 感染,包囊系数 7. 1%,300 d 处理7 只,除腹腔都有包囊寄生外,包囊浸润肝脏3 只,浸润脾脏和肾脏各2 只,总包囊系数51. 7% 。 前肢腋下接种的分别于116 d 和290 d 处理19 只和5 只,腋下均有包囊寄生,包囊系数分别为3. 27% 和22. 95% 。 100d 处理肝脏接种的17 只,共10 只有包囊,包囊系数7. 1% ,包囊寄生部位为腹腔8 只,肝脏5 只,心脏1 只,肺部 3 只。115 d 处理心脏接种26 只,包囊寄生部位为心脏6 只,肺部9 只,胸腔1 只,其中有两只同时心脏和肺脏寄生 包囊,共13 只寄生包囊,包囊系数2. 91% 。结论腹腔环境适宜Em 生长发育,适合做周期短的动物模型,接种 300 d 包囊有向实体器官浸润的现象。Em 在前肢腋下发育缓慢,适合做Em 保种。由于动物模型中的心脏和肝脏 接种感染率低,接种技术和方法需改进,以便提高感染率.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Em) ; 灰仓鼠; 动物模型; 包囊系数; 器官  相似文献   

6.
研究山丹黄参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对40只小鼠先灌胃山丹黄参多糖(12.5,25,37.5g·L-1)和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腹腔注射0.2%的CCl4橄榄油溶液,称量小鼠体重、肝重变化,解剖观察小鼠肝脏的形态变化,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在肝组织表达的变化.研究显示,CCl4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P0.01),肝重明显增大(P0.01),肝脏明显肿胀,肝表面粗糙,有大量脂滴附着,肝脏周围亦有脂状物堆积;肝组织结构不清,细胞炎性坏死,TNF-α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山丹黄参多糖各组与CCl4组相比体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肝重明显减小(P0.05),肝脏肿胀明显减轻,肝形态正常,肝脏表面脂滴减少,肝组织结构清晰,TNF-α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对肝组织有明显的损伤效应,山丹黄参多糖具有减少脂质沉着、抑制肝脏肿胀、促进肝脏机能稳定、抑制细胞过度凋亡等作用,能有效减轻四氯化碳对肝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过度训练后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的变化.结果显示:过度训练后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和血清GPT活性显著上升,肝组织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下降.结果表明,过度训练后肝脏自由基代谢发生了紊乱,表现为自由基生成增加而消除能力下降,肝脏组织发生了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在西藏境内进行的鱼类资源调查中,在西藏芒康县曲孜卡乡采集到3尾鮡科褶鮡属鱼,经鉴定,均为无斑褶鮡(Pseudecheneis immaculatus Chu)。无斑褶鮡在分类上隶属于硬骨鱼纲、鲇形目、鮡科、褶鮡属,其主要形态特征为:胸部平坦,有一呈卵圆形的吸着器;眼小,位于头顶;口小,下位,周围密布乳头突,唇后沟不通;须4对,颌须发达,向后伸达鳃孔;胸吸着器横褶15~16条,尾鳍深分叉,下叶略长;体色均一,如同红泥水色,无黄色斑块。目前所采集到的3尾标本均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无斑褶鮡此前仅在云南的白济汛和属于澜沧江水系的溜洞江有分布记载,西藏境内尚无其分布的文献记载;本次调查首次在西藏境内发现了无斑褶鮡的存在,为西藏境内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制造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大范围肝切除模型,探讨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与骨髓内皮前体细胞(BM-EPCs)分别经门静脉移植入模型肝内,观察其对于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修复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以及将两种细胞联合移植观察两种细胞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促进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和肝脏再生。方法通过细胞贴壁法从骨髓液中获得BM-MSCs和BM-EPCs。利用慢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及红色荧光蛋白(RFP)分别对BM-MSCs及BM-EPCs进行细胞标记,为下一步将细胞移植入动物体内观察细胞的分布情况做准备。制作SD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大范围肝切除手术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单独注射BMMSCs(n=12)、单独BM-EPCs(n=12)、联合注射BM-MSCs+BM-EPCs组(n=12)、单独注射PBS空白对照组(n=12),按不同分组进行细胞移植,分别经大鼠门静脉注射GFP标记的BM-MSCs/200μL、RFP标记的BM-EPCs/200μL、BM-MSCs+BM-EPCs(BM-MSCs∶BM-EPCs=1∶1)/200μL、对照组注射PBS/200μL。以上四组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术后第1天(n=4),第2天(n=4),第3天(n=4)各取腔静脉血检测血清AST、ALT及TNF-ɑ水平指标。肝脏组织做冰冻切片后利用免疫荧光方法动态观察BM-MSCs和BM-EPCs在肝脏内的分布。各组肝脏组织行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损害及恢复的程度。最后各组取第3天的肝组织使用Tunnel法检测肝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M-MSCs组、BM-EPCs组、BM-MSCs+BM-EPCs组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大部分肝切除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大鼠血清AST及ALT、TNF-ɑ水平均明显下降(P0. 05),其中BM-MSCs组大鼠血清AST及ALT、TNF-ɑ水平均最低(P0. 05)。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BM-MSCs及BM-EPCs可以特异性分布至肝脏损伤部位促进肝脏组织修复再生。肝组织HE染色病理及评分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M-MSCs组、BM-EPCs组及BMMSCs+BM-EPCs组肝内细胞损伤程度明显降低,然而与BM-MSCs+BM-EPCs组相比较,BM-MSCs组和BM-EPCs组肝内细胞损伤程度明显降低(P0. 05),BM-MSCs组与BM-EPCs组相比较肝内细胞损伤程度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BM-MSCs组、BM-EPCs组及BM-MSCs+BM-EPCs混合组均能降低肝内细胞的凋亡数量,但BM-MSCs组肝内凋亡细胞数量最少(P0. 05)。结论单独细胞移植组与联合移植组均对肝脏大部分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但在本实验中联合移植组对肝功能以及肝内细胞的保护并未体现出协同作用。BM-MSCs和BM-EPCs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ɑ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在大部分肝切除合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保护肝内细胞。  相似文献   

10.
大鳍鳠头骨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鳍鱯的头骨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与鲶科和鮡科鱼类头骨进行了比较.发现以大鳍鳠为代表的鲿科鱼类头骨既有相似于鲶科的一面,又有相似于鮡科的一面,从而肯定了鲿科的演化地位介于鮡科与鲶科之间.从大鳍鳠头骨上枕棘后端圆、不分叉,由于髓弧间板插入而不直接与背鳍第一基鳍骨相连等特征,确认大鳍鳠属Osteobagrus亚属.其头骨形态与南方鲶的相似性被认为是一种适应趋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蒙古绵羊β-防御素-1(SBD-1)的cDNA序列,从蒙古绵羊瘤胃的上皮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扩增蒙古绵羊SBD-1的部分cDNA,结果扩增出cDNA 300个碱基.该cDNA包含由192个碱基组成的开放读码框(ORF),该ORF编码64个氨基酸的前原防御素.为了检测SBD-1mRNA在蒙古绵羊体内可能的表达器官,通过RT-PCR方法研究了SBD-1基因在蒙古绵羊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整个消化道(除直肠外)、气管、子宫、脾脏等管状器官内的黏膜层和脾脏内均有表达,而在所检测的实质性器官内,如心脏、肝脏、肺脏、肾脏、淋巴结、膀胱、卵巢等中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Nestin CK19及PCNA在胚胎早期组织器官的分布。方法:对6~10w的胚胎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观察。结果:胚胎6w时肝脏内血细胞前体细胞Nestin阳性;7w时肝、椎间盘及皮肤有Nestin的表达,导管上皮组织开始出SECK19阳性反应。PCNA的表达出现在肝脏,9w时表达达到高峰。结论:Nestin CK19及PCNA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对肝、椎间盘、皮肤等器官组织的发育可能起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肺、脑和肝脏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小鼠肺、脑及肝脏组织的影响. 给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溶液,14 d 后测定小鼠脑、肺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浓度,并测定肝脏中谷草转氨酶(GOT)及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 结果表明,给予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后,小鼠肺及脑组织中的抗氧化酶--SOD,GPX和CAT 的活性及 MDA 浓度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肝脏中GOT,GPT的活性显著增高.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肝脏有一定损害作用,并能造成脑、肺组织的氧化防御体系失衡,使抗氧化酶活性及比例失调,氧化损伤程度因组织器官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胶原酶灌注部分肝脏方法分离肝主质细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报导一种分离哺乳类正常肝细胞的新方法,其要点是精确安排操作的程序,在灌注前结扎肝脏的左叶和正中叶,使灌注液只在余下的1/3肝脏内流动。本方法快速、稳定,能在2小时内从大鼠的1/3肝脏(2—3克肝组织)分离出1—1.5×10~7个和肝主质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酶液(0.05%胶原酶)的用量为20~25ml,在同类实验中是最少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CTX)对BALB/c小鼠肝组织的病理作用。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CTX 15 mg.kg-1.d-1连续8 d,停药8 d后取肝组织,HE染色镜检,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CTX致肝组织广泛性的中度~重度水变性;肝窦受挤压,结构不清;灶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CTX对BALB/c小鼠肝脏存在组织结构损害。  相似文献   

16.
针对30只DPV攻毒试验鸭及30只同居鸭的体内DPV-DNA动态分布及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PCR技术和常规病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DPV攻毒后6h,用PCR方法在肝、脾、法氏囊、胸腺、血液、直肠粪便可检测到DPV-DNA(2)DPV经不同途径感染成年鸭后,病毒在体内的动态分布有一定的差异.(3)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肝、肺、血液.胸腺、直肠粪便可作为鸭瘟病原DNA早期检测的首选取材样本.(4)DPV感染后,患鸭的肝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脾脏、法氏囊及胸腺网状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5)组织病变与病原分布的时序性相关,试验组鸭在DPV攻毒后24h,同居感染组鸭在同居后72h,心、肝、肺、肾、大脑、脾脏、法氏囊、胸腺、十二指肠等组织均表现出程度轻微的实质细胞肿胀、变性;继而发展为细胞水肿、坏死,间质严重出血(6)免疫器官胸腺、脾、法氏囊、骨髓的病原检出及组织病变皆发生在DPV感染的早期,病变器官从组织水肿、充血、出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迅速发展为坏死.上述结果为研究DPV的致病机理、鸭瘟的早期诊断和鸭瘟的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麦洼牦牛LDH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麦洼牦牛心、肝、肾、肌肉及血浆LDH同工酶谱和相对活力、LDH总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洼牦牛LDH1存在F、S两种表型.F型和S型个体之间除肾脏中LDH5和肝脏中LDH3相对活力差异显著外,其余组织器官及血浆LDH同工酶相对活力、LDH总活力无显著差异;麦洼牦牛LDH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肌肉中以LDH5和M亚基为主.其余组织器官及血浆LDH1相对活力和H亚基比例最大;LDH同工酶谱和相对活力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性腺、脑、肾、肝和心脏五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在不同器官中酯酶同工酶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比较泥鳅和大鳞副泥鳅酯酶同工酶它们的酶谱相似外 ,在它们的各个相应组织之间也显示出差异 ,表明酯酶同工酶在泥鳅种内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对于探讨泥鳅不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将是一个很有用的手段。本文认为肝脏是研究泥鳅与大鳞副泥鳅种群生化遗传结果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研究HBeAg阴性乙肝患者肝组织HBV-DNA与血清HBV-DNA以及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选HBeAg阴性乙肝患者60例,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肝脏内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HBeAg阴性乙肝患者肝脏组织的HBV-DNA与血清HBV-DNA定量以及肝脏组织学的改变呈相关性。肝组织HBV-DNA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21岁,住院号161955,因上腹部疼痛伴腹胀入院,体检:体温38℃,血压11.0/8.0kpa,贫血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上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弱1次/分。 急诊超声检查:肝脏弥慢性增大,失去正常形态,右叶肋缘下平脐,左叶剑突下11.5cm,除右前叶可见正常肝组织回声外,绝大部分肝的正常结构消失,其内布满大小不等的园形、椭园形液性暗区,呈蜂窝状,部分液性暗区内可见密集的强回声光斑,胆囊、双肾正常。腹腔游离性液性暗区直径10.2cm。起声诊断.(1)多囊肝破裂(2)腹腔积血。 手术所见:全肝肿大,呈凸凹不平的暗紫色结节,右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