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G蛋白偶联受体5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R50)是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超级家族的一类跨膜蛋白,与Mel1c受体同源,介导跨膜转运和信号传递,在神经系统发育、能量代谢调节及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等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阿尔茨海默病、肝癌等疾病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阐明GPR50的生理功能有助于为相关疾病治疗的进展、预后和发展提供可能方向.近年来,随着GPR50潜在作用不断被发现,其涉及的生理功能也不断被拓宽.详细介绍了GPR50的分子结构特征,总结了近年来GPR50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为GPR50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最大的药物靶标蛋白家族,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与人体疾病紧密相关,比如心血管病、心脏病、中风、艾滋病等等,其结构是开展相关功能研究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基础,但是其结构的解析也是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在第十二届女青年科学家奖的获得者中,有一位解析了多种人源GPCR三维结构的科学家,实现了我国GPCR结构测定零的突破,她就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一种HMM(隐马尔可夫模型 )的方法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层次各类别之间进行识别 ,具体考虑了ACDE与B类超家族 ,以及BCDE与A类超家族的分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类之间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10 0 % .研究过程中 ,考虑了G蛋白偶联受体一级结构信息和数据自身特性 ,合理地利用了G蛋白偶联受体一级结构序列的不等长特性 ,同时在模型的预测方面采用了双模型的预测机制 .  相似文献   

4.
甘晓潘 《创新科技》2012,(11):50-51
<正>罗伯特·莱夫科维茨10月10日,因为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两位美国科学家——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69岁的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Lefkowitz)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57岁的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破解了人体信息交流系统的秘密,即身体如何感知外部世界,并将信息发送到细胞。该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而18年前,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就曾令他们的发现者——两名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5.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具有7个跨膜螺旋的蛋白受体,根据其序列的相似性以及与配基的结合情况,共分为五个亚家族,是人体内最大的蛋白质家族,也是重要的药物靶标.它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于新药的开发、研制以及推动医药领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百日咳毒素与霍乱毒素对乙酰胆碱诱导气孔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细胞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的偶联传递信号.在植物中,乙酰胆碱也普遍存在并参与调节许多生理过程.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参与了气孔运动的调节,G蛋白的激活剂霍乱毒素与抑制剂百日咳毒素影响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而且仅在含Ca 2+ 的介质中才能起作用;同时用Ca 2+ 荧光探针Fluo-3检测保卫细胞胞质Ca 2+ 动态变化,表明乙酰胆碱的胞内信号转导中有Ca 2+ 的参与.由此推测在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运动中,可能存在与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阐述了G蛋白结构、偶联受体、下游效应器以及蛋白信号转导的有效途径,并且说明了在进行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植物细胞G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项生物医药方面突破性的工作(发表在2015年7月的Nature上)揭示了人体细胞控制感官和激素反应信号通路的蛋白质的真面目。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信号通路的核心,可分别与G蛋白和阻遏蛋白结合,以向下游传递信号,影响一系列  相似文献   

9.
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体内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根据结构的同源性,主要分为A、B、C3族.GPCRs配体的多样性决定配体结合域的多样性.受体分子内相互作用力的破坏、质子化、构象改变、与G蛋白的偶联及受体二聚化参与了GPCRs的活化过程,近年发现GPCRs的失敏和内吞对受体功能调节亦非常重要,本文拟综述以上内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细胞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的偶联传递信号。在植物中,乙酰胆碱也普遍存在并参与调节许多生理过程。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参与了气孔运动的调节,G蛋白的激活剂霍乱毒素与抑制剂百日咳毒素影响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而且仅在含Ca^2 的介质中才能起作用;同时用Ca^2 荧光探针Fluo-3检测保卫细胞胞质Ca^2 动态变化,表明乙酰胆碱的胞内信号转导中有Ca^2 的参与。由此推测在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运动中,可能存在与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1.
正"从制度保障上提供可能,可以有足够的渠道和能力引进优秀、高端的人才,从而出新药、出好药、出快速药。"改革,再次让2015年的上海药物所收获颇丰:成功转让15项新药研发成果,合同总金额达到8亿元;获得5个1.1类新结构化学药物的临床批件;攻克"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靶研究"的信号传导科学难题,获评中科院"十二五"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上海药物所副所长叶阳总结这一年的努  相似文献   

12.
人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它半衰期长,且具有运输药物的功能,这使其成为理想的药物栽体.作为延长药物半衰期的新技术,白蛋白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蛋白质工程技术.通过共价偶联、非共价偶联、纳米包裹和融合蛋白的方式可实现白蛋白与药物分子的偶联,使药物分子的药代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系统介绍了白蛋白融合技术的主要方式、进展以及发展方向.随着白蛋白和相关受体蛋白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基于结构的白蛋白融合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白蛋白融合技术在长效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与药物相互作用预测的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视角特征组合与随机森林的GPCR-Drug相互作用预测新方法。该方法首先从氨基酸组成成分和蛋白质进化视角分别抽取GPCR的序列特征,并从分子指纹视角抽取药物分子的特征;将所抽取的多视角特征进行组合,得到GPCR-Drug配对的特征表示;基于所提出的GPCR-Drug特征表示方法,使用随机森林构建预测模型。在标准数据集上的交叉验证和独立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光敏剂磺酸化铝络酞菁(SALPC)光动力作用所产生的单线态氧分子(~1O_2),永久性激活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内源性的和在HEK293细胞异源表达的胆囊收缩素1型受体(cholecystokinin type 1 receptor, CCK1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光敏剂(genetically encoded protein photosensitiser, GEPP)毒杀红(KillerRed)、迷你单(miniSOG)在胰腺腺泡肿瘤细胞系AR4-2J质膜定位表达后,光动力永久激活AR4-2J细胞内源性CCK1R.细胞特异性KillerRed或miniSOG光动力作用,有望为阐述CCK1R的生理功能提供直接证据.潜在"嘎嘣脆"受体嵌合体的出现,将可实现对其他G蛋白偶联受体的在体原位远程调控.本文综述了实验室发现"嘎嘣脆"受体(可被~1O_2永久性激活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相关工作背景和已发表的主要研究结果,展望该领域发展前景,预测"嘎嘣脆"受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5.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是生物中一类具有典型七跨膜结构域的重要细胞表面受体,对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禾谷炭疽菌严重危害着玉米、高粱等禾本科植物的产业发展,然而,对于该菌中GPCR蛋白数量及功能尚未有系统性报道.基于典型GPCR蛋白序列所具有的七跨膜保守结构...  相似文献   

16.
CCR2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并且是MCP1-4的受体,而MCP1-4是促炎症反应的化学诱导物。CCR2是炎症单核细胞最早的化学催化受体,在T-细胞、树状突细胞和上皮细胞都有表达,通过与配体衔接,CCR2介导炎症细胞移动和激活。  相似文献   

17.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人类最重要的药物靶点,目前市场上大约34%的现代药物都以GPCRs作为靶点.在药物发现过程中,配体生物活性的准确预测对于筛选苗头化合物至关重要.对单个GPCR任务来说,通过实验得到生物活性的配体数量十分有限,若将多个GPCRs任务放在一起通过矩阵分解进行学习,可以利用GPCRs任务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具有7个跨膜螺旋的蛋白质受体,是人体内最大的蛋白质家族。按GPCRs一级结构的同源性,主要分为A、B、C三族;按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以及与配基的结合情况GPCRs可以分为5个亚家族。本文就GPCRs的结构、分类、GPCRs的二聚化以及其固有活性等方面做了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素受体类型繁多,可以偶联G蛋白介导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其中前列腺素E2受体有4种亚型:EP1、EP2、EP3和EP4.EP3受体由于其亚型多样性及偶联G蛋白的复杂性使其成为众多前列腺素E2受体中较特殊的"成员".EP3的抗凝血功能研究及新型调节剂的研发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EP3的分布、主要功能及其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运用中药药理学数据库(TCMSP)设定药物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出当归125种活性成分,通过Gene Cards、OMIM等数据库查寻乳腺癌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当归治疗乳腺癌的“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图,将关键核心靶点导入STRING库,绘制蛋白质互作(PP2)网络图,对PPI可视化分析。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分析,探究当归治疗乳腺癌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筛选出当归主要有效活性成分2个,作用于40个靶标,GO功能富集提示的生物学过程及功能集中在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9个蛋白)、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7个蛋白)、神经递质受体活性(7个蛋白)、被动跨膜转运蛋白活性(7个蛋白)等。KEGG分析揭示当归治疗本病主要以Ca信号、p53信号、Estrogen信号等通路为主。通过本次研究可探讨当归治疗乳腺癌的机制,为新药等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