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西毛南族传统信仰地方保护神三界公,三界庙是供奉三界公的庙坛.三界庙是毛南族分龙节不可分割的空间要素,也是分龙节重最要的历史遗存,以及分龙节文化最重要的物化表征之一.目前,广西毛南族地区的三界庙已基本无存,从分龙节保护的完整性、原真性、可持续性出发,亟须采取保护古三界庙遗址,规划建设新三界庙暨分龙节博物馆、分龙节文化景区,依托三界庙举办群众文体活动、分龙节民俗活动,对三界庙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等措施,保护和开发利用三界庙.  相似文献   

2.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酿酒历史悠久,酿酒技艺颇具特色。该文通过田野调查较完整地记录了广西都安三合毛南族米酒传统酿造技艺,共有十二道工序,具有一定的地方性、民族性和特色性。同时,该米酒广泛地参与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仪礼节庆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俗与文化事象。该文不仅对进一步挖掘毛南族米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价值内涵有所助益,也是研究毛南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肥套”是毛南族人将感恩与祈求融合一体的傩愿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其复杂性体现在其仪式、造型艺术、师公唱本、舞蹈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烙印着毛南族人历史记忆、民族信仰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时期,广西文化与中原文化就开始有了一定的交流。灵渠开凿之后,对广西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广泛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交流、商业文化交流和教育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在双方的交流中广西文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毛南族是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仅有三万余。长期以来,毛南族与汉、瑶、苗、水,侗、仫佬等兄弟民族毗连杂居,和睦相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建设祖国的边疆,为创造我国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南族民间传说就大量记载了毛南族与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发展这一历史事实。当我们读罢这些作品,掩卷沉思,便会深刻领悟党的民族政策的英明正确,更清楚地认识到,搞好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毛南族花竹帽制作工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竹帽是毛南族青年的传情之物,是毛南族的象征,被誉为毛南族的"族宝".花竹帽这项传统手工艺如今濒临失传.作者对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古周村花竹帽编织工艺和技术进行了考察研究和记录整理.  相似文献   

7.
从毛南族肥套仪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元素入手,通过毛南族仪式的呈现理念与呈现方式,探讨毛南族对于仪式的态度及其成因,以及仪式的文化象征,从而揭示毛南族的仪式文化心理,以及这种文化心理对于毛南族传统宗教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人类学变迁理论来阐述毛南族花竹帽社会文化功能的变化,及花竹帽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赋予的使命和意义,展示了毛南族花竹帽文化的生命力,说明历史上社会的变迁使毛南族花竹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嬗变,与此同时,当地政府正在努力地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研究室与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系合作,剑桥大学人类学系设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濒危传统工艺调查研究"项目,资助广西民族大学调查5种西南少数民族濒危传统工艺,吕洁研究的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即是其中之一.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吕洁经过充分考虑,选择既具地方民族特色,又是花竹帽编织技艺的代表地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叙述“求花还愿”仪式的表现形式,追溯其起因及其还愿礼俗中的新旧交替现象,展现毛南族传统文化的宗教陈迹,显示具有崭新内涵的社会风俗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科研方法,对贵州地区毛南族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的历史来源和生存状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南族传统的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等民间活动历史悠久,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具有较高的娱乐健身和观赏价值,它深刻地再现出贵州毛南人民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民族文化变迁的轨迹。由于受到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毛南族传统的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等民间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上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原生态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佯僙人是毛南族的一个支系,对其历史文化的记载和研究都非常少。观察佯僙人的丧葬活动,通过分析和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文章提出了佯僙人的丧葬仪式反映了其祖先的迁徙历史的观点,认为佯僙人系从广西柳州地区迁移而来,在历史上曾经和汉族有过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广西百色田阳县布洛陀文化旅游节为个案分析对象,从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的审美文化创意、审美文化特色、审美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文化分析,以期从中探寻出布洛陀文化旅游节文化产业的特色及举办成功的原因、价值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认同》的中篇,继上篇“族群的自我认同”后,本篇从语言文字、节庆、礼仪、生产习俗、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论述了族群间的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和节庆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不管是传统民俗中的公众节日,还是属于个体人生中的节日,酒已成为了节日庆贺必备的"文化道具",成为节庆习俗文化的构成。因此,酒类广告语充分利用了酒在我国传统节庆中特殊文化地位的商业价值,把节庆作为诉求的基本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居住在滇桂交界的高裤脚白彝的民族文化与其他地区彝族文化有较大区别,跳宫节是其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宗教祭祀、金竹崇拜、铜鼓文化、葫芦笙文化、民间歌谣等丰富的文化因素.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文章对跳宫节进行了细致的民俗志写作,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和保护高裤脚白彝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人们需要节日是因为节日可以调适社会群体的生活,广西11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中可资利用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广西在旅游开发中可以直接利用节日期间的民俗风情、民俗工艺品、民俗民艺表演,使之成为旅游者愿意消费的旅游产品;可以以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为主体,综合运用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使其汇聚在一起,让节日显得更加五彩斑斓,可以推出原汁原味的节日民俗动态性、参与性旅游产品。以民俗旅游的大市场需求为载体,把广西少数民族珍贵的节日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拦街福是具有鲜明温州特色的大型民俗节日。其雏形出现在清初,清中后期盛行,至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初以春祈、禳灾、求吉的民间信仰为主线,继而融入文化娱乐和商贸活动,并且吸收上巳节、花朝节民俗,最后发展成为集信仰、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复合性民俗活动。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此俗衰微。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对此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多次成功举办拦街福,现已成为该市每年旅游节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9.
张濛 《开封大学学报》2013,(2):12-13,28
清明节作为我国一大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清明节俗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清明节传统习俗,真正了解该传统习俗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清明节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嵌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他在中国游历九年多所见闻的唐代社会生活,节日习俗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该书所记载的节日有除夕、元旦、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三月三、五月节、中元节、立秋、冬至等。他还将中国节日与日本节日加以比较。他对新罗侨民八月十五节的记述尤为引人注意,并引起了中秋节源头之争。所记节日生活都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亲身见闻,真实可信,细节丰富,是研究唐代节日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