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产玫瑰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产玫瑰花干花瓣经甲醇提取,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提纯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山奈酚-7-O-β-D-半孔糖皮蒽(1),山奈酚(2),槲皮黄酮(3),黄杉素-4'-甲基醚(4),(-)-表儿茶素(5),二氢染料木素(6).其中化合物(2)、(3)、(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研究重要中蒙药材红花成分的分离、结构测定和抗氧化活性.从红花中分离鉴定出羟基红花黄色素A(1),6-羟基山奈酚-3,6-二葡萄糖苷(2),6-羟基山奈酚-3,6,7-三葡萄糖苷(3),6-羟基山奈酚-3-芦丁糖-6-葡萄糖苷(4),山奈酚-3-芦丁糖苷(5),山奈酚-3-葡萄糖苷(6),异槲皮素(7),绿原酸(8),紫丁香苷(9),原儿茶酸(10),对香豆酸(11)和8Z-decaene-4,6-diyne-1-O-β-D-glucopyranoside(12).通过LC-MS和NMR分析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水解红花主要黄酮成分得到苷元:6-羟基山奈酚.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黄酮苷元对DPPH游离基的清除作用比其苷类显著增强.因为黄酮苷类可在体内转化为苷元,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6-羟基山奈酚是红花发挥体内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硅胶柱层析,半制备正、反相HPLC、TLC等色谱技术对汉麻花叶甲醇提取液正己烷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到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出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大麻二酚(1),四氢大麻酚(2),大麻二酚酸(3),(-)-α-bisabolol(4),cassipourol(5),次大麻二酚(6),大麻酚(7)。化合物4和5系首次从汉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7),(1β,3α,4aβ,5β,8aα)-4a,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8),rel-(4S,5R,7R,8R,11R)-eremophil-9-en-12,8-olide(9),cyclodebneyol(10),柯拉斯那酸甲酯(11),白木香醇(12)和4-表-15-羟基菖蒲螺烯酮(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81.23 ± 2.83、39.55 ± 3.75和72.63 ± 2.87 μmol·L-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东紫苏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达右松脂-15-烯-8β,12β-二醇(1),表没食子儿茶素(2),小麦黄酮(3),金合欢素(4),槲皮素(5)和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聚酰胺、硅胶柱色谱,结合溶剂分配及重结晶技术,从芦荟叶液汁的浓缩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种蒽醌类化合物,经综合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i cion)、大黄酚 (chrysophanol)、大黄素 (emodin)、大黄酸 (rhein)及一个自然界新发现的化合物:1,8-二羟基-9,10-蒽酮3-甲基-(2羟基)丙酸酯 (1,8-d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methyl-(2-hydroxy)propionateester)。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根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C_(18)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对仙茅根茎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 6-二甲氧基苯甲酸(1)、咖啡酸(2)、原儿茶酸(3)、orchioside B (4)、curculigoside C(5)、orchioside E(6)、丁香酸(7)、hemsleyanumoide(8)、丁香酸葡萄糖苷(9)、绿原酸(10).其中,化合物6为1种新的酚苷类物质,命名为orchioside E,化合物2、8首次在仙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油瓜(Hodgsonia macrocarpa)全株植物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C18等色谱方法对油瓜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及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油瓜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2,6-Dimethoxy-4-methylphenol(3)、蔗糖(4)、葡萄糖(5),用自由基清除率实验检测化合物的氧化性.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和3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新鲜霸王鞭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1H NMR和13C NMR的方式鉴出其结构分别为蒲公英赛醇(1),大戟醇(2),木栓酮(3),乙酰表木栓醇(4),西米杜鹃醇(5),α-菠甾醇(6),山柰酚-3-O-α-L-鼠李糖甙(7),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8)。化合物4,5,7,8为首次从霸王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华剑角蝗肠道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1,10-dihydroxy-8-methyl-dibenz[b,e]oxepin-6,11-dione(1),大黄酚(2),柳胺酚(3),邻乙酰氨基苯甲酸(4),3,5-bis-(4-hydroxyphenyl)-pyridine(5),对羟基苯乙酰胺(6),烟酸(7),环(丙氨酸-异亮氨酸)(8),环(丙氨酸-亮氨酸)(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流苏花的化学成分。综合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从流苏花中共分离的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酚(1)、连翘苷(2)、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4)、乌苏酸(5)、齐墩果酸(6)、异香兰酸(7)、3,4-二羟基苯甲酸(8)、3,4-二羟基苯乙醇(9)。上述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流苏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和化合物5~9为首次从流苏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细叶石仙桃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细叶石仙桃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细叶石仙桃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6种化合物分别是1,5-二羟基-2,7-二甲氧基-9,10-二氢菲(Ⅰ)、佛手柑内酯(Ⅱ)、甲氧基欧芹酚(Ⅲ)、异香草酸(Ⅳ)、阿魏酸二十六酯(Ⅴ)和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Ⅵ),且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利用硅胶柱色谱对新鲜狼毒大戟地上部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2-去氧佛波醇-13-十六酸酯(1),没食子酸乙酯(2),槲皮素(3),没食子酸(4),东莨菪内酯(5),七叶内酯(6),β-谷甾醇(7).全部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狼毒大戟地上部分得到,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种柱层析手段对新鲜云南产日本甜柿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借助于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有机波谱学手段的方法,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刺五加苷E(4),长寿花葡萄糖苷(5),熊果酸(6),齐墩果酸(7).其中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柿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东北岩高兰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东北岩高兰的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豆甾烷-4-烯-3-酮(1),叶绿醇(2),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3),β-谷甾醇(4),熊果醇(5),3β-齐墩果醇(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萃取及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紫杉醇(Ⅰ)、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Ⅱ)、(3E,7E)-2,α10,β13α-三乙酰基-5,α20-二羟基-3,8-断紫杉烷-3,7,11-三烯-9-酮(Ⅲ)和7-表-紫杉醇(Ⅳ),其中化合物(Ⅱ)首次从南方红豆杉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分心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核桃分心木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醇(1)、2-乙氧基胡桃醌(2)、二氢槲皮素(3)、柚皮素(4)、儿茶素(5)、β-谷甾醇(6)。结论:分心木中富含酚性成分,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思茅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思茅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运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中压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脂醇(1),罗汉松树脂酚(2),(7S,8R)-3′,4,9,9′-四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3),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二氢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3,4-二羟基苯甲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小鼠血和脑组织中Δ9-四氢大麻酚(Δ9-THC)和大麻二酚(CBD)的检验方法。方法:在空白血和脑中加入5μL氘化Δ9-THC(10μg/mL),平衡20min,边涡旋边滴加2.5mL冷的乙腈,离心15min后,使液固分离,在-20℃下放置过夜,让乙腈层与水层分开,移出乙腈层,氮气氛下挥发至干,用0.1mL甲醇溶解,高压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分析,标准曲线采取空白小鼠全血和均质脑浆制备,内标氘化四氢大麻酚作为质量控制,分析目标物和内标峰面积比进行定量。结果:慢性给药小鼠身体内THC含量高于一次性给药的小鼠,尤其在小鼠脑组织中差别较大,血中四氢大麻酚含量在两组小鼠实验中差别较小。当给小鼠注射相同量的CBD和THC时,THC的含量几乎不受CBD的影响。但当给小鼠注射的CBD的量增加到THC的10倍时,CBD对THC的含量有影响。大麻植物中CBD的含量非常低,因此,可以不考虑CBD对THC的影响。该分析方法体现了色谱分离和质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性分析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也避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分离得到的大麻酚类化合物进行衍生过程的繁琐。  相似文献   

20.
采用MCI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半育耳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MS、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半育耳蕨体积分数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2R, 3R-3, 5, 6, 7, 8,4′-hexahydroxyflavane(1)、(-)-表儿茶素(2)、(+)-epicatechin(3)、arachniodesin A(4)、4β-carboxymethyl-(-)-epicatechin methyl ester(5)、eriodictyol(6)、daucosterol(7)、3, 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8)、圣草酚7-O-β-D-(6′-甲酯基)-吡喃葡萄糖醛酸苷(9)、圣草酚7-O-β-D-(6′-乙酯基)-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耳蕨属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5和6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_(50)分别为(26.2±1.9)、(32.6±2.5)和(51.5±3.5)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