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稳态恒电位极化曲线测量方法,发现Pb-Sb合金与纯Pb的恒电位腐蚀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差别:在PbO2/PbSO4电极平衡电位附近区域,纯Pb表现出为人们所熟知的腐蚀反应活化现象,而Pb-Sb合金却仍能保持高度钝化状态,说明合金中的Sb能够有效地抑制该电位区Pb腐蚀反应活化的倾向;而在除此之外的宽广电位区间内,两者之间的差别远没有如此明显.该活化电位区两者腐蚀特性如此显著的差异决定了Pb-Sb合金在多数情况下耐腐蚀性会优于纯Pb.不同极化条件下Pb和Pb-Sb合金腐蚀速率的实验测试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了西秦岭地区各类岩石、花岗岩、含铀黄铁矿及早阶段热液石英Pb同位素组成,并将热液石英Pb同位素组成作为联系母源Pb与矿床Pb同位素组成的桥梁,与母源Pb及矿床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花岗岩-石英-含铀黄铁矿Pb同位素组成具有线性演化关系,从而提出矿床中的铀来自隐伏构造-岩浆岩,而不是地层岩石。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PbO_2还原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并对FeSO_4+H_2SO_4还原转化剂处理废蓄电池泥渣中PbO_2及Pb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还原剂将PbO_2和Pb还原转化为PbSO_4的热力学推动力大,反应速度快,工艺过程稳定以及Pb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阴极线性电位扫描法、实时交流阻抗测量及光电子能谱等研究Pb/PbO/PbSO4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阴极还原过程.结果表明,PbO还原峰的峰电位随氧化时间的增加而负移,PbO在还原时分为两个阶段即o-PbO和t-PbO的还原,PbO还原发生在PbO与基底Pb的界面.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PbO2还原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并对FeSO4+H2SO4还原转化剂处理蓄电池泥渣中PbO2及Pb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还原剂将PbO2和Pb还原转化为PbSO4的热力学推动力大,反应速度快,工艺过程稳定以及Pb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电化学技术和实时交流阻抗测量等现场方法研究铅阳极膜的阴极还原过程,发现PbO电位区阳极氧化形成的阳极膜在阴极还原时有两种PbO的还原,即o-PbO和t-PbO二种氧化物的还原,还原过程中的电极阻抗变化情况表明PbO层是均匀还原的,且是t-PbO先还原,o-PbO后还原.还分析了铅阳极膜在阴极还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阴极光响应.  相似文献   

7.
黄河固体粒子对Pb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固体粒子对Pb 的吸附作用,绘制了离子交换率(E% )- pH 曲线.实验表明:黄河水pH 值是控制黄河固体粒子对Pb 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总量随pH 值升高而增大.固体粒子和Pb 的浓度对吸附也产生一定影响,离子交换率随固体粒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Pb 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铅铈和常用板栅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生长的阳极膜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伏安法研究在4.5mol.dm^-3H2SO4溶液中的Pb-Ce(x(Ce)=1%)合金上生长的阳极膜,并与Pb-Sb(x(Sb)=7%)和Pb-Ca-Sn(x(Ca)=0.5%,x(Sn)=1.5)两常用板栅合金的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Pb-Ce合金上生长的α-PbO2和Pb(II)氧化物的生长速率均显著低于Pb-Ca-Sn的,但高于Pb-Sb,也即Pb-Ce的耐腐蚀性优于Pb-Ca-Sn,但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Pb在Nafion修饰电极上离子交换富集过程中的离子交换系数及物理扩散系数,提出了该过程中,Pb在Nafion膜中的浓度分布模型和Pb离子交换和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10.
Bi1.6,Pb0.4Sr2Ca2Cu3Ox超导体在650℃氧气中等温退火,调制结构由纯Pb型,经由Bi,Pb混合型,最后变为纯Bi型;反之,经氧气处理后,又在650℃流动氮气中等温退火,调制结构又由纯Bi型,过渡到BiPb混合型,最终将恢复到纯Pb型,整个过程基本可逆,调制结构的变化与Pb离子运动密切相关,Pb离子分布不均导致了Bi,Pb混合型调制结构。  相似文献   

11.
酸可挥发性硫(AVS)对于控制重金属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分配和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性有重要意义.填埋场环境与海洋底泥环境相似,因此可以参考沉积物中n(AVS)/n(同步浸提金属,SEM)的测定方法测定填埋层垃圾n(AVS)/n(SEM),发现n(AVS)/n(SEM)<5%.SEM形态分析表明:SEM超出AVS的部分被其他的重金属结合相结合,AVS与Cu,Ni和Zn结合优先于铁氧化物结合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Cd和Pb与AVS结合优先于有机物结合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AVS的存在有利于重金属固定于填埋层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行研发的泥-水界面精准布氧系统研究了微孔曝气对安徽省合肥市南淝河城市重污染河段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以及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曝气明显改变了泥-水界面物理化学环境,增加了上覆水溶解氧(DO)质量分数和pH值,特别是显著提高了表层底泥氧化还原电位(ORP).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处理显著改变了表层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显著降低了酸提取态重金属质量分数,而残渣态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镍(Ni)的形态变化对微孔曝气反应更为敏感,曝气前后残渣态质量分数比例由39.5%上升到55.0%.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初期,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处理下底泥间隙水重金属质量分数有所增加,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这种增加效应逐渐减弱,至曝气处理10d以后,底泥间隙水重金属质量分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尤其Ni下降更为明显.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导致表层底泥中酸可挥发性硫(AVS)减少,但并没有促进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对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释放风险的抑制效应主要归功于上覆水和表层底泥DO质量分数、pH和ORP等理化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SRB) is identified as the primary org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 wastewater. However, most heavy metals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SRB during heavy metal treatment processes. Sulfide is a metabolic product of SRB and it can precipitate or reduce heavy metal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sulfide on SRB resistance to Cu(II), Hg(I) and Cr(VI) toxicity. First, we considered the existence style of various heavy metals with and without sulfide addition by...  相似文献   

14.
宋超  巫冷蝉  李斌  周浩郎  梁文 《广西科学》2020,27(3):319-325
通过对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英罗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Zn、Cu、Pb、Cd的分析,探讨重金属在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和分布规律。本文发现英罗港红树林林内表层沉积物粉砂和黏土所占比例高于光滩,并且林内沉积物Zn、Cu、Pb、Cd含量均高于光滩。表层沉积物中粉砂和黏土所占比例与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符合重金属的粒度效应。英罗港表层沉积物Zn、Cu、Pb、Cd平均含量低于国内其他主要红树林生长区域,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小。英罗港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表明该区域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较小。红树林林内沉积物非残渣态可氧化态重金属所占比例较高,这与红树林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物有关。光滩沉积物可还原态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光滩沉积物的砂质较多,通气性好,呈现氧化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曝气对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长春市伊通河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在曝气条件下的释放规律, 利用Tessier连续萃取法分析曝气前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 结果表明, 4种重金属的释放速率和过程各不相同, Zn的释放速率远远小于Pb和Cd, Cu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浓度变化缓慢. Pb和Zn在曝气一段时间后均出现再吸附或共沉降现象. 所研究样品的金属释放出现峰值时间较快, 存在着较大的生态风险性.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经过曝气后也由原来相对稳定的存在形态逐渐向生物易于吸收的结合态转化, 增加了重金属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态学中常用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以黄河包头段干流4个站位和支流2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铜、铅、锌、镉为目标元素,以2 cm为间隔分层分析了其次生相重金属含量、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的多样性和均匀性。结果表明,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当测定元素种类固定时,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区干流重金属污染的元素趋于多样性和均匀性,但引起其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元素却趋于单一;支流的趋势与之相反。引起黄河包头段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总量具有增加的趋势,而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由于综合了较多的评价信息,使其空间分异的变化更为复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可以较好地指示引起河流重金属污染元素组成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这有助于加强河流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水污染治理后河道水生态环境改善情况,以许昌市清潩河为例,对治理前后河道5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重金属含量及沉积物氮释放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2017年5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7.69~15.25,均处于重污染状态,综合污染指数最低值为治理前2012年最高值4.87的1.6倍.各点位中重金属指标与2012年相比含量上升显著,Zn含量为2012年的12.44倍;而营养盐类指标含量下降明显,总氮及总磷平均含量仅分别为2012年的13.98%及5.68%.通过形态氮分析结果可知,离子可交换态氮的含量仅为2012年的6.73%,河道沉积物氮释放风险大大降低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分析主要是清潩河上游长葛市涉及重金属排放的企业较多且在水污染治理中未得到有效控制.建议今后在对重污染河流实施综合治理时,应重视河道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评估.针对清潩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建议采取措施对重金属排放企业加强监管,并对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和修复.  相似文献   

18.
基于Tessier五步提取法,通过摇瓶试验考察了硫化钠和乙硫氮两种硫化剂对畜禽粪便中Mn,Zn,Cu和Cr四种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影响,并探索了硫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化能力.结果表明,硫化剂的添加能够明显降低畜禽粪便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含量,在硫化剂用量为2 g/kg时,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达到较好的钝化效果.同时,乙硫氮对四种重金属的钝化性能明显好于硫化钠,在弱酸性环境下仍能明显降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含量,而硫化钠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钝化能力.分析化学和结构化学研究表明,硫化钠主要通过S2-或其水解产物与重金属发生反应生成难溶化合物而对重金属产生钝化性能;而乙硫氮主要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四元螯合物对重金属产生钝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湖水体多相介质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南湖水体中的水、 沉积物、 生物膜和悬浮物为研究对象, 对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采样点、 不同相中Zn的含量最高, Cd的含量最低, 但Cd的富集能力最强, 生物膜和悬浮物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远大于沉积物的富集能力, 且Zn,Cu,Cd和Pb均表现出点源污染的特性;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重金属元素(Zn,Cu,Cd,Pb,Fe和Mn)在固相介质中的相互关系, 结果显示, 沉积物、 生物膜和悬浮物中元素间的相关性趋势存在着一定差异, 3种固相介质中Cd与Fe的相关系数均大于Cd与Mn的相关系数, 而Pb与Fe的相关系数均小于Pb与Mn的相关系数, 说明铁氧化物对镉环境化学行为的贡献大于锰氧化物, 对铅环境化学行为的贡献小于锰氧化物.  相似文献   

20.
选用市面上常见的磷肥和复合肥,通过人为模拟不同酸雨环境,对其溶解时释放重金属的特点及所含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化肥样本中重金属总量均未超过限量标准,且磷肥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溶解性均高于复合肥.不同酸雨环境对As、Cd和Cu的生物可利用性影响不大,Cr、Pb和V在pH为3.0的酸雨条件下,生物可利用性最高.化肥中重金属的溶解性由大到小排序为As、Cd、Cu、V、Cr、Pb,其溶解性受重金属总量、溶剂pH和化肥中其他离子的综合影响.相比于重金属总量,其可溶态含量更能反映出生物可利用性的程度.因此,可溶态重金属的含量应作为评判化肥施用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