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两种不同嗜盐机制微生物蛋白质组,并将其同非嗜盐微生物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积累无机盐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非嗜盐相差明显,而积累细胞相容性物质的嗜盐蛋白则差异较小,后者分子中His和分子量较小的氨基酸均显著多于非嗜盐蛋白,而Ala则相反;两种类型蛋白质中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的差值均显著高于非嗜盐蛋白.基于此,使用一种新型Person通用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对3种类型蛋白进行识别,其精度可达84.1%,优于其他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及其他机器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子动力组学的方法,从原子尺度上分析4组嗜盐酶及其同源非嗜盐酶的分子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嗜盐酶所形成的盐桥和氢键明显多于非嗜盐酶,嗜盐酶的溶剂可及性表面要小于非嗜盐酶.通过比较嗜盐与非嗜盐的均方根偏差、回旋半径及末端距等参数,发现嗜盐酶的结构较非嗜盐酶更具刚性.同时,非嗜盐酶多个部位的氨基酸残基柔性比嗜盐酶的要大很多.研究表明:能形成较多的盐桥、氢键,较小的溶剂可及性表面和整体结构的刚性,很可能是嗜盐酶在高盐环境中维持其结构稳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嗜热酶和嗜冷酶稳定性的机制,提出一种基于蛋白分子内残基相互作用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一级结构上,差异不明显的同源嗜热、常温、嗜冷酶在不同残基相互作用次数时,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嗜热酶中,高相互作用次数的氨基酸及氨基酸类型与其同源常温酶差异最大,嗜热酶减少低相互作用次数的氨基酸,而增加高相互作用次数的氨基酸是其适应高温的普遍机制,嗜冷酶也存在类似趋势,但不如嗜热酶明显;同一个氨基酸在不同相互作用次数时,作用存在差异,这可解释现有一些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新疆艾比胡嗜盐古生菌物种与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BR)蛋白基因资源,对分离纯化到的极端嗜盐古生菌菌株ABDH12,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技术和编码螺旋c至螺旋G的BR蛋白基因片断,测定了BR蛋白基因核心序列。基于生理生化特性和BR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R蛋白中对于完成质子泵功能以及与视黄醛结合的关键性氨基酸残基均为保守序列,位于膜内侧的序列比位于膜外侧的序列更保守,并且ABDH12中的螺旋C至螺旋G的蛋白与其他菌株差异明显,是两种新的BR蛋白,序列号为:FJ796897。迄今为止,国内极少有关艾比湖嗜盐古菌的BR蛋白研究的报道,文章可为今后研究同类极端环境中新的物种资源提供素材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嗜盐α-淀粉酶基因进行改造,并探索嗜盐α-淀粉酶的嗜盐特性。【方法】从非嗜盐的大肠杆菌JM109中克隆到一个嗜盐α-淀粉酶基因k6并进行重组表达。通过同源建模,确定Na+结合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并对相应位点进行定点突变。最后对突变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相对于野生酶,突变酶更加嗜盐,其最适NaCl浓度由2mol/L增加到3mol/L,最适pH值为7,最适温度为50℃,酶活力为4 831U/mg,提高近4倍。经HPLC检测,突变酶与2%(W/V)可溶性淀粉反应后的产物为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的混合物。【结论】嗜盐α-淀粉酶基因k6的嗜盐特性与Na+结合位点具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不同部位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3龄中国林蛙的输卵管、卵和去内脏躯体中蛋白持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各龄中国林蛙各部位都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但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输卵管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而其必需氨基酸配比明显最高,卵和去内脏躯体在氨基酸组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随蛙龄变化的趋势不一样,3龄蛙越冬前后各部位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雌雄去内脏躯体对比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台南盐田中嗜盐菌数量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连云港台南盐田中取卤水和底泥样品,以盐(NaCl)为限制性生长因子,采用含4%、12%和25%的NaCl平 板对嗜盐菌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表明盐田中嗜盐菌数量在夏季最多,每毫升卤水中最高为1.4×104个,而在同一季节 每克底泥中嗜盐菌数量高于卤水中约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沧州高盐环境嗜盐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NaCl的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不同培养基从35份采自河北沧州高盐环境样品中分离得到33株中度嗜盐放线菌和13株耐盐放线菌.多相分类研究表明,嗜盐菌株具有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分类特征的多样性,在系统发育上试验菌株分别属于拟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和纤维单胞菌科一新属.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地区高盐环境中嗜盐放线菌主要类群是拟诺卡氏菌属和链霉菌属,另有少量纤维单胞菌科放线细菌;也说明高盐环境是分离新物种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以嗜盐菌为宿主,从山西省运城盐湖湖水中分离出1株噬菌体,经浓缩纯化后用电镜观察其形态,并进行限制性酶切、蛋白组成分析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CJL-7为双链DNA烈性噬菌体,属微小噬菌体科; 其头部为正多面体结构,直径约为80 nm,在其衣壳中至少含3种主要结构蛋白; 该噬菌体含有脂质包膜,宿主范围较广; 低盐处理对该噬菌体的效价几乎没有影响,其活性在30~50 ℃范围内较稳定,在40 ℃时效价最高,在碱性条件下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分离新的嗜盐淀粉酶产生菌,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从广西大学奶牛厂的奶牛粪便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产耐盐淀粉酶的菌株,利用16SrRNA序列对比进行鉴定,经破胞提取胞内总蛋白测定嗜盐淀粉酶酶学性质。【结果】经16SrRNA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阴沟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cloacae)。该菌株是非嗜盐菌株,却能产生一种胞内嗜盐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在NaCl终浓度为4mol/L时,酶活力最强,当盐浓度为5.5mol/L时,仍能保持最高酶活的60%;以MOPS-NaCl配制的1%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时,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5,pH值在4.5~8.5时均能保持60%以上的相对活力;在35~45℃的温度范围内显示较好的稳定性,相对酶活保持在80%以上,但当温度达到50℃时,酶活力急剧下降;Ca2+浓度对酶活力几乎没有影响;EDTA浓度在10~140mmol/L时酶活力变化不大,大于140mmol/L之后,酶活力逐渐下降。【结论】该菌株是在非嗜盐菌株中发现的具有嗜盐淀粉酶基因的菌株,其嗜盐淀粉酶在高盐环境下具有很高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