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作用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可溶性固形物在番茄果实的品质特性、加工特性和生理作用方面的作用,以及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成分和对风味的影响作用。也对近年来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基因重组、水肥调控和激素调控等途径的研究情况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稻是否会通过基因逃逸导致生态风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外源基因从转基因稻逃逸到非转基因稻品种或其野生近缘种有可能导致生态风险.通常转基因逃逸必须满足如下3个条件:(1)转基因稻和非转基因稻或野生近缘种在空间上分布重叠,相邻生长;(2)转基因稻和非转基因稻或野生近缘种在时间上花期相遇;(3)栽培稻与相关近缘野生种在生物学上有一定的杂交亲和性,且杂种后代能正常繁殖.总结分析了栽培稻及含AA基因组近缘种的地理分布、开花习性、种间杂交亲和性以及栽培稻与多年生普通野生稻之间基因流的研究结果,探讨转基因稻的外源基因是否可能逃逸到环境中而导致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一、番茄风味增效剂美国科学家成功地从番茄中鉴别出一种番茄风味化合物2—异丁基噻唑,它是许多番茄品种的风味物质,一个番茄品种和番茄制品的番茄风味浓淡与此物的含量有关。2-异丁基噻唑与其它的2-烷基噻唑有大大增加番茄风味的特性,可加入到番茄制品及加有番茄的食品中。  相似文献   

4.
刘全文 《甘肃科技》2016,(13):147-148
通过对大棚栽培番茄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产量和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番茄的产量。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比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合施用增产7.03%~19.30%,产量提高主要由于单株结果数增加和单果重的提高。从产量和产量形成因子的表现综合分析,在大棚番茄栽培中应首选嘉吉生物有机肥,其次是德沃多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5.
【目的】丰富我国北方紫菜(Pyropia)栽培种质,培育优良新品系。【方法】以山东长岛县砣矶岛野生紫菜作为亲本,经过选育,分别采集在南通、日照和砣矶岛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紫菜成体进行遗传背景(rbcL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c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和营养成分(藻胆蛋白、叶绿素a Chl 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蛋白TSPs)分析。【结果】依据rbcL基因序列(约1 200b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仅砣矶岛养殖绳上全沉水生长的野生紫菜群体与其他品系(群体)具有1.1%的遗传差异,而其栽培群体("黄优1号")的rbcL基因序列与对照条斑紫菜品系完全一致;依据COⅠ基因序列(约680bp),仅南通的两栽培品系("黄优1号"和培育品系2)具有2bp差异,其他品系(群体)的COⅠ基因序列与对照条斑紫菜完全一致。日照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紫菜其营养物质含量比其他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紫菜、野生亲本以及培育品系2高;南通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条斑紫菜品质一般,大部分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日照栽培藻体。【结论】由rbcL和COⅠ基因序列推断砣矶岛岸边和养殖绳上的野生紫菜大部分为条斑紫菜,选育品系"黄优1号"为条斑紫菜;在不同海区进行栽培的"黄优1号"条斑紫菜营养成分均优于其野生亲本;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更适于在日照海区栽培。  相似文献   

6.
AMSH3酶是去泛素化酶中MPN(+)/JAMM蛋白酶家族的一员,能结合泛素化蛋白上的泛素分子。文章在番茄中发现了一去泛素化酶基因SlAMSH3,与拟南芥去泛素化酶基因AtAMSH3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分别有81%和71%的相似性。拟南芥中去泛素化酶AtAMSH3会影响植物液泡的形成和液泡蛋白的运输途径。文章构建了SlAMSH3果实特异表达的过表达载体,并通过根瘤农杆菌介导转化到野生型番茄中,通过筛选获得SlAMSH3在果实中高表达阳性株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显示,转基因番茄果实中SlAMSH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果实(p0.05)。文章测定了阳性番茄株系绿熟期果实叶绿素质量浓度及红熟期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糖度、果实硬度、番茄红素质量浓度和β-胡萝卜素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果实的叶绿素总质量浓度、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比野生型分别提高178.61%、40.53%和74.86%,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因此,SlAMSH3果实特异过表达的方法能够改良番茄果实品质,为基因工程方法改良番茄果实品质做出了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野生番茄耐盐性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带有二叶一心的小苗扦插于附加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中,研究不同番茄材料发根、植株生长以及POD酶酶谱及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花粉管导入技术将野生番茄的总DNA导入到栽培种。研究结果表明,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6和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 LA2184始终具有相对高的生根率,在150mmol/L NaCl胁迫10d时,相对发根率分别为86.8%和100%。参谋工的4份野生种,在附加有75mmol/L NaCl的培养基上的株高和叶片数均高于对照(无NaCl),随着NaCl浓度的不断提高,株高和叶片数教下降,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6下降幅度最小。4份野生种的耐盐性明显优于2坐栽培种,当NaCl浓度提高到300mmol/L时,4份野生种的鲜重可达对照的0.90、1.07、1.60和1.53倍,而份栽培种则为对照的0.55和0.33倍。当NaCl浓度为75mmol/L时,Lycopersicon peruvianum LA111和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6材料POD酶酶带数多于对照2条和1条,Lycopersicon cheesmanii LA166和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 LA2184则少于对照1条和3条。利用花粉管导入技术可以将野生番茄的DNA导入到栽培番茄。  相似文献   

8.
<正>为什么有的人一天只要睡五、六个小时就能神采奕奕,有的人睡十个小时仍然哈欠连天?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少眠基因",或许能解释其中原因。研究人员先让志愿者填写问卷,回答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然后分析他们的基因。他们发现,一种名为"ABCC9"  相似文献   

9.
凉山野生橄榄发酵酸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凉山野生橄榄发酵酸奶的工艺影响因素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乳酸菌种扩大培养,对发酵影响因素进行L16(45)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凉山野生橄榄发酵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橄榄汁添加量4%,糖添加量为6%,乳酸菌接种量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为4h,即可得到风味独特、组织细腻、酸甜可口的凉山野生橄榄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10.
<正>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原产于南美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1],番茄在栽培过程中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高温胁迫会影响番茄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导致番茄果实产量下降、果实品质降低。因此,深入了解番茄耐热性杂种优势对于番茄耐热性育种具有现实意义。番茄作为一种自花授粉的植物,其杂种优势表现较为明显[2],因此,通常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提高番茄产量、抗胁迫能力及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葵花杆、玉米秸、蘑菇渣和锯末等农产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配制成不同的混合基质,通过连续种植三茬番茄,比较了6种不同的混合基质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同时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不同的单一基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及在番茄栽培过程中基质物理性状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基质在重复利用的过程中,混合基质和单一基质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趋势,即在第一茬,混合基质或单一基质之间番茄生长和产量差异明显,种植一茬番茄以后,基质之间番茄生长和产量差异逐步缩小;葵花杆、玉米秸、蘑菇渣3种基质的分解速度远远快于草炭和锯末,因而利用葵花杆、玉米秸、蘑菇渣3种材料配制的混合基质,在作物收获后必须添加新基质.  相似文献   

12.
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确定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栽培的培养基配比及栽培管理措施。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人工代料栽培桑黄子实体培养基配比桑树木屑76%,稻壳2%,玉米粉10%,麸皮10%,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62%;空气相对湿度90%~95%,温度25℃~28℃,光照200~300lx。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桑黄可以经过人工驯化进行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13.
以拟南芥HSFs基因家族的已知信息为基础,挖掘辣椒栽培品种及其野生祖先品系基因组中HSFs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系统的比对和功能分析。在栽培辣椒遵辣一号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5个HSFs基因,其野生祖先品系Chiltepin中鉴定出26个HSFs基因。从HSFs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看,与其野生祖先品系Chiltepin比较,遵辣一号HSFs基因家族基本是一致的,在驯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与拟南芥一样,辣椒HSFs基因家族分成了A/B/C3个亚家族。从系统发育树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辣椒HSFs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与拟南芥抗逆重要基因HSFA2基因同源的是遵辣一号的Capana08g000497与Chiltepin野生辣椒品系的Capang01g003145基因。这一重要的抗逆基因在驯化过程中,由Chiltepin一号染色体移动到遵辣一号的八号染色体。本研究为分析辣椒HSFs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为辣椒品种多种抗逆能力的改善,积累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野生荞麦齿翅野荞和金荞麦与栽培苦荞川荞1号在四种不同肥力土壤上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野生荞麦是耐瘠植物,能在贫瘠的土地上正常生长,但更适合在肥力好的土壤中生长;野生金荞与栽培苦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光合速率值低于对照且高峰值出现时期较迟,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且出现高峰值的时间比对照早。  相似文献   

15.
采集福建省几种野生薏苡,与农家栽培薏苡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形态上,野生薏苡表现植株粗壮、果实粒大;发育进程上,野生薏苡明显晚于栽培薏苡;二者开花习性基本一致,散粉集中在上午9:00~10:30与11:30~13:00.  相似文献   

16.
垂花百合(Lilium cernuum)野生资源分布稀疏、数量较少,是园林杂交育种的重要野生种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垂花百合的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生态学习性及长白山区垂花百合的物候特征进行描述,并重点对其繁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人工栽培的垂花百合在花、叶、鳞茎的生长上都明显优于野生自然生长的垂花百合;引种栽培后病害较多,易倒伏;第1年遮阴栽培是关键,需遮阴50%;有性繁殖时,种子需暖温处理,发芽率可达70%以上.无性繁殖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7.
野生猪笼草     
猪笼草是一种有趣的“食”虫植物,现在常作为观赏植物人工栽培。野生的猪笼草分布于华南南部沿海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适合猪笼草生长的天然湿地已大为减少,野生的猪笼草群落十分罕见。最近,笔者有幸在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大坡村看到了一片生长茂盛的野生猪笼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同源克隆从番茄叶片中克隆到SlCDT1a基因,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lCDT1a定位在细胞核中。此外,构建SlCDT1a过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得到SlCDT1a过量表达植株。番茄中的CUL4-DDB1-DET1作为泛素连接酶参与许多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等。该研究利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SlCDT1a与CUL4、DDB1和DET1均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番茄SlCDT1a基因可能参与细胞有丝分裂;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分析结果发现,SlCDT1a过表达植株T1代中细胞周期Cyclin B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该结果进一步表明了SlCDT1a在细胞周期中可能起到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SlCDT1a在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荞麦生产状况及新类型栽培荞麦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栽培荞麦生产状况、荞麦育种现状、新类型荞麦育种及远缘杂交突破等方面的综述,提出:从野生甜荞中导入花柱同长自交可育基因,可提高甜荞的结实率;将地方苦荞特殊种质薄壳基因导入常规苦荞,可提高苦荞的加工性能和品质。由于栽培种品种间的变异有限,故通过栽培和野生荞麦的种间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双二倍体杂种并用于生产。另外,笔者将不同于花柱异长自交不亲和甜荞、不同于常规厚果壳苦荞的栽培荞麦类型称为新类型栽培荞麦,并指出新类型栽培荞麦将代表着荞麦产业的未来。此外,笔者还详细介绍了新类型荞麦育种的突破和应用,以便为荞麦品种更新、新类型荞麦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