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AutoCAD创建视图及标注方面的不足,实现了特征模型向工程图的快速转化,能够从零件特征模型中提取相关信息,快速创建其二维工程图.通过齿轮泵泵体特征建模及其向工程图转化实例,证明该零件特征建模系统和工程图系统,可以快速、高效的创建零件特征模型,并快速创建二维工程图.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视图高平齐、宽相等、长对正的投影原理,发掘视图间的关联信息,提出智能化投影算法。自动生成投影线,为由已有视图绘制生成补缺其他视图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工具,在图样识别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研究支持关系数据库语义模型,引入领域主词关系网描述工程基本概念和关系,设计规范化描述与关联规则,完成工程逻辑概念与数据关系模式的映射。根据现有数据模型针对需要生产数据信息,在关系数据内部搭建关联模式,设计并建立语义解析推理机制。采用元词汇、工程事实及决策规则三层知识结构,将SQL操纵与主词关系网、关系数据库关联关系相结合,实现所描述的生产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给出相应油田动态开发数据解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提取三维模型特征描述符的各类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并且匹配效果不理想,故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深度图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进行三维模型特征提取的方法。首先从模型的6个方向提取深度信息作为灰度值以获取不同方向的投影视图,并利用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提取模型特征,同时,基于视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左手法则以降低视图间的相似性匹配次数,从而在降低计算量的同时方便对模型相似性匹配计算。最后通过普林斯顿三维模型库对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三维模型的检索性能,使三维模型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集成化的产品数据处理模型——多视图模型 ,这一模型可以被不同的应用工具所共享 ,从而使得不同领域的特征视图得以统一 ,并支持各视图对各自模型的操作 ,多视图模型通过形状特征描述和特征语义表达的关联而达到产品数据的全局统一 .  相似文献   

6.
针对程序静态缺陷检测存在高误报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消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程序语义缺陷警报关联的方法,通过挖掘警报间的深层次关联信息建立警报关联,有助于提升人工判定警报的效率。首先采用符号表达式与区间表示一个变量的取值,并基于符号表达式的逻辑关系建立了警报间的关联推导规则,然后在缺陷检测阶段根据缺陷触发条件识别出警报并推导出不同警报间的关联,最后根据警报间的关联关系对警报进行自动判定。通过对5个实际C工程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警报间的关联关系,能够有效减轻人工判定警报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Inventor二次开发生成工程图样的过程中,需要给工程图样添加各种标注,标注的添加以视图中的线条为基础.对于系列化的零部件,其三维模型变动前后视图中同一线条的序号必须保持不变才能准确添加标注,但系统序号随着三维模型的改变而变动,所以需要为视图中的线条添加人工序号来满足要求.通过对视图中线条的分析,根据其形状特点形成线条集合,并进一步找到了根据线条的相对位置关系编排人工序号的4种方法.对应线条的人工序号固定,保证了工程图样中各种标注位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系统工程(MBSE)的方法,将基于系统工程航空发动机系统的研发与基于模型的研发有效结合起来:采用系统思维方法对航空发动机需求、架构及验证进行形式化表达,并采用特定域建模方法与代码生成方法实现发动机验证模型的自动生成及验证。该方法通过元元模型对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架构及验证进行元模型建模,将用于描述航空发动机研发流程的特定域模型分为3个视图,并根据不同视图实现航空发动机研发过程的信息描述。通过开发代码生成器实现航空发动机验证模型自动生成的过程,实现航空发动机验证模型的自动验证和确认。以某型航空发动机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级域搜索思想模具零件尺寸自动标注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基于级域接触搜索思想的模具零件工程图坐标尺寸自动标注方法,通过定义大小可调整的虚拟域将整个视图分成内部和外部两个不同的标注区域,该方法在AutoCAD软件中利用VisualLISP得到实现.模具零件工程图的标注实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降低尺寸重叠干涉的同时,实现了提高工程图易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建立零件模型和对应工程图的数据库,用VB设计主界面,通过Emodelview控件来访问eDrawings,从而实现对零件模型和工程图纸的浏览操作,最后进行软件的测试和封装。目标软件可以实现下列功能:模型的三维显示、旋转、缩放和六个基本视图显示以及二维工程图显示。图纸表达库在模型库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同时实现了对三维模型和相应工程图的展示,不但可以作为图学类课程教学的辅助工具,还可以为其他机电类专业领域课程服务。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经典机器学习的、旨在利用计算机高效的识别图纸能力的、提高审图效率的施工图图像识别方法. 首先, 使用 $K$ 均值($K$-means)算法对墙柱施工图进行聚类, 在聚类基础上搜索局部边界并划分字符; 然后, 使用 $k$-邻近($k$-nearest neighbor, kNN)算法对字符进行识别, 得到墙柱施工图的墙柱名称和配筋信息. 此外, 提出了一种高效计算剪力墙施工图中墙柱面积的影射求和算法. 分别任意取 2 张墙柱施工图进行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 影射求和算法对墙柱施工图字符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 99.60% 和 99.40%, 对面积的识别误差率分别为 0.66% 和 0.34%, 可见该算法对墙柱施工图识别有较好的效果, 可以将墙柱施工图中的主要信息一次性输出为可编辑的文本格式, 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工程图样的图样信息度入手,依据投影关系语义或尺寸约束语义,在基于预先获取表达方式语义的基础上,将其细分为图形信息度、尺寸信息度、尺寸约束信息度。在工程图样数据的预处理基础上,从图元的图线种类、线型、拓扑信息入手,建立反映图形信息度的编码模型;从尺寸四要素所体现的形体形状特征与位置关系入手,建立反映尺寸信息度的编码模型;从尺寸与图元特征约束点的约束关系入手,建立反映尺寸约束信息度的编码模型。这可为应用编码技术理解计算机工程图样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新的由两幅不同角度的参考图像生成另一幅新的视角图像的图像生成方法 .该方法在极线几何的基础上 ,通过研究物体在 3个不同透视投影平面上对应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得到描述不同图像上对应点关系的一个三线性张量 .由此张量和参考图像便能得到新图像和参考图像之间的关系 ,进而生成新的视角图像 .和其他基于图像的二次投影方法相比 ,这里仅需要两幅参考图像 ,且实现方法简单快速 .实验给出了令人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模拟人的视觉,研究自动跟踪细化的原理与方法,建立线自动跟踪器,实现了自动识别工程图的细化处理。实验证明,该方法处理速度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例介绍了在AutoCAD中由三维实体模型生成工程图的方法和技巧。在布局中用VPORTS命令创建三维实体的多个视口,再配合用SOLPROF命令创建三维实体的轮廓图,即可快速地得到规则形体的基本视图或正等轴测图。在布局中用SOLVIEW命令创建所需的各种浮动视口,配合SOLDRAW命令,使用正投影法生成不规则形体的斜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等。利用三维实体生成工程图不仅可以保证视图的正确性,还可以提高设计绘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校园网普及的今天,工程制图CAI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工程制图学时压缩、合班上课、答疑困难等实际情况,实施网络教学已迫在眉睫。工程制图网络型教学集备课、授课、答疑、测试、讨论等功能,可解决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文中以工程制图课“制图基本知识”“投影理论”“工程图样”3大内容为教学目标,设计开发了基于网络的工程制图助学型CAI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方法与工具。以及系统实现网络化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轴测图凭借平行投影的特点,传递着一种模型般的空间感。近年来国外对轴测图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已达到很高层次。本文从建筑三维构图的角度,对轴测图的教研问题,轴测图与透视图的比较以及关于轴测图绘制手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工程概预算中,关于闭合钢筋线形式的钢筋量计算要以其形状识别为基础,在标准DXF文件上,基于闭合钢筋线几何信息,对钢筋线属性形式化表示,并以建筑图中常见四边形为例,建立模糊识别模型,该模型以闭合钢筋线全体为论域,包含一组隶属函数和一系列判别规则,运用此模型可以在较少计算代价下达到形状识别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完全交互方法在工程图样上标注尺寸的新的程序设计方法,可以像手工绘图那样,在屏幕上标注各种类型的尺寸。操作简单,方便灵活。适用于各类工程图样。文中介绍了程序设计特点,给出了逻辑框图及交互过程。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