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8例,按有无2型糖尿病(DM)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onDM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状动脉受累血管及严重程度DM组比nonDM组显著高(P〈0.01)。临床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DM组比nonDM组高(P〈0.05),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DM组比nonDM组显著低(P〈0.01),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除糖尿病外,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1例为试验组,40例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s-CRP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试验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高于对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hs-CRP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探究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将75例患者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35例)。对照组(45例)选自本院健康体检人员。统一检测尿素(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UAER)、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 C)。BUN、Scr、UAER、 Hcy、Cys C水平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P<0.05)。两组中Hcy、Cys C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果(P<0.05)。血清Hcy、Cys C值可随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逐渐升高,联合检测时阳性率更高,可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情评估及诊疗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趾臂指数(TBI)和踝臂指数(ABI)检查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和5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TBI、ABI检查。根据TBI、ABI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指数积分、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TBI、ABI均明显降低,TBI、ABI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负相关(P〈0.01),TBI与ABI仅轻度相关(r=0.62,P〈0.05)。结论:TBI与ABI;相关性不高,联合检测可以更有效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实验组)23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照组)22例,并作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等含量测定。结果:两组总腮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门原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脂、血凝功能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加是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NⅧcHD)患者在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39例NMICH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和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分A、B、C、D4组,与30例健康志愿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的SDNN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D组的SDNN、SDNNindex、rMSSD、PNN5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或B组较C或D组的SDNN、SDNNindex、rMSSI)、PNN50皆豆著降低(P〈0.05);A与B组之间,C与D组之间的SDNNindex、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观察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SDNN是反映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敏感的指标。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较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易引起心率变异性下降,可能具有更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与高血压的相关性,选择25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β2微球蛋白及血糖、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高血压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β2微球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有高血压作为应变量,年龄、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β2微球蛋白等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β2微球蛋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由此可知,同型半胱氨酸、β2微球蛋白水平与高血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使用价值。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30例)。另随机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患者血清Cys-C、Hcy、hs-CRP、mAlb、Cr指标,并对比检测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Hcy、hs-CRP、(mAlb/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ys-C、Hcy、hs-CRP水平及(m Alb/Cr)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Hcy、hs-CRP、(mAlb/Cr)四者单独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和Hcy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血清Cys-C、Hcy、hs-CRP、(mAlb/Cr)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赣南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200例T2DM住院病人,并应用B型超声检查筛选NAFLD病人105例,单纯T2DM患者95例,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等相关指标,分析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0例T2DM患者中NAFLD合并率为52.5%,其中男性(62例)比女性(43例),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T2DM伴NAFLD组患者WHR、TG、HOMA-IR、FINS、ALT、AsT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l〈0.05),而HDL.C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P〈0.05);胰岛素抵抗、TG与中心性肥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赣南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中男性高于女性,脂代谢紊乱明显,其独立危险因素是胰岛素抵抗、TG和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10.
对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H、F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未合并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清G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合并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清GH、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01),两组糖尿病组间血清GH、F水平亦有显著差异(P<0.001、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常熟市中医院老年康复中心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住院病人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77例,从本中心健康体检者中选取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Ⅲ组),测定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Ⅰ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血浆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显著降低,与Ⅱ组无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Ⅲ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TG水平升高,HDL降低(P<0.01)。结论TG升高及HDL的降低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探讨发现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10 mg/0.8 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治疗;其它用药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w和2 w测量血压水平,治疗前、治疗后2 w和4 w检测血浆Hcy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压水平、血浆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 w和治疗后2 w治疗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仍偏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和4 w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2 w和4 w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控制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及血压水平,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选择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组和治疗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发糖尿病。HE染色观察股骨头结构变化;Van Gieson氏染色法观察骨胶原纤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醛糖还原酶(AR)、骨羟脯氨酸(B-HYP)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含量。结果,DM模型组大鼠AR和PTH含量显著增高(P〈0.01),B-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胶原纤维减少,川芎嗪可逆转上述改变(P〈0.01)。结果表明,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结构化强化教育项目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74例随机分为强化教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指导;教育组接受为期3天的强化教育项目,研究时间共12个月。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教育组在教育后6、12个月末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结构化糖尿病教育有助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诺和锐30(A组)和诺和灵30R(B组)治疗4周,以空腹血糖(FBG)控制在6~7mmol/L、餐后2h血糖(PPBG)控制在7~10mmol/L为达标.4周结束时两组均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1)24h血糖最低值(分布):血糖〈5.0mmol/L,A组95%发生于0~3Am;B组80%发生于0~3Am,13%发生于午餐前.(2)24h血糖最高值(分布时段):血糖〉10.0mmol/L,A组100%分布于午餐后;B组47%分布于午餐后,35%分布于早餐后,18%分布于晚餐后.两组血糖最高值及两组血糖〉10.0mmol/L分布于午餐后的百分比两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72h动态血糖监测A组有4人共发生5次低血糖,B组有9人共发生14次低血糖.结论:(1)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T2DM患者应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可较理想控制全天血糖.(2)动态血糖监测显示血糖漂移情况:A组漂移幅度比B组小;(3)A组早、晚餐后血糖控制优于B组,午餐后血糖稍差于B组.(4)A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ngiotensin - converting enzyme, 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L/D)多态性在郴州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病程大于2年的郴州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hypertension,I-IT)、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finopathy,DR)等归类。采用PCR法确定其ACE基因多态性,高分辨彩超测量了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分析了I/D多态性与HT、DN、DR和CIMT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ACE基因型在本组患者中分布为:DD型21.4%,ID型38.1%,Ⅱ型40.5%。3个基因型之间CIMT(P=0.001)、并发DN的比例(P=0.001)和合并HT的比例(P=0.005)有统计学差异。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性别,DD基因型,并发DN和高龄。结论郴州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与HT、CIMT增厚及DN等血管病变正相关。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DD基因型,并发DN和高龄。  相似文献   

17.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7例冠心病患者及2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血清CRP水平,并比较16例行PCI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CRP水平变化。血清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15.74±1.62)mg/L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35±2.52)mg/L,且两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68±2.61)mg/L和正常对照组(2.68±1.16)mg/L,(P<0.01)。同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CRP水平与ACS的临床类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ACS预后的指标;PCI能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管腔内再狭窄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