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全球化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和深刻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引发了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其主要表现为:文化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文化异质化趋势日益上升、文化间的冲突日益激烈、文化间的对话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本质力量的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文化最典型的表现是其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对于中国而言,不论是民族的还是区域的文化,由于相通的内容和共同的运行规律而具有同一性,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内部的民族、地域文化发展形式和程度不同.使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多样性是促进中华文化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陕西民间社火的文化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间社火内部的文化因素并非单一,而是扭锁着社、傩、歌舞、百戏、戏曲等不同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按历史文明的发展逐步累积在社火内部,呈现一种文化“地层”关系.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剥离,并试图对陕西社火的文化属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北京文化史可分为燕文化,幽州文化和京师文化三个不同的时期,其文化可分别概括为地域文化、特区文化和社区文化。燕文化的特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混合体;幽州文化的特征是“胡汉兼融”;京师大化的特征是多元性,多元文化在兼融、混溶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师文化。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的桥梁--文化空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空缺词是由于不同民族对文化理解的差异而反映在语言上的一种符号或语义空缺现象。它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使用该语言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密切相关;文化空缺词又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它留给不同语言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扇窗口。人们通过对其内涵的发掘、研究和阐述,可以增进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使跨文化言语交际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许晖 《咸宁学院学报》2002,22(5):134-135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普通联系,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共性,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在汉字与英文字的起源,字的结构,字词典故,传说中,无不渗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陆文化产生于躬耕垅田的农耕经济,而海洋文化则是发展于通过海洋的商业活动。500年前.海洋搭起了世界真正的桥梁,世界上的大国崛起表明.海洋注定要成为孕育大国的摇篮。“海纳百川”.海洋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开拓、包容和进取,其与大陆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海洋文化开放热烈.强调征服自然和崇尚流动;  相似文献   

9.
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关篮球文化作对比研究,从分析中关篮球文化的差异导致中关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表现有较大不同,两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也有差异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活动现象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步产生,按照荷兰人类学家皮尔森的观点.“文化”这个词。意指一个某种实体.这种实体更多具有了动词的含义,意指一个过程。因此人类产生后。所进行的劳动、交换、分配等一切实践活动都是文化产生的根源。人类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文化的创造。商贸作为人类社会特定群体的活动.它的每个行为都蕴含着特定时期社会成员的文化心态,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所说:“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所以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它不是僵化地单指某种实体.而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的作为与行动。是不同文化主体不断相互互动、背离的过程。这表现在闽台商贸文化上犹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赣鄱文化与“鄱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出“赣鄱文化”一词,并着重探讨了“赣鄱文化”中“鄱文化”的独立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从文脉传承关系角度,提出对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深入研究的必要性。从历史发生学角度,分析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源流关系,并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出发,阐述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的传播继承关系,提出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联动研究对文化、经济、旅游、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汶口文化说明大汶口及其周边地区是远古人类活动的地域。其中泰山曲阜最为耀眼。泰山封禅祭天地形成中国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到天地神祗崇拜的发展和延续。孔子学说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中国农耕社会的伦理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泰山文化和孔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整个农耕社会的主流文化,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其中介便是封建帝王及其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14.
闽南文化区域概念的习惯性使用,招致异地同质文化族群的质疑.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本质一致,但河洛文化超越地域局限,能够为异地同质文化族群普遍接受和认同.河洛文化内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底,外连闽南区域海洋文化之特色,尤在起始根脉上显现文化的本质性,有利于两岸同胞原始文化之认同.故以河洛文化兼容闽南文化的主导研究方向,将具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侗族文化具有女性思维偏向 ,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中形成的 ,体现在侗族的“月亮文化”、“补拉文化”、“前喻文化”中。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7.
巫山地处三峡腹心,历史文化积淀异常丰富。任乃强、邓少琴、袁珂等先生筚路蓝缕,管维良、任桂园等教授发扬广大,致力于"大巫山文化"体系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史上三次大规模的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形态、语言和文学方面。可以说,中国文化延绵数千年,一直发展到今天,翻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李白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李白文化数据库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建设一个功能完备且数据丰富的李白文化数据库,是李白文化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弘扬李白文化之必须,它将会为李白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研究李白文化提供极大方便,并促进李白文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民间文学成为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资源,在这种背景下贵州被发现.贵州在当时中国的文化格局中起到保存和滋养的作用;同时,五四新文化也通过抗战的契机向贵州这种边缘地区扩散.这是贵州文化与五四新文化的一次深具意义的历史性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