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 ,本文认为实践检验过程是一个体系 ,它包括前瞻的逻辑论证和终裁的实践检验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把实践标准推广和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丰富了实践标准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本文认为实践检验过程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前瞻的逻辑论证和终裁的实践检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把实践标准推广和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丰富了实践标准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3.
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打开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大闸门。3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三者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现代西方哲学提出检验真理的经验标准、理性标准、实用标准等,这些真理标准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问题作了有价值的探讨,但对之没有作出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实践标准体现真理标准是主观与客观、共性与个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地回答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问题,学界一直有不同意见。十多年前重提这个问题,引起了一场思想大解放;近年来,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更进一步从理论上引向深入,这是很有意义的。《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第3期《哲学争鸣》专栏同时刊出了两篇观点对立的文章,拜读后很受启发,并感到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于是写成这篇简文,向大家请教。 一、应区分“真理标准”和“检验标准”两个不同概念 坚毅同志的文章(简称坚文)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际准”的观点,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与对象相符,实践则是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根本办法。我认为,坚文的“符合论”思想是值僻重视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补课中,有些同志提出: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么为什么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呢?按他们的观点,起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同实践并立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种看法对不对呢?回答是否定的。真理的本性决定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  相似文献   

7.
20前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我们党和国家处于重大历史转折的背景下,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起来的。本文只谈邓小平与真理标准的讨论。 邓小平1977年5月就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锋芒正是反对“两个凡是”的,它击中了“两个凡是”的要害,所以当他读了该文后立刻就指出该文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扳不倒的,此后对真理标准的讨论就给予了一系列有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按语:30年前,一场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序幕,在促使中国重新踏上现代化之路的同时,也使中国走在追求社会发展真理的途中。“走在追求真理的途中”,我们之所以借用海德格尔的这种说法,主要是要表达以下两个方面的想法:第一,“真理标准大讨论”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不仅把真理的话语权交还给了理论本身,而且还延伸并深入到实践之中,改革开放因此就成了真理的自我呈现过程;第二,正是因为真理向社会生活的回归,“真理标准大讨论”就只能是一场没有终局的思想竞技,其象征性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结构性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追求真理是一种历史责任。我们评价“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方面要把握实践观念的历史维度与政治向度,另一方面要把握当真理随实践的展开日益向我们的生活世界融入的时候,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所映现出来的历史真理的真相。  相似文献   

9.
为了说明邓小平同志所倡生产力标准系实践标准的唯物史观展开.文章重在论证马史思主义认识论同构于唯物史观;它与哲学史上所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首先把人的认识问题放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宏观社会──历史框架中来审视,也从中引出对个体认识的说明;在这种社会──历史模式的认识论中,归根到底,生产力发展状况是检验人们的社会性认识以及个体认识是否具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理论实际上是对真理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唯物史观展开,是对后者的发挥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崭新的篇章。还论述了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的实践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唯物史观的理论失误及其至今在我国理论界的一些表现,在对比中展述了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贡献,从史的高度深化生产力标准即真理标准的论点。  相似文献   

10.
历史认识既要接受相关史料的检验,也要接受现实与未来社会的检验。同样,由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和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从而为真理在接受现在实践与未来实践的检验之外,接受过去的实践即历史的实践的检验创造了条件。作者认为真理标准应具有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1.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启了近30年来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闸门,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但在讨论兴起之初,却遭到了“两个凡是”错误路线的抵制和攻击。在关键时刻,是邓小平同志公开站出来支持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他指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认识真理标准的重要意义,更要从政治上认识真理标准的重大意义,弄清楚实践标准的政治向度。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实践的成功或失败 ?社会实践的成败以什么为标准 ?弄清这个问题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化。传统的观点认为 ,社会实践的结果实现了人们预期的目的就是成功 ,反之就是失败。本文对这一传统观点作了剖析 ,持基本否定的态度 ,并就社会实践成败标准的特性、系统构成 ,建立检验社会实践成败的综合指标体系等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探索性见解  相似文献   

13.
实战标准的唯一性,主要是从总体性、宏观性、根本性、最终性和最高性的意义上来认定的。但若从每一具体的微观的认识层面和环节上讲,真理的标准却具有相对性和多样性。实践是最终标准和实效标准;客观实际或事实是原型标准和对照标准;逻辑是思辩标准和论证标准;经验是中介标准和体验标准;科学理论是指导标准和预见标准;方针、政策、法纪、道德、合约等是指向标准和规范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对“两个凡是”标准的彻底否定,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说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难题,解决客观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对我国四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是衡量和科学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状况的根据,更是今后民族地区要取得更大发展的行动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申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基本原理,指出任何理论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去检验,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当时,这篇文章有力地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打破了禁  相似文献   

16.
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第2天,《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了通稿,不少省市的党报也纷纷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单1978年下半年,中央及省级报刊登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专文就达650篇之多,上至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下至一般的老百姓,从理论界、学术界到新闻界、文艺界,从哲学社会科学界到自然科学界等都热烈地参与,形成了以理论界为主力,全国各界人人关注的全民讨论热潮。当时,我们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参加了此场讨论,在全省召开的讨论会上发言,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支持了拔乱反正,为改革开放制造舆论。20年前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讨论。我们称之为大讨论,是因为这次讨论的针对性特别强,参与的范围特别广,其锋芒主要  相似文献   

17.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改革进程中,屡屡出现的姓“资”姓“社”的困惑而提出的,是衡量改革成败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不能简单的将“三个有利于”标准看作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标准的统一,是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既不能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简单等同起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期间,我国进行了一次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迄今已经十年了。通过那次大讨论,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全党和全国人民统一了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得到了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高校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材中,对真理的阐述虽然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但是在真理的内涵、真理绝对性的解释、有无终极真理、真理有无阶级性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上述方面的反思、分析和论证,提出一些修改建议,初步得出供参考的修改结果: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确定性;既存在相对真理,也存在终极真理;真理在认识的过程中是没有阶级性,但在使用目的上有阶级性;实践是检验出真理的根本(权威)标准。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然而,由于长期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这一近乎常识的问题的重新提出竟引发了全中国范围深入持久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历史转折及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先导,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