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当代古生物学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马建华  张丽 《河南科学》1997,15(1):112-116
在对西峡、内乡恐龙蛋化石群发现过程及当前保护中存在主要问题认识的基础上,对建立西峡内乡恐龙蛋化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制定了划定保护区的三个基本原则,并在地图上具体圈定了保护区的范围。最后就保护区的管理问题提出了五条意见。  相似文献   

3.
化石群落的识别是古代生物群落研究的基础。上前缺少普遍遵循的化厂 落识别的原则,识别方法差异很大,这影响了古代群落研究的广度及深度。根据文本六寨泥盆系东岗 化石群落的研究实例,所提出的海相化石群落的一种识别方法 ,为解决识别方法上存在的分歧,提供了玫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嗜食同类在现生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然而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上,却很少发现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2003年4月,在我国辽西地区惊现一件楔齿满洲鳄的化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最直接和最令人信服的有关化石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证据,同时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5.
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并在北泊子等地点采集了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甲壳类、昆虫类等无脊椎动物和狼鳍鱼、中华弓鳍鱼等,周赞衡研究的植物化石有松柏类、银杏和苏铁等。1929年,维曼对谭锡畴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这批标本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7.
关于文物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物保护法》及文博学界将文物视为人类制造物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遗物遗迹。这种界定的不足在于它同刑法的规定不甚协调。走私文物罪的对象应包括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倒卖文物罪的对象不限于珍贵文物,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是单一的行为。在涉嫌文物犯罪中,被委派作鉴定的专家应来自与文物行政部门无隶属关系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中国黄土中的仓鼠、鼢鼠化石,及其在磁性地层中的位置,并将其按时间分布划分为4个阶段:中间原鼢鼠Mesoslphneustintermedtus阶段(3.40~2.45Ma)、奥米加鼢鼠Youngiaomegodon阶段(2.45~1.60Ma)、丁氏鼢鼠Y.tingi阶段(2.00~0.73Ma)、方氏鼢鼠Eospalaxfontonieri-沙鼠Meriones阶段(0.73Ma~Rec.)。第一阶段处于新生代以来最后的温暖湿热时期;第二阶段代表了湿热气候环境的最终结束、干冷气候的开始;第三阶段反映了相对干冷的气候环境,以及干冷-湿热气候的频繁波动;第四阶段气候更加寒冷干旱,部分黄土地区沙化。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地质遗迹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其分布多与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一致,地质遗迹档次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和地质历史价值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科学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加强宣传、推出名牌。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地质遗迹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科学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加强宣传,推出名牌.  相似文献   

11.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全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现出来的10个化石组合与它吻合,可进行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土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化石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发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在重庆市、万州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古生物化石得到了有效保护。文章通过对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的历史、成因、时代、特征等研究,揭示几十万年前盐井沟地区动物的生存状态。从地质背景上看,盐井沟地区保存了早更新世晚期至现代较为完整的生物演化序列,有望建立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的标尺。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临夏盆地中新世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临夏地区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经过考察、发掘,哪现了大量的化石标本。由于发表的文章多为单篇,较分散,笔者收集整理,对材料进行了研究,认为甘肃临夏地区在近直余年来是全国发现中新世材料最多的地区,且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填补了我国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中的部分空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研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有关“文化期”的概念与地史学中的“文化期”概念的问题,建议将规范中的“文化期”改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1987年“北京丰台地区新发现的一具人枕骨化石”进行初步探讨。我们对枕骨、骨壁、枕外脊、枕脊三角小区,枕脊及枕外粗隆等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对照和研究,从而推导出这样的结论:该枕骨化石的年代不会少于一万年,它可能处于化石智人向现代人过渡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6.
Using data from previous research on Quercus sect. Heterobalanus, the coexistence approach to Xix-abangma and Namling fossil sets, and altitudinal ranges of vegetation presented by fossil floras, a re-view and reevaluation have been made of existing theories on the uplift of the Himalayas, especially the palaeoaltitudes of Xixabangma and Namling in Tibet. The Xixabangma fossil set has a palaeoaltitude range of 2500―3500 m, and has risen 2200―3400 m since the Pliocene. The lower and upper assem-blages of the Miocene Namling had palaeoaltitudes of 2500―3000 m and 2800―3000 m, respectively. Therefore, Namling has risen at least 1300 m since the Miocene, thereby challenging some existing theories that suggest Namling has been static since the Miocene.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重庆合川县牛尾洞内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牙齿、骨骼、角等化石160余件.经鉴定计有6目、13科、18属、19种.  相似文献   

18.
陕西富平晚奥陶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西富平上奥陶统一套深水斜坡相碳酸盐沉积下部,首次分离一个保存良好,属种丰富的放射虫化石组合-Inanibiguttapingliangensis-Syntagentactiniabiocculosa组合,计有7科,14属,22种,4新种,以Inaniguttiae,Halpentactiniidae,Polyentaciniinae为特征,与哈萨克斯坦放射虫组合成貌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新世鸟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我国湘西大马-亥冲口-峨梨塘地区有大量三叶虫化石产出,它是我国南方已知含丰富化石产地之一.此地同样也是我国寒武系地层出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黔东和湘西交界处,寒武系岩石出露相当好,未变形,易辩认.部分产自亥冲口剖面的多节类三叶虫由现作者近年出版在别处,本文重点介绍几个近年新发现产自大马剖面的三叶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