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测定了55例子宫内膜癌、24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i、NOS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i、NOS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结果显示:1)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2)iNOS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且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这表明,子宫内膜癌患者COX-2和iNOS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16蛋白表达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p16基因缺失突变及点突变在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地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组织及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组织,观察p16蛋白和p16基因缺失突变及点突变.结果1)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92.78%和90.00%,两者相比无差异性;在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为66.67%,明显低于正常子宫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2)在42例原发性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14例发生p16基因缺失突变,4例发生了p16基因点突变,突变率为分别为33.33%和9.6%,正常子宫颈组织和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组织未发现p16基因缺失突变和点突变.结论1)在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16蛋白的表达在高分化癌明显低于低分化癌,表明p16蛋白缺乏与子宫颈细胞增殖失控及分化不良紧密相关.2)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存在p16基因点突变,以低分化癌多见,但不是较频繁的事件;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存在p16基因缺失突变,以低分化癌多见,是较频繁的事件.3)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R3)与肿瘤关系密切.研究COX-2和VEGF-C、D、R3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2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中COX-2和VEGF-C、D、R3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和VEGF-C、VEGF-R3mRNA表达均高于相应的癌旁非癌组织(P<0.05),其中COX-2和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COX-2和VEGF-C mRNA表达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有COX-2和VEGF-C、D、R3的高表达,而COX-2可能参与VEGF-C、D和/或R3淋巴管生成通路,其表达可能在胃癌淋巴管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ApoE-/-小鼠经PM2.5暴露后,其主动脉弓中SUMO-1、HIF-1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规律及HIF-1的SUMO化修饰情况。利用气管滴注方法将颗粒物滴入ApoE-/-小鼠,利用Western blot、QPCR检测小鼠主动脉中SUMO-1、HIF-1、VEGF的表达情况和CO-IP法检测SUMO-1及HIF-1共修饰情况。 结果显示: PM2.5暴露后,小鼠主动脉SUMO-1、HIF-1、VEGF的表达上调。CO-IP 显示:对照组SUMO-1没有对HIF-1α发生SUMO化修饰,PM2.5暴露后SUMO-1对HIF-1α产生了明显的SUMO化修饰。SUMO化的HIF-1与HIF-1α、HIF-1、VEGF蛋白均呈正相关。 PM2.5暴露可能通过上调细胞中SUMO-1的表达,稳定HIF-1α或者上调HIF-1的表达,进而影响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RCC)的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互相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石蜡包埋切片32例和正常肾组织切片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VEGF表达。结果 CRCC组中COX-2、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组(P〈0.01);CRCC的COX-2、VEGF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9,P〈0.01)。结论 COX-2主要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机制参与CR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CRCC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腺肌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30例进行对照。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16.67%、16%(P〈0.05);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38%、20%(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可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参与血管形成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作用;Survivin与VEGF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对大鼠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COX-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大鼠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 etriosis,EM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米非司酮组,灌胃4周后,分别取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COX-2的表达。结果:1)不同实验组间在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均有明显差异,米非司酮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1)和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在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米非司酮高剂量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低剂量组(P<0.01),而低剂量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米非司酮高剂量、低剂量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1),而对照组在位、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强度差别无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治疗EMS可能与降低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和Fhit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Fhi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意义。结果显示Liv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Fhi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增加,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而且Fhi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ivin蛋白和Fhi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Livin和Fhit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Livin和Fhit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MACC1蛋白、c-Met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联合CA125分析3个因子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ACC1、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ACC1、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两者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MACC1蛋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CA125是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MACC1蛋白、c-Met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MACC1联合CA125对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更可靠.  相似文献   

10.
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VEGF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以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体移植法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鸦胆子油乳腹腔给药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异位囊肿消失情况,并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子宫组织中VEGF表达及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能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明显减小甚至消失,能抑制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表达。由此得出结论: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囊肿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分析I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ER、PR及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80例I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47例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样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R-B1、ER、PR、Ki-67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SR-B1、ER、PR和Ki-67蛋白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7. 6%(50/74)、61. 6%(45/73),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27. 3%(12/44)、40. 5%(17/42)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I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 1%(49/73)、83. 1%(59/71),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97. 8%(44/45)、100%(42/42)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蛋白的表达与ER、PR、Ki-67之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3) ER在I型子宫内膜样癌的表达随FIGO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R-B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 05)。结论:SR-B1的过表达可能参与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ER的低表达可能提示肿瘤分化较差。  相似文献   

12.
研究 P2 7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单纯性、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和腺癌组织中 P2 7蛋白表达。结果表明 :P2 7蛋白高表达率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和腺癌组织中分别为 70 % ( 7/1 0 ) ,60 % ( 6/1 0 ) ,40 % ( 4 /1 0 ) ,30 % ( 1 0 /33) ,P2 7蛋白高表达率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癌中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子宫内膜腺癌 P2 7蛋白表达与年龄 ,组织分化程度 ,有无肌层浸润无关 ( p>0 .0 5 )。 P2 7蛋白表达减少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有关 ,分析 P2 7蛋白表达有助于了解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血管内皮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5例EM(研究组)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32例子宫肌瘤(对照组)的在位内膜中VEGF、ER、PR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的相应密度代表其表达强度.研究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0.01)。ER/P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ER、PR仅于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内膜,异位内膜中VEGF与ER呈正相关.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高VEGF和低ER/PR以及异位内膜中VEGF与ER正相关的特点可能与EM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分子生物学特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及35例肌间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在位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相应密度代表其表达强度,发现研究组中MMP9、VEGF的表达及MMP9/TIMP1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MMP9、VEGF高表达及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分子生物学特质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 (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CXCL1因子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XCL1 mRNA的相对表达;体外运用siRNA沉默Ishikawa细胞中CXCL1的基因表达,分别通过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沉默CXCL1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NF-κB,MMP9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及QRT-PC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XCL1表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分期较晚及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在CXCL1沉默组中,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下降,凋亡率增加,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升高,pNF-κB,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CXC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沉默CXCL1可能通过下调磷酸化NF-κB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调控CD34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FGF、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TUNEL原位凋亡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AR)。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FGF、MVD和PC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而AR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bFGF、MVD和PCNA均呈正相关。bFGF和MVD与AR均呈负相关。结论bFGF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探索HIF-1α在成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中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腺病毒表达系统AdEasy System构建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Ad-HIF-1α)并行PCR鉴定.建立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Ad-HIF-1α、腺病毒空载体(Ad)、生理盐水(NS)三组;将Ad-HIF-1α、Ad和NS分别注射到模型鼠梗死侧侧脑室.通过大体脑解剖和Nissl染色检测模型是否成功,原位杂交检测脑组织HIF-1αmRNA、VEGFmRNA、SDF-1αmRNA的表达差异,三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评价Ad-HIF-1α对脑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大体脑解剖标本和Nissl染色均证明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建立.经氯化铯梯度离心法纯化后Ad-HIF-1α的滴度为8.2×108pfu/ml,PCR鉴定表明Ad-HIF-1α构建成功.三组大鼠脑梗死后HIF-1αmRNA、VEGFmRNA和SDF-1αmRNA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且均于72h达最高峰.Ad-HIF-1α组HIF-1αmRNA、VEGFmRNA和SDF-1αmRNA在72h的表达与Ad和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和NS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IF-1α治疗组72 hAd-HIF-1α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为1.6±0.7和0.9±0.6,与Ad组(分别为2.9±0.6和3.2±0.6)和NS组(分别为3.0±0.7和3.2±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时脑组织TTC染色显示Ad-HIF-1α治疗组梗死体积为81.2 mm3±1.4mm3,与Ad组(173.9 mm3±1.3mm3)和NS组(171.7mm3±6.2m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基因在成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中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不仅是通过上调抗缺氧基因或脑保护基因如VEGF的表达使缺氧的组织细胞保持氧稳定及耐受低氧状态,而且还通过上调修复基因如SDF-1α的表达达到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和重建神经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长因子,在血管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卵巢、子宫内膜、胎盘等部位有丰富的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对女性生殖功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VEGF在妇产科领域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VEGF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妊娠高血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TLR-4和COX-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患者中TLR-4和COX-2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TLR-4和COX-2主要表达于口腔鳞癌细胞膜和细胞质上,细胞核上无表达,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均高于正常组织,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在口腔鳞癌和癌旁组织中TLR-4和COX-2呈正相关.结论:TLR-4和COX-2在口腔鳞癌病变进程中表达异常增高,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两者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性糖蛋白(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lycodelin在30例子宫内膜癌及2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子宫颈鳞癌和子宫颈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53.33%(8/15)和60%(3/5),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临床病理分期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I期75%, II期75.00%,III期50%;子宫颈癌Ia 60%,Ib 44.44%,IIa 66.66%)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织学分级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G1 70%, G2 77.78%和G3 66.67%;子宫颈癌G1 59.14%, G2 50.00%和G3 60.00%)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颈癌均有表达,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