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在中国的新经济中的地位非比寻常,而柳传志一手经营的联想品牌也是中国IT圈的一只领航的大船。2001年,柳传志将淡出联想电脑,令柳传志能安心将自己苦心经营的电脑业务和盘交出的,就是这位个子甚高,但略显单薄的年轻人——杨元庆,2月13日,联想公布第三财季的业绩,杨元庆信心十足地说:“联想今年的电脑销售目标是250万台。” 杨元庆十分感激柳传志,在他眼里,柳传志是计划体制过度到市场体制中最出色的管理者,“因为他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市场与计划之间的矛盾,非常成功地解决了体制问题,让我这些年轻人能够尽情发挥我们的能力。”一提起柳传志,杨元庆的双眼尽是感激和崇敬。或许是报答柳传志的知遇知恩,杨元庆一到联想,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智。1994年,29岁的杨元庆就成为了联想PC部的总经理,掌控了联想的命脉。  相似文献   

2.
尽管只是理论上存在着柳传志逆向接班的可能,但我们真的不希望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成为现实。3年前长虹所发生的一幕至今让每个关心中国企业成长的人都唏嘘不已,而以柳传志和杨元庆的胸怀,以今日联想的体制,断不应该走到这一步。 本文节选于作者最新出版的新书《联想真相》,原文标题为《柳传志逆接班杨元庆》:本刊刊载此文,更多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对于本文提到的观点和一些结论,本刊并不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3.
联想9700万的亏损之下,柳传志毅然复出,再次联手杨元庆组成"黄金搭档"。金融危机的国际环境,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在为这名中国IT鼻祖击掌呐好之时,我们也不仅为柳传志捏一把汗。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4月20日,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联想帅旗,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杨元庆用“10亿港元纯利”证明了自己的业绩与实力。不久前杨元庆又向外界透露了联想今后业务发展的三大走向:一是信息终端服务,通过PC机、掌上电脑、无线通讯、家庭数码产品等构建信息终端平台;二是后台产品业务,如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三是IT服务业务,主要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咨询、应用、网络建设、维护等各种服务,其目标是向国际大型IT企业迈进。而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强调:“联想交班交得好。杨元庆有闯劲。我习惯于踩20步再跑,杨元庆是踩5步就跑。其实,把路踩得过实也是危险。他的部署和运作我还是很有感触,有眼光。”  相似文献   

5.
科技专家并非不能成为管理专家,但做到这点的前提是,科技专家为自己确立进修人文的标杆。联想的杨元庆、神州数码的郭为,多少已经证明这种发展完全是有可能的。最近在普通市民中针对“科技”一词进行了“联想测试”,结果我们获得的相关词汇包括四组:“先进”——包括先进的、前卫的、时尚的、创新的、高水平的、突破的、进取的、优势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1,(Z1)
构SAP公司咨询顾问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他说:“像这样仅花4个月的时间在9个地域同时上线的ERP项目,不仅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可以说,这是联想神州数码年轻的总裁郭为领导下的一次成功运作。 作为联想集团的新一代领导者,在郭为的创业经历中,关于联想汉卡获奖的故事在业界广为流传。 时间得追溯到12年前。 还在郭为担任联想公关部经理的时候,适逢国家科技进步奖揭晓,联想汉卡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样的成绩在总裁柳传志看来,当然不能够满意;因为联想汉卡无论从所创的经济效益,还是实现的产值来看,都已达到了一…  相似文献   

7.
2002年2月11日,杨元庆行使认股权,以每股2.876港币的价格,增持联想股票75万股,令持其股量增至620万股,杨元庆所持股票和联想75亿813万股的总股本相比,可谓九牛一毛但杨元庆每每还是将自己说成是联想创业者,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凭什么这么说?——题记  相似文献   

8.
布局电子政务是神州数码的战略性步骤 2000年联想整合内部资源主动应变,自大联想分拆出神州数码。从那一天开始,神州数码就被柳传志称为肩负着联想的未来。2002年,郭为率领下的神州数码实施战略转型,从硬件分销,大手笔进军软件和服务领域,高调打出“IT服务中国”的旗帜。成立电子政务兵团,神州数码易政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就是神州数码软件布局的重要一步。神州数码易政刚一成立,挟多年良好的政府关系和相关业务,神州数码就在《互联网周刊》的电子政务100强的排名中名列榜首。这个兵团的领军人物就是本文的主角——董志刚。  相似文献   

9.
布局电子政务是神州数码的战略性步骤 2000年联想整合内部资源主动应变,自大联想分拆出神州数码.从那一天开始,神州数码就被柳传志称为肩负着联想的未来.2002年,郭为率领下的神州数码实施战略转型,从硬件分销,大手笔进军软件和服务领域,高调打出"IT服务中国"的旗帜.成立电子政务兵团,神州数码易政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就是神州数码软件布局的重要一步.神州数码易政刚一成立,挟多年良好的政府关系和相关业务,神州数码就在<互联网周刊>的电子政务100强的排名中名列榜首.这个兵团的领军人物就是本文的主角一董志刚.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设备永远都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联想未来业务模式是设备+云服务,设备是放在前面的,这也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未来的设备要与云进行无缝连接。"——谈及联想是否依然以设备为主时,杨元庆如此说道。  相似文献   

11.
《科技智囊》2005,(7):33-33
惜别联想,柳传志连称放心“我向关心联想的人说一声再见。“6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柳传志满怀感激地挥别了他奋斗了20多年的公司。他表示此次是完全退出联想集团而专注于资本运作。作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其董事长一,职一直由柳传志担任。  相似文献   

12.
夏雨 《创新科技》2005,(1):36-37
2005年1月8日,联想集团新任董事长杨元庆正在和专程抵京的美国IBM公司高级副总裁、新联想CEO史蒂芬·沃德一起,勾勒着新联想的新蓝图。两位企业巨子谈笑风生,他们似乎还在分享着一个月前那场振聋发聩的并购案带来的喜悦。卸任的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也感慨万千。“当初我们决定做PC的时候,别说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就连与IBM合作生产PC,我们都没敢想。”他怎么也忘不了16年前,联想找到了AST公司,商量做“AST联想”联合品牌电脑,得到的回答却是“在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在技术上和AST合作。”也正是由于AST的傲慢,让联想踏上了主攻…  相似文献   

13.
从2001年的服务变革,2002年的技术变革,2003年的品牌变革,再到2004年的渠道变革,杨元庆一直在为联想寻找新的变革因子。而如何成就一个更伟大的联想就成为杨元庆和新联想人不断变革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4.
语丝拾粹     
《创新科技》2010,(5):44-45
<正>联想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除了有公司规模、市场份额、持续的利润增长、回报股东与员工外,还要对得起整个社会。——联想集团CEO杨元庆  相似文献   

15.
张乃军 《科技潮》2000,(5):150-151
早在去年,记者就风问联想集团在“今明两年,可能会有大动作。”目前,随着 FM365网站的发布,我国IT 业界的龙头老大联想集团的互联网战略正式浮出了水面。联想集团已将业务决策权下放给两个子公司:一个就是号称斥巨资达30亿元的“联想神州数码何限公司”,由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郭为掌门,另一个就是“联想电脑公司”由杨元庆担纲。联想“分家”,意欲何为?记者日前走访了联想有关人士。问:联想集团的这次大规模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所处的行业发展极为迅速,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被誉为以“10倍速”速度发展的信息产业,由于 Inernet 和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不仅对 IT 从业者能否以更加迅捷、有效的管理运作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杨元庆领导的联想PC在1996年名列第一,一举打破了国内PC市场多年以来被国外品牌霸居第一的局面,树立了中国品牌PC主导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杨元庆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奖"、首都青年"科技企业家之星"奖、第二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和许多少年得志人士的壮怀激烈不同,33岁就坐上联想集团副总裁和联想要害部门--PC部总经理位置的杨元庆,加盟联想之初,自己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与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之间,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佳话: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作为十七大代表,他们同住一个宾馆。就在会议召开期间的一个晚上,他们探讨了萦绕脑海良久的一个共同问题: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道路?结果他们的构想不谋而合——创办中科院联想学院。其中,"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作为联想学院的核心。对办好"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柳传志曾表示"不获成功决不罢休",决意"死磕"。带着了解"联想学院"及其"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的渴望,记者于不久前率先采访了"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部教务长周自强。  相似文献   

18.
有这么一段故事,说90年代的某一年,柳传志在美国的一个会上遇到了施振荣,当时宏基经过20多年的国际化努力后日渐成为一个国际化品牌,柳传志为此向施振荣请教联想如何进行国际化的问题,不过,在与施振荣彻夜长谈后,柳传志却打消了联想大举进军国际化市场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9.
20年辛苦不寻常,是历史选择了中关村。美国著名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尔斯和皮特·霍尔在《世界高新技术园区:21世纪的产业综合体》一文中指出:“在高新技术的第一阶段,国家选择高新技术的区位时,首都地区应是第一选择。因为没有其他地区像首都那样,最富有社会文化网络,集中着最高素质的劳动力、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经过一代又一代创业者的艰苦拼搏,如今已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中心。人们发现,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其创新实践,业已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曾有媒体按照企业的规模、创办企业的时间以及企业家的年龄、所处的行业(主要是信息产业)等对中关村的“掌门人”进行过分类。像联想集团柳传志、四通集团段永基(现在是中关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清华紫光张本正等被划分在老一代创业者的行列。而如瑞星公司董事长王新、总经理刘旭、KV300王江民、用友集团总裁王文京、金蝶集团总裁徐少春等则被划分在中间代或者是介乎于中间代与新生代之间过渡者的行列。近两年创业的,比如新浪网的王志东、搜狐张朝阳、网易丁磊、卓越网王树彤、常青藤网站蒲大卫、联想神州数码总裁郭为、联想电脑公司总裁杨元庆、软件业的迟宇峰、王彤彦等人则被视为“新生代”创业者。人们还发现,这支队伍已逐渐形成了技术领域高新化、创办方式多样化、创业人员年轻化、智力结构高层化、运行机制民营化的鲜明特征。尤其是中关村“新生代”近几年的迅猛发展,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回首往事,许多民营科技企业家和为民营科技事业奋斗的人们,感慨万千。记得在1999年底,联想集团成立15周年的纪念会上,柳传志讲过这样一段话:“时间这个东西真是神奇。当我们在战场上死缠烂打、忘我拼杀的时候,时间是一秒一秒地度过;而当我们讲业绩、看变化的时候,时间是一年一年地度过。当年我穿着蹩脚西装坐在最后一排伸着脖子听报告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杨元庆、郭为的孩子形象还未消失,转眼间他们躁动的目光已变得安详与平静,毛头小子们也已成长为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少帅。”抚今追昔,老一代创业者感慨万千。他们对年轻人充满了希望和信任。他们坚信中关村跨世纪的“掌门人”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回顾是为了不能忘却,让我们走近这些最富创新精神的人们吧……  相似文献   

20.
《当代地方科技》2001,(12):64-75
1996年4、5月间,香港联想公布1995-1996财年业绩,亏损1.9亿港币,另外,还有不少死库存,导致香港联想股票由1.33元跌至0.295元。此时此刻。如果银行对香港联想失去信心,不仅不再给予其贷款,反而来逼债的话,香港联想的业务资金周转都会成问题。香港联想处在恶性循环,最后破产倒闭的边缘。曾茂朝.柳传志到中国科学院“求救”。周光召和严义勋两个人亲自陪柳传志去中国银行,以科学院的名义担保。让联想拿股票抵押。贷款6千万元,再加上中国银行的特别支持,一共解决了一个亿资金。带着这些钱,柳传志匆匆赶到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