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推广逐孔起爆技术在国内矿山大空间台阶爆破中的应用,针对高强度、高精度导爆管雷管是非电起爆系统实现"逐孔起爆"技术的关键器材,通过对导爆管、雷管延期时间及精度、延期药配比及加工工艺、延期元件制造工艺、雷管装配结构、连接块及应用软件设计等因素的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高强度、高精度导爆管的抗外来干扰能力,保证爆轰波的稳定性及综合性能的措施.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制一些参数和优化结构设计,该技术可以满足生产要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工业雷管生产线中皮带传输系统的殉爆问题,通过试验确定了100发DDNP起爆药纸壳雷管、100发DDNP起爆药铝壳雷管、100发无起爆药纸壳雷管、100发无起爆药矿用纸壳雷管的殉爆安全距离。根据经验公式估算了100发DDNP起爆药铝壳雷管爆炸的入射超压,并于实际测量的入射超压进行了比较,对两者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发雷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热爆炸气体是被发雷管发生殉爆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生聚焦式杀伤破片的目的,利用爆轰波传播理论和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起爆方式对圆弧形聚焦战斗部破片飞散规律的影响. 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的结果表明:起爆方式对圆弧形聚焦战斗部的破片飞散规律有很大影响. 起爆方式不同引起爆轰波对壳体的入射角不同,从而影响破片的偏转角和破片飞散初速,最终影响破片的聚焦效果,其中以中心轴线起爆的破片更集中.  相似文献   

4.
带尾翼爆炸成形弹丸成形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爆炸成形弹丸装药采用3点起爆,运用爆轰波理论和数字模拟对3点起爆的爆轰机理和带尾翼爆炸成形弹丸的成形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点起爆后,爆轰波相互作用而形成超压.正是由于超压的形成,使得药型罩表面受到非均衡爆轰载荷作用,在有超压作用的药型罩的区域压合程度小,最终形成了带尾翼的爆炸成形弹丸.最后采用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采用AUTODYN-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聚能装药在多点起爆方式下金属药型罩碎裂失效形成破片力学行为. 结果表明,多点起爆可使爆轰波在药型罩壁面相互叠加产生强应力集中带,并致使罩材沿应力集中带发生切割性失效,碎裂形成与起爆点数相等的规则杀伤破片. 进一步分析表明,起爆点数对破片成形有显著影响,增加起爆点数可提高破片飞散速度.  相似文献   

6.
初始压力对狭缝内爆轰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度H=1 mm,宽度W=20 mm的狭缝内,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P_0=10~40 k Pa)下化学恰当比的C_2H_4/O_2预混气的爆轰传播特性。采用烟迹法记录爆轰胞格结构,同时采用高速摄影捕捉火焰面。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压力降低,爆轰波的化学反应诱导区距离增大,壁面条件(如摩擦、导热)的影响增强,导致火焰传播的速度震荡加剧,爆轰波传播从多头模式向单头模式过渡,并可出现多次起爆或者熄爆等复杂现象。此外,稳定自持传播爆轰波的速度亏损会随初始压力降低而增大,但详细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微机上对雷和起爆作用时间,采用变换法分布拟合,给出雷管起爆作用时间分布曲线物密度曲线,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雷管动态特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我院研究的双帽式无起爆药工业雷管于6月下旬在兵总民爆局主持下通过产品设计定型。鉴定意见认为该雷管的双帽式结构,采用K1K药,其设计与选配合理,具有新颖性,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并分析了气相规则胞格爆轰在起爆与传播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爆轰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进一步研究了气相规则胞格爆轰波起爆的几个关键基础问题.这些基础问题由一个机制:非线性波传播/化学反应过程相互作用机制;两个基本过程:热点起爆和化学反应带加速过程;三个关键物理状态:平衡传播状态、临界起爆状态和稳定胞格尺度等六个关键要素组成,是统一框架的主要基本元素.通过六个典型的物理算例,本文研究了这些关键物理要素的内在机制、表现特征及其客观存在性.应用气相规则爆轰起爆与传播的统一框架,我们成功地解释了目前已有的经典爆轰理论、应用CFD技术获得的多维爆轰波计算结果和实验研究观察到的胞格爆轰图像的合理性及其依据的关键物理要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脉冲爆轰推进装置(PDE)中各种波的过程与相互作用,包括爆轰波的建立与传播、爆轰波后的Tay-lor稀疏波以及因开口处气流膨胀产生的反射稀疏波等.在实验中引入了预燃腔从而实现了氢气/空气混合气体的快速起爆.针对实验结果,采用CJ理论以及不带化学反应的多组分Euler方程对整个PDE装置的波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出口端反射稀疏波足以排出爆轰管内的爆轰产物,使爆轰管内的压力降低到较低的水平.最后给出了一定燃料/氧化剂的混合气体和初始压力下估算该PDE的推力性能以及最大可能的工作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二次破片引爆车内弹药毁伤效能难评估问题,分析了基于热点学说的冲击引爆临界速度准则.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反应度为引爆判断参数,进行了冲击引爆过程中炸药内部压力与状态分析,验证了热点引爆学说;得到了聚能装药撞击位置、破片尺寸、破片材料等参数对冲击引爆影响规律,直径相同时,柱形破片的临界起爆速度比球形破片低;聚能装药残余弹体或二次破片完全有可能引爆车体内弹药,从而导致严重的二次效应,钢质破片有效尺寸约14 cm、速度约1800 m/s,或者钨质破片有效尺寸约14 cm、速度约1500 m/s就能发生冲击引爆.   相似文献   

12.
装药缺陷对熔铸炸药爆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装药缺陷对熔铸炸药爆速的影响,采用缺陷分类的研究方法对含有不同缺陷的RDX/TNT熔铸混合炸药进行了爆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于不同组分中的缺陷会对爆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TNT中的缺陷使爆速降低幅度最大,若对炸药爆速有较高要求则应重点去除TNT内缺陷,并且推断缺陷尺寸大小可能是影响爆速的决定性因素.对现有ω-Г爆速计算公式进行改进使其能够体现装药缺陷对爆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炸药殉爆实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炸药殉爆实验可以给出炸药殉爆条件,但不能得到炸药爆炸过程细节的问题,进行了固黑铝(GHL)炸药殉爆实验,通过观测残留炸药和见证板变形,判断被发炸药爆炸情况. 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炸药殉爆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计算模型中主要考虑了主发炸药爆炸冲击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及其对被发炸药的冲击起爆. 用欧拉法描述主发炸药及周围空气介质,用拉格朗日法描述被发炸药和见证板.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炸药殉爆过程中,被发炸药爆轰波的成长历程. 结果表明:被发炸药起爆点位于药柱下端,爆轰波先向下传播,使底部炸药先爆炸,然后转为向上传播起爆整个炸药柱;炸药底端压力不高,远低于炸药C-J爆压,对见证板的破坏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超细钝感HMX小尺寸沟槽装药爆轰波传播速度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超细钝感HMX在小尺寸沟槽装药条件下爆速与装药尺寸的关系,设计加工了实验基板,建立了爆速测试方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沟槽尺寸下的爆速.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了超细钝感HMX的极限爆速为8.56mm·μs-1,极限尺寸为1.2mm×1.2mm,并分别给出了该炸药装药爆速与装药尺寸关系的半经验与经验关系式,为该炸药在微火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出发,借鉴内弹道学中的密闭爆发器原理,在建立简化的引信雷管爆炸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引信隔爆试验内腔气体压力的计算公式.针对雷管装药提出了炸药力的概念;考虑到雷管爆炸生成固体产物的影响,提出了生成气体质量系数的概念.通过分析计算,给出了引信雷管常用起爆药和猛炸药的炸药力,以及生成气体的质量系数,据此可进行引信雷管在隔爆位置爆炸时最大气体压力的工程计算.实例应用表明,该理论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可用于解决引信隔爆强度的计算.该文研究可为引信隔爆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modified powdery mixture of ammonium nitrate and fuel oil (MPANFO) is a new breed of industrial explosives developed years ago in China.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an industrial explosive, the channel effect of MPANFO wa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hannel effect of MPANFO. The blasthole diameter range was estimated to avoid the channel effect of MPANFO. Three empirical formulae for predicting the detonation length of MPANFO were provided in terms of the channel effect.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channel effect of MPANFO is very serious. The reason why the channel effect of MPANFO is worse than that of other industrial explosives is explained at a theoretical level. In addition, some properties of MPANFO, such as sympathetic distance, detonation velocity and brisance, a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7.
爆速对纳米氧化铝尺度控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硝酸铝和黑索金按照不同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形成4种粉状的混合炸药,每一种炸药爆轰都得到了纳米氧化铝.对每次收集到的实验粉体分别进行了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分析和X光衍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种混合炸药爆轰所得到的纳米氧化铝呈球形,颗粒尺寸分布比较均匀,尺寸范围为15~20 nm,晶型为γ型.另外由X光衍射数据利用Scherrer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一种质量比的混合炸药爆轰所得到的纳米氧化铝的平均颗粒尺寸.利用BC-3型爆速仪测得4种混合炸药的实际爆速.研究发现爆速越高的混合炸药爆轰所得到的纳米氧化铝的颗粒就越细,同时绘出了爆速与颗粒尺寸的关系曲线.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根据此曲线可以通过改变混合炸药的爆速来控制合成出的纳米氧化铝颗粒尺寸.  相似文献   

18.
橡皮炸药沟槽通道爆轰波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以RDX为主体的橡皮炸药在沟槽通道中爆轰波传播特性及新的装药方法; 方法 以黄铜作基板,用药片整体雕刻填充法装药进行炸药传爆性能实验; 结果得到以RDX为主体的橡皮炸药在沟槽通道中爆轰波传播的各种临界尺寸数据; 结论 将以RDX为主体的橡皮炸药及药片整体雕刻填充法装药用于爆炸逻辑网络装药技术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对多元炸药装药的冲击起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改变炸药装药层叠顺序后的压力时程曲线.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当起爆过程从高爆速炸药传入低爆速炸药时,压力波形过渡平稳,在低爆速炸药到达CJ点时会出现短暂的超压爆轰现象;当起爆过程从低爆速炸药传入高爆速炸药时,会出现回爆现象,压力波形出现双峰,这对于被驱动系统的二次加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