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川西侏罗系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无明显边底水、层间水,气井生产少量产水。随着气田不断开发,气井井底积液加剧,造成产量压力双递减,稳产期短,低压低产生产时间长,排水采气是气藏长期稳产的关键技术。为探寻适用于川西致密砂岩气田的排水采气工艺及管理体系,基于25 a的研究和实践,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基于流压实测、回声仪、模型及矿场经验法的产水气井多元化井筒诊断技术,根据气井自身能量变化规律,形成了差异化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为主体,互补型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为辅助,以连续油管和柱塞气举为补充的致密气田排水采气体系,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发展,提出了“精细诊断+智能工艺一体化”的排水采气精细化管理体系,研制了积液在线诊断、丛式井整体式泡排及柱塞气举等智能化配套设备,并通过1 200余口气井的现场应用,有效提高了气井排液稳产效果,降低了老井综合递减率,对国内外类似气田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BZ25-1油田沙二段储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水驱采收率偏低。通过分析气水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在物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N2水交替注入实现BZ25-1油田沙二段储层的挖潜控水。实验结果表明,N2水交替注入采收率较单纯水驱采收率提高3.63%。受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影响,注入水主要进入高渗透层驱油,并很快从高渗透层突破且含水上升快。注N2综合采收率较水驱略低,主要是N2从高渗透层突破后,降低了低渗透层的驱油效率。N2水交替驱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流度比,降低渗透率非均质性带来的影响,增加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3.
涩北气田储层多而薄,气水关系复杂。近年来,气田出水加剧,水气比迅速蹿升,主力气层边水入侵十分严
重,且水线推进极不均匀,导致部分气层内部被水分割,气田采收率面临重大影响。另外,由于气田出水,造成了气井
的产能和产量大幅度下降,还加剧了气田的出砂,稳产形势十分严峻,仅靠对单井的排水采气工艺和堵水治理措施,已
不能有效解决涩北气田面临的出水问题。从分析涩北气田整体治水的必要性、地质条件可行性出发,探讨了涩北气田
整体治水的可行性,提出了“内控外排、高控低排、整单结合、排堵结合、水砂同治”的整体治水思路,其目的是结合气
藏地质描述、气藏工程、排水采气、堵水等技术手段,从气田层面进行调整,使得边水均匀推进,有效阻止边水突进对
气田内部区域的进一步伤害,最大限度解决气田产水问题,保障气田的连续、稳定开发。整体治水方案在气田部分层
系进行了先导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气藏为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有水气藏,碳酸盐岩基质极其致密,裂缝溶洞空间分布及其气水关系具有高度非均质性.通过对白节滩气田各缝洞系统开发动态及气水关系的分析,阐明了储层非均质性是导致缝洞系统内气水关系复杂的主要原因,对见水井常采用排水找气的方式进行开采,以提高气藏的采收率.同时对其他类似碳酸盐岩缝洞型有水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和开发程度的加深,气田和气井都面临一个较严峻的问题,就是产水气田和气井不断增加,它严重地威胁气井生产的稳定,使产气量急剧下降,严重时气井被水淹停产,大大降低气田和气井采收率。本文针对兴隆台采油厂气田生产中存在的水干扰问题展开研究分析,采取液体泡沫排水采气技术,选择适合的泡沫排水剂,排除水影响,保证气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是当前国内外有水气田开采后期的一项主要采气工艺,近年来随着我国气田的勘探面积不断增大。气田勘探的地形也逐渐变得复杂化,好多气田气藏产水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气井的生产,造成气田的产量急剧下降,目前,我国气田水淹停产井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这也成为了当今气田生产突出的矛盾。为了扭转因气田产水而导致产量大幅度递减的局面,我国各大油田不断地研究新的排水采气工艺,使排水采气设计从常规优化设计发展为软件包体系决策,并将经济评价列入排水采气工艺的决策中,使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更加的科学、合理、经济,开拓了我国有水气藏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解决气田难采储量的对策和主要技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宏伟 《甘肃科技》2004,20(1):92-93,95
难采储量是指埋藏深、储层条件差、不能依靠自身能量而通过人工辅助外加能量手段而获得的那部分储量。松辽盆地气田难采储量的类型主要是致密气层、气水同层、含水气层和少量的具有边、底水的气层。制约难采储量开发的主要因素除了储层条件和岩性,还有气藏性质及在钻井、试采、改造过程中的工艺水平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和松辽盆地气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难采储量的措施和方法,如: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排水采气、气井的增压开采、气井的酸化等,通过一种或几种措施的应用。使八屋气田的难采储量得到充分开发,提高气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井产水积液问题,苏里格气田主要采用泡沫排水采气为主。传统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通过车载人工加注的方式进行,工人工作量大,施工成本高,气井不易管理。因此,结合现场需求和井口工况,研发了一种可以远程控制、自动投放泡排药剂的装置。通过现场应用,该装置能耗较低,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可以满足定时间、定数量、定次数排水采气加药需求,操作方便灵活,能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该项技术的成功试验,为苏里格气田数字化排水采气提供了一种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对苏里格气田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达到了预期目标和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避水是影响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技术,油藏在开发初期制定的射孔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油井投产初期产能以及投产后含水上升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井的生产寿命,是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机理模型和随钻模型,通过两种模型对渤中34-1油田边底水避射进行研究,制定射孔方案(得出很重要的结论)。该油藏存在一个避射面,该避射面垂向上距离油水界面4 m,避射面以上的所有油层均可射开,避射面以下的油层不射开,油藏开发效果最好。实践证明,渤中34-1油田运用该方案进行射孔,开发效果显著,目前该研究方法在渤海油田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层海洋中大直径桩柱的波浪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两层流体中大直径桩柱的水动力特性。基于分离变量方法,建立了绕射势的级数解,导出了作用于大直径桩柱上的绕射力的计算公式。与单层流体不同的是,对两层流体,由于内波的存在,作用在大直径桩柱上的绕射力,除了自由表面波绕射力外,还存在内波绕射力的作用。对所建立的绕射力的求解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单层流体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依据川南地区排水找气过程中气水动态资料和模拟实验结果 ,首次提出排水找气过程中天然气的排出具有水溶气排出和游离气排出两个阶段的认识 ,并提出了判识水溶气排出阶段和游离气排出阶段的天然气地球化学指标 ,为进一步研究排水找气过程中预测游离气大量产出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拓展了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类型复杂,河道砂叠置复杂,砂体展布不稳定,储量品质低,气水关系复杂。单井自然产能低、稳产能力差、可采储量低,气藏动用程度低、采收率低。为实现气藏持续上产、稳产,以地震老资料重处理与解释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地球物理及测井精细评价技术体系,实现了河道砂岩精细刻画、储层精准预测及含水饱和度的定量评价。以“少井高产”为目标,依托地质工程一体化对难动用储量优选地质及工程双甜点,形成了平面上“一”字形、“Y”形、“X”形、“V”形等多形式组合,纵向上多层位、多井型井组优化的“一场多井、一井多层”混合井网+大规模多段多簇体积压裂储层改造工艺技术体系,施工排量从5$\sim$8 m$^3$/min提高到16$\sim$18 m$^3$/min,加砂强度由0.4$\sim$0.7 t/m提高到4.0$\sim$4.5 t/m,裂缝数量由20$\sim$30簇提高至50$\sim$80簇,单井产能从5.07$\times$10$^4$m$^3$/d提高到15.64$\times$10$^4$m$^3$/d。以地震—地质—建模—数模—工程—经济一体化为手段,摸清剩余气成因及规模,提出加密调整、转层、侧钻、重复改造及工艺维护等措施,提高气藏采收率,实现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20$\times$10$^8$m$^3$以上持续稳产18 a。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十四五”期间西南油气分公司致密天然气年产量有望保持30$\times$10$^8$m$^3$以上并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地层压力不断下降,气井普遍产水,且大部分井积液状况不明,影响了排水采气的效果。针对苏25井区的生产现状,从压力、产量的变化和气藏物性等方面分析了积液和未积液井的生产特征,未积液井一般物性较好,或处于主砂带内部,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较好;积液井一般物性较差或处于主砂带附近,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较差。利用常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圆球液滴模型和椭球液滴模型,结合井区气井实际生产动态特征,对比了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椭球携液模型与实际情况符合程度较高。简要介绍了目前苏里格气田常用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并结合典型井分析了该工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气水层测井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为弹性驱动的河流相低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在开发中普遍见水.根据试采情况将气藏储层分为气层、水层、气水层三类,开展气、水层的测井识别研究.以区内26口井50个射孔层段各层的试油结果作为依据,选出了700个样本点作为判识建模的标本,以声波时差和中子孔隙度等8个原始测井值作为判识变量组合,采用模糊判别分析,建立了各层的判识模型.回判结果表明,模型对气层精度达到97%,水层为89%,气水层为94%.利用未参加建模的出水井射孔段对模型进行验证,判识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5.
瓦斯抽放在低瓦斯矿井瓦斯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高产高效工作面多瓦斯涌出源、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结合矿井的地质开采条件,提出了实施综合瓦斯抽放方法,即开采煤层瓦斯采前预抽、卸压邻近层瓦斯边采边抽、本煤层抽放瓦斯、采空区瓦斯抽放等多种方法在一个工作面的综合应用。此方法在空间和时间上为瓦斯抽放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将钻孔抽放与巷道抽放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了瓦斯抽放率,从而降低瓦斯抽放成本,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煤层气水平井产气特征,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以潘庄区块为例,研究了煤层气水平井动态采收率变化规律.以煤层气勘探井测试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潘庄区块煤储层含气量、渗透率、储层压力梯度分布规律,总结了潘庄区块煤层气水平井产气曲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井产气曲线特征表现为产气峰值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水平井排采5年后采收率可达50%,15年后采收率可达67%.  相似文献   

17.
延长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东南部,储层为具有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低丰度特征的致密砂岩气田。单井控制储量小、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气井投产后初期递减快,中后期递减慢,在较低的井底流压下,气井表现出一定的稳产能力。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气井的井口装置、管柱优化、完井工艺和排液采气工艺的研究和现场应用分析,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管柱射孔、压裂投产、储层保护等适应延长气田特点的开采工艺技术。通过对各生产阶段、不同压力及出水量的气井采气工艺的研究和合理选择,满足了开发初期气井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8.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其有效储层含水饱和度高,气、水层混杂分布,开发中后期一般因井筒积液阻碍天然气有效开发,往往需要排液才能保持一定的产量,目前气举是排液较为有效的方法,然而如何提高排液效率及优化气井排液制度已成为制约气举排液效果的难题。以高产水生产气井为研究对象,根据油套管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建立了气举井筒排液模型,运用显示欧拉差分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基于所建立的气井井筒排液模型,研究了不同注气量、井口油压等参数对气井排液效率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了S井气举排液过程中产液量、产气量以及排液时间等工作指标变化特征。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产水气井提高排液效率,以及气举排液生产制度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