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ρ~0→π~+π~-衰变的么正计算及其衰变率和ρ~2极化插入的关系.ρ~0极化插入的虚部是用维度积分的方法来计算.极化插入虚部的计算方法是普适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QHD理论、导出了π、ρ介子和σ、ω交换图对相对论光学势虚部的贡献。这些解析表达式可直接用于数值计算并同实验结果对照。  相似文献   

3.
用标准σ-ω混合方法所构造的介子介电函数,计算了核物质中σ,ω介子的集体激发能谱,并考虑ρ°-ω混合对色散关系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用从头算自洽场方法在3-21G水平上研究了丙酮在n→π^*激发单态(S1(n,π^*))势能表面上的光解反应。优化出的反应场S1(n,π^*)态的丙酮分子的几何构型偏离C2v对称性的基态构型,即O原子弯出3个C原子的平面39.3°,且甲基的旋转角度为50.5°。该结论与实验的结果取得了一致。该反应途经一个C1对称性的过渡态而分解为一个n→π^*激发态的乙酰基和一个基态的甲基。计算的反应活化位垒和垂  相似文献   

5.
用两种方法计算了核物质中π介子传播了的极化插入。通过计算π介子的色散关系,发现在低动量转移区相对论与非相对论的差别很小;πNN的膺标量与膺矢是一矢量耦合之间的差别即使对大动量转移区也很小;在所有情况下,没有π凝聚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用QCD因子化和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B^-→π^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格点色动力学的强耦合展开方法和pade′近似,计算π和ρ介子衰变常数比f_πm_ρ/f_ρ,得到与实验相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用两种方法计算子核物质中π介子传播了的极化插入.通过计算π介子的色散关系,发现在低动量转移区相对论与非相对论的差别很小;πNN的膺标量与膺矢量耦合之间的差别即使对大动量转移区也很小;在所有情况下,没有π凝聚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9.
在微扰QCD框架下,研究了B~(0,±)→ρ~0(ω)π~(0,±)→π~+π~-π~(0,±)衰变过程中ρ-ω混合效应对CP破缺的影响.由于产生了大的强相角,当π+π-的不变质量在ω共振区域,CP破缺获得了极大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假定有质量的组分胶子是介子的构成子之一的基础上,根据Lorentz群与SU(Nc)色群的分析,构造了基态J^p=1^-介质的波函数,分析了基态1^-介子中ρ^±,κ^±,ρ^0,ω和φ介子的磁矩阵与自矩与自旋结构)即夸克,反夸克与组分胶对介子自旋的贡献)得到了关于ρ^±,κ^±介子的磁矩和自旋朗德因子g。的限制条件以及关于基态1^-介子各组成子(夸克,反夸克或组分胶子)所携带的介子自旋的份额r的  相似文献   

11.
在Eikonal多次散射的框架下,分析了入射能为164MeV的π介子在^14C上的弹性散散射的最新的实验数据,理认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强子、电子对撞机LHC和Belle-Ⅱ上的重味物理实验,详细研究了B~*→DD~*、Dρ~-、DK~(*-)、πD~*和KD~*等非轻衰变.采用简单因子化方法计算了这些过程的衰变振幅,并利用BSW模型计算了和这些过程相关的形状因子,进而给出了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和极化分数.从数值结果来看,B_q~*→D_qD_s~(*-)和D_qρ~-衰变有比较大的分支比,数量级高达10~(-8).因此,这两个过程将有望较早地被LHC和Belle-Ⅱ实验所观测到.  相似文献   

13.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文献中曾利用积点近似方法,计算了ω,ρ,K~*粒子的各种衰变方式的衰变率,但在这些文献以及其他文献中,对ω,ρ,K~*粒子的“π介子+电子对”衰变方式,(ω→π~0+e~++e~-,ρ→π+e~++e~-,K~*→K+e~++e~-)的衰变率均未进行计算。表面看来,对这些过程应该存在两个电磁顶点,同时末态为三个粒子,所以衰变率应该  相似文献   

15.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s(*)ω0和B+→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在这些衰变道中,对于末态包含两个矢量介子的衰变,径向激化的贡献是主要的,并且大于80%;而两个横向激化的贡献是被rDs(*)、rρ(ω)的幂次压低的.  相似文献   

16.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x^(*)+ρω^0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在这些衰变道中,对于末态包含两个矢量介子的衰变,径向激化的贡献是主要的,并且大于80%;而两个横向激化的贡献是被rDs^(*),rρ(ω)的幂次压低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 QCD因子化和光锥 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 B- →π0 π- 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 ,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  相似文献   

18.
利用等效的Dirac Brueckner Hartree-Fock方法,即用密度相关的核子-介子耦合常数在相对论平均场近似下,考虑了ρ介子的密度依赖行为,研究了有限核的性质。重新构建一组σ和ω介子密度依赖的耦合常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ρ介子密度依赖的耦合常数,计算出双幻核16O,40Ca,48Ca,208Pb,所得到的每粒子平均结合能及电荷均方根半径更好的符合实验值。采用这套耦合常数,系统地计算了O,Ca,Pb,Zr核的基态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着重讨论了ρ介子的密度依赖性对Ca和Pb同位素链核性质的影响。考虑ρ介子的密度依赖性计算的有限核性质比没考虑的结果要好,尤其是对不对称核更明显。这套耦合常数不仅能很好的描述稳定核的性质,而且有利于对远离β稳定线核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QCD因子化和光锥QCD求和规则非微扰方法系统地计算了B-→π0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采用引入电场微扰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聚炔烃H-(C=C-)n-H(n=1-24)的电子极化率,讨论了聚炔烃分子的单位极化率α^T/n和α^T/n随碳链增长的变化规律,并将聚炔烃电子的极化率与多烯烃的电子极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聚炔烃单位极化率小于多烯单位极化率,而分子极化率由π-电子所占比例是聚炔烃大于多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