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蜀语》从实际语言出发,忠实记录了大量的明末蜀方言词语,包括形、音、义三方面的内容;考察了一部分蜀方言词语在辞书中的记载情况以及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考证了一部分蜀方言本字并辨析了相关的文字字形。《蜀语》是研究明末蜀方言的重要资料,其断代断域的方言记载和研究模式对后代的方言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邓红莲 《科技信息》2009,(30):I0124-I0124
服装商标必须印制在服装上,选择词语时自然受到一定的字数限制。而它的语言又属于汉语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汉语构词法的制约。服装商标名称语言构成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形式:词和短语。就汉语构词法而言,它的规则主要体现在音节数量和结构形式两方面,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其词汇特征,词汇具有古今兼容性,中外灵活性,造词随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俗文》方言词语汇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俗文》是东汉服虔所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当时的方俗词语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在词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俗文》不但具有共时性,它其中的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方言里仍广泛使用,具有历时承继性。文章选取了6个《通俗文》的词语,解释它们的意思,重点考察它们在汉语方言里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考察和比较历代古籍文献中著录的古巴蜀方言词语在现代四川方言中的存留情况,由此探寻四川方言与古巴蜀土著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明代早期白话材料,《三遂平妖传》是研究近代汉语尤其是明代汉语不可多得的资料,在汉语词汇史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全书语言质朴,主体上是流畅自然的明代口语,很多语言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三遂平妖传》中有一些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新兴词语。这些新兴词语,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新兴词语的抉发和阐释,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编纂修订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作为四川方言的一支和西南官话的代表,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北京话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李伯清却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四川方言之所以单列出来成为方言的一种,自然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从词汇角度出发,以李伯清"假打"评书为语言材料,研究独特的四川方言词汇系统,特别是老成都话中的特色词汇,并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以达到推广普通话,展现四川方言独特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作为人类趋于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语言上的自我保护机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折射出不同地区的语言特征与风俗习惯,将前人积累的语料进行整理,从使用目的上将四川方言委婉语上归为趋吉避凶与避俗求雅两类,探寻四川方言委婉语的生成方式,结合实例阐释四川方言委婉语生成的语音、词汇、语用手段。认为四川方言委婉语的生成更依赖于词汇手段,多采取反义构成吉祥语的方式实现委婉表达。  相似文献   

8.
《朱子语类》叠置着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反映了"言语意义←→语言意义"的动态演变。师生即时问答所用词语具有"文白并用雅俗交融、词语运用灵活多变、词语的联想和形象色彩、注重义理包容释道、南方地域方言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小说的武汉方言部分基本词、詈辞为例,考察池莉小说词语的汉味特征。作为武汉作家,池莉对武汉方言是熟悉的。要描写武汉草根阶层话语的原生态,池莉不得不在小说中高频率运用方言词语。于是,池莉小说的武汉方言词汇,为研究武汉方言、武汉地方文化保留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池莉小说的武汉方言词语的高频率运用除了具有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学价值,更有其生态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绰号为切入点对武汉作家池莉的小说进行语用考察。认为池莉小说绰号具有深层动因,语音上具有浓郁的武汉方言色彩、音节结构以三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出现语流音变现象;语法上,多用派生构词法,以偏正结构为主;语义上,通过引申或比喻,绰号的意义更加丰满,从而凸显人物特征,制造幽默、讽刺效果;语用上,体现经济原则、得体原则、背言式原则,标志人物特征、身份。从语用学角度对池莉小说的绰号现象进行思考,对武汉作家作品语体的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歧路灯>词语汇释》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路灯》是清李绿园用河南方言创作的一部长篇白活小说,书中记载了丰富的河南方言口语词汇,河南大学张生汉教授出版了阐释《歧路灯》方言词汇的专著《〈歧路灯〉词语汇释》,收词较完备,但小说中“古董”、“费气”、“厮跟”等词在今洛阳等地方言中仍频繁使用,张教授的专著中却并未收录,现试做补充.  相似文献   

12.
<正> 东北方言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的主要部分,是作为普通话词汇基础的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北方言词语的收集、研究,无异会对北方话及普通话的词语研究提供帮助。目前能看到的东北方言词典有《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浩光、张大鸣编,李赓均审定,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和《东北方言词典》  相似文献   

13.
瑶语构词法的研究,近年来渐为学者所注意,但对瑶语构词法的专文论述,特别是瑶语形态构词方式及其规律的研究至今亦未多见。我们根据手头的材料,作了一些分析和讨论,着重描写瑶语构词法的特点。美国语言学家伯尼尔(P?rnell)先生来广西访问时同舒化龙等同志谈及这方面的瑶语问题,我们谨以此作答,并请伯尼尔先生和其他瑶语研究者指正。从瑶语勉方言、金门方言、标敏方言和召民方言①的构词法来看,我们归纳起来有五个主要的构词特点。现分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研制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的原理,基于"现代蒙古语青海方言乌图美仁土语语音声学参数库",使用实验语音学、实验音系学的理论,对乌图美仁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的第一共振峰、第二共振峰(F1、F2)进行较系统的声学分析,并在绘出其声学元音图、声学格局图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蒙古语青海方言乌图美仁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实验得出现代蒙古语青海方言乌图美仁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音位有//、/e/、/i/、//、//、/o/、//、//、/y/等9个音位.  相似文献   

15.
万州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成渝方言片的万州话点.本文从构词法的角度,对万州方言词语的内部构成进行描写,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揭示了万州方言词语的内部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6.
唐张文成的《游仙窟》语言通俗浅易,是研究唐代口语的珍贵语料。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就收有此文,并说:"唐人口语,尚赖此略存。"早在20世纪80年代,郭在贻先生就解释了《游仙窟》中"狐玉"等30多个词语,但后人对该文词汇涉猎不多。不揣浅陋,补充解释《游仙窟》中的4个词语,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金瓶梅词话》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从中发现188个东北方言现在还在使用的方言词语和34个近似东北方言的词语,为认为《金瓶梅词话》中含有北京官话成分的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基于前学的研究和笔者的考察,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金瓶梅词话》所使用的语言,是16世纪北方通语。  相似文献   

18.
列举闽中方言与客家方言的关系词,它们有的是词汇横向渗透的结果,有的则反映了词汇发展的不同方向和阶段。从其中的各个类别还可以看出这些关系词与赣方言、粤方言词语相同或相似的基本情况,粗显南北方方言的词汇差异。  相似文献   

19.
苗瑶语的多音节词在单音节化过程中,有些方言、土语中没有变成单音节的词,其前音节要么变化为跟其他词的前缀一样(“前缀化”,preffixalize),要么“词汇化”(lexecalize)。由于它们位于多音节词的前面,反而变得好像“没有虚化的词汇”一样,其实它们是由没有意义的音节变化的词汇。  相似文献   

20.
明代莆田人姚旅的《露书》是一部当地人记当地事的最早的类书,其学术和史料价值已引起学者的关注。简考姚旅的生平及其《露书》成书过程,并从其记录考证方言词汇和方言语音两个角度,重点探讨《露书》在方言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