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史上, 休谟是近代怀疑主义的主要代表, 怀疑主义是休谟哲学的一个标志。休谟的怀疑主义是建立在经验论证的基础上的。休谟的感觉经验主要是作为一个认识论的范畴, 以论证主体的认识能力的基础为出发点, 得出了怀疑这种能力的结论。本文主要就其认识论意义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许多学者视怀疑论为西方阶级社会的一种落后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古希腊末期怀疑论对基督教兴起的作用和十七世纪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原则对近代哲学的影响 ,客观地评价怀疑论在西方认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明此书提示的中国怀疑主义的特点.论述中古时期三个阶段怀疑主义的发展并探索其理性传统.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近代哲学中 ,培根哲学忽视理性演绎法的作用 ,霍布斯哲学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彻底的机械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洛克哲学揉合了不少唯心论、二元论和不可知论乃至理性主义成分。贝克莱哲学具有极端唯名论倾向 ,休谟哲学则集实验和推理于一体 ,既讲经验 ,又有思辩 ,体系完整 ,思想精深。休谟哲学的精神实质 ,具体体现在经验、人性、自然和怀疑这四个原则之中 ,对 18世纪下叶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庄子》怀疑主义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怀疑主义建立的根据是认识的相对性,怀疑主义的结论是“吾恶乎知之”、“不谴是非”和悬置判断等。《庄子》的怀疑主义可用当代怀疑主义所提出的模式来表示,其怀疑主义的论证方式有“闭合论证”和“无知者的论证”二种,《庄子》的怀疑主义是局部的怀疑主义,而不是全面的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6.
对探讨怀疑论论证结构运动中的3个主要人物布鲁克勒、科恩、普里查德关于怀疑论论证结构的理论进行探索。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怀疑论论证中所使用的认知原理进行理性重构,在此基础上指出使我们深陷怀疑论的根源,并阐述了反怀疑论策略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7.
大卫·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首先,它用怀疑主义的方法指出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缺陷,驱逐了"虚假的形而上学",为康德批判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进而尝试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建构人性科学的框架,试图建立"真正的形而上学",为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全面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归纳问题自产生以来,它的合理性就一直受到质疑。就此,从休谟问题的提出入手分析休谟与归纳问题的联系与区别,阐述历史上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们对其合理性的解释,讨论怀疑主义精神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研究带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一直是我们传统儒学文化所缺失的重要内容。李约瑟对王充怀疑主义论的极高评价和对我国儒学怀疑主义传统的客观分析,一方面肯定怀疑主义对中国自然科学思想萌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应该对这种科学批判精神进行更好的提炼和整合,更好地吸收融会中西方科学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0.
休谟自由观存在一定困境;休谟本不应该坚持的心理决定论与自由的关系无法解决,按休谟因果必然性原则的本意也无法解决自由问题。即使如此,休谟的自由观仍然蕴藏着深刻的“言外之意”,对后来自由学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他心知怀疑论因其不合常理,甚至有悖事实,而声名狼藉。但解决他心问题却必须克服怀疑论的指责,方能站稳脚跟。在现代西方心灵哲学中,怀疑论和可知论之争从来没有消停过。本文试图对他心知怀疑论和论证方式进行剖析,以重新发掘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内在的逻辑,从而为解决他心问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社会的主要财富。传统知识论正在淡出:知识真理符合论与怀疑论;知识本体论与内在主义;非基础非内在主义和现象论。把知识作为对象,从存在论进路研究知识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因为一是知识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二是知识的社会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是信息化知识产业突飞猛进,四是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论趋于成熟。针对“德鲁克疑难”提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笛卡尔主体主义思想产生的学术背景和所面对的问题域的剖析,深入挖掘了笛卡尔主体主义的思想意蕴。同时该思想有着不可克服的理论困境——先验性、无法弥合的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的运思理路。休谟、康德和胡塞尔的质疑逐步消解了笛卡尔的主体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经过休谟"归纳问题"的诘难和波普尔反归纳主义的冲击,经典归纳主义从兴盛逐渐走向衰落,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则是人们对归纳法职能的看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典归纳主义从兴盛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启示我们,决不能夸大归纳法在科学发现和证实中的作用,特别是不能夸大归纳法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7~18世纪的欧洲正值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学者们把研究中国文化同抗拒宗教愚昧、怀疑皇权神圣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一股“中国文化热”,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中国文化观以培尔、莱布尼茨、伏尔泰为代表的由比较而认同赞赏中国文化;以马勒伯朗士、维柯、休谟、孟德斯鸠为代表的由比较而批评中国文化;以狄德罗;魁奈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则整合上述两说而对中国文化作出了理性的批判与评估。这种由赞赏到指斥最后臻于理性评估的正、反、合过程表明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6.
拓扑学的基本思想在于从连续变化中寻找拓扑不变性和不变量。其哲学意义在于:一方面将因果作用关系和时空关系统一起来,为建立基于"流变"基础上的可知论和同一性理论提供了结构工具,克服休谟以来的语言哲学为主的认识论的根本缺陷,使现代认识论最终摆脱实体观的本体基础,而成为奠基于流变本体上的科学认识论;另一方面能够理性地理解精神的流动变化和不确定性,从而提供统一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事实和价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柏罗丁的神秘主义伦理学说在希腊伦理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晚期希腊道德思想的一种归结,也是一种出路。“大一”学说的提出,既是为了填补怀疑主义所留下的思维真空,也是为了走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和斯多亚派的自然-理性主义道德视界,同时,也成为基督教教道德的某种哲学化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历史哲学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文章对王安石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了其进化主义的历史变通观,古为今用的历史认识论,怀疑主义的史学理论是其历史哲学思想最主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义问题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的主导性目的在于从休谟对正义问题的阐释出发,论述休谟视野中的正义的根本特征。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休谟的文本为依据,梳理休谟对正义的规定性的哲学阐释;第二部分从休谟的论述出发,结合亚里士多德和密尔的相关论述,对正义的本质特征做出一个尝试性的描述和勾勒。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休谟的正义观:一是正义的环境观念,二是正义的相互性概念,三是正义的作用观念。研究罗尔斯对休谟正义观的继承与发展,为把握西方正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