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华北油田目前已进入中后开发期,油层水淹日趋严重,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因此,在老区、老井中寻找一些隐蔽性油藏、低阻油气层、薄油层和水淹程度低的潜力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测井解释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工作路线,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计算模型,重新完善解释标准,筛选出一批潜力层.实施后获得高产油气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描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及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二连地区哈南油田的实际地质情况,把该区油层水淹分为六种类型,结合油层水淹后储层性质的变化,从地球物理测井参数响应入手,通过哈南油田 200 多口测井资料的水淹层解释,分析和总结了哈南油田各类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水淹层解释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相似文献   

3.
呼和诺仁油田砂砾岩储层岩石孔渗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明显,造成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淹呈现非均质特点,水淹过程中流体性质及孔隙结构发生复杂变化,给测井评价造成极大困难。根据水驱油理论提出邻井间电阻率对比下降率定性划分水淹级别,以及研究水淹层含水饱和度、含水率、驱油效率、油水相对渗透率等测井解释参数,形成定量测井解释评价方法,以达到提高解释水淹层精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84块S^43Ⅱ油组小层油藏实际应用,处理区块开发期120多口井相应水淹层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油藏及剩余 油参数。  相似文献   

5.
利用测井资料和神经网络方法技术,研究沈84块高含水开发后期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采用过滤电位校正后的自然电位及水样分析资料计算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并与相应地层孔隙度、泥质含量、深探测电阻率组合,研究出参数分析方法和解释模型.经区块开发后期20多口井主要目的层段水淹层计算和评价处理,反映出该区块东部主河道砂体为主要含油砂体,储层厚度大,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油层单位面积储量及单井控制储量比较大,致使这部分断块沙三下主要油层组已进入强水淹或趋强水淹状态.文中列举了相应井段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纵向分布,为该区块沙三下综合治理和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稠油由于粘度大,需要采用热采工艺进行开发。热采稠油藏测井解释具有自身特点,总结分析地层吸汽状况与测井解释孔、渗、饱及水淹状况的关系,搞清热采稠油藏测井解释特点,分析稠油水淹程度与电性、物性、层厚及层内位置之间的关系,对提高解释符合率,指导开发方案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哈南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二连地区哈南田的实际地质情况,把该区油层水淹分为六种类型,结合油层水淹后储层性质的变化,从地球物理测在数响应入手,通过哈南油田200多口井资料的水淹层解释,分析和总结了哈南油田各类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水淹层解释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相似文献   

8.
孤东油田七区中水淹层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孤东油田七区中测井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水淹层的定性判别模式。利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建立了多种地质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利用灰色判别技术制定出有效厚度和夹层厚度的确定标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不同沉积韵律储层的水淹地质特征,认为不同沉积韵律储层的岩性、物性控制了储层的剩余油分布.以密闭取心井资料为基础,以油藏条件下水驱过程储层水淹导电机理为指导,引入岩石物理相分析技术,应用电阻率下降法建立了水淹层测井解释标准,通过含水率计算定量判断水淹级别.此评价方法适用于高含水后期的砂泥岩储层的水淹层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的地质特点,以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取心、岩电、测试等分析资料,应用测井多井解释技术,建立了克拉玛依油田二中区砾岩储层参数解释模型,进而评价该油田二中区、二西区和红山嘴区块的砾岩水淹层。水淹级别按六级划分,其综合符合率达80%以上,解决了水淹层的精细描述问题,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增储挖潜、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孤东油田七区中水淹层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孤东油田七区中测井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水淹层的定性判别模式。利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建立了多种地质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利用灰色判别技术制定出有效厚度和夹最度的确定标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已到了高含水开发期。高含水期,对厚油层挖潜实施三次采油技术要求细分层精细解释,二次加密调整的对象转向薄、差层。实质上,油田面临的是薄差油层水淹解释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变化,可以根据油层的电性特征识别和解释,但由于薄层的单层厚度小,泥质含量高,砂泥互层多等特征,使得测井曲线难以反映小层的特征。通过响应函数对测井曲线进行预处理来提高测井的纵向分辨率,从而达到提高薄差层水淹解释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常规测井资料,将平方王油田滩坝相沉积储层地质条件约束、岩心刻度及动、静态相结合,进行了细分层原则下的多学科综合水淹层测井建模和评价。对427口井水淹层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实际处理,解释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可靠性和推广价值。根据单层试油、试采生产的动态资料,按产水率±5%进行检验,水淹级别判别符合率为80.25%.同时,对9口新井进行了现场检验,其符合率为77.8%.  相似文献   

14.
神经网络技术在测井相分析及水淹层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测井相分析和常规测井资料定性识别水淹层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勘探阶段的探井进行了沉积相识别,并对油田开发阶段的水淹层进行了级别划分.对长庆、大港等油田的4口探井进行了测井相分析,并对20多口开发井的单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测井中.  相似文献   

15.
神经网络技术在测井相分析及水淹层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测井相分析和常规测井资料定性识别水淹层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勘探阶段的探井进行了沉积相识别,并对油田开发阶段的水淹层进行了级别划分,对长庆,大港等油田的4口探井进行了测井相分析,并对20多口开发井的单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测井中。  相似文献   

16.
“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刊通讯员西安石油学院与辽河油田联合研制的“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分布分析系统”通过评审验收。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该解释系统在辽河沈84块、中原文33块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油藏描述...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油田开始使用注水开发,而且已经步入到高和特高的含水开发阶段.我国的油田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油田最高国家之一,并且其储存量占总量的五分之四以上.在油田测井解释技术中,水淹层的测井资料也在不断完善,促使产量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8.
王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5017-5019,5047
目前孤东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油田后期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在此阶段,定性定量评价油层的水淹状况,对寻找剩余油,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就显得愈加重要。从数理统计学出发,形成了一套基于多种测井资料的定量划分水淹层级别的解释方法——灰色关联判别法。该方法克服了以往用单一测井曲线及邻井生产数据判别水淹层的局限性,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判别水淹层级别,对寻找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富集区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和区域建模方法,建立了孤岛油田中一区不同开发期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校正后的自然电位曲线计算地层的混合液电阻率,提高了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对孤岛油田中一区的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量评价.经实际试油资料验证,水淹层分级定量解释符合率达80%,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和区域建模方法,建立了孤岛油田中一区不同开发期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校正衙的自然电位曲线计算地层的混合液电阻率,提高了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对孤岛油田中一区的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量评价。经实际试油资料验证,水淹层分级定量解释符合率达80%,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