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8年底,柳传志第一次向杨元庆比较清楚地挑明——联想将交班给杨元庆,分销代理业务拆分出联想由郭为领军;实现这个目标需要3到5年的过渡。如今,过渡完成了——郭为杨元庆柳传志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2.
《科技智囊》2005,(7):33-33
惜别联想,柳传志连称放心“我向关心联想的人说一声再见。“6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柳传志满怀感激地挥别了他奋斗了20多年的公司。他表示此次是完全退出联想集团而专注于资本运作。作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其董事长一,职一直由柳传志担任。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4月20日,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联想帅旗,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杨元庆用“10亿港元纯利”证明了自己的业绩与实力。不久前杨元庆又向外界透露了联想今后业务发展的三大走向:一是信息终端服务,通过PC机、掌上电脑、无线通讯、家庭数码产品等构建信息终端平台;二是后台产品业务,如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三是IT服务业务,主要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咨询、应用、网络建设、维护等各种服务,其目标是向国际大型IT企业迈进。而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强调:“联想交班交得好。杨元庆有闯劲。我习惯于踩20步再跑,杨元庆是踩5步就跑。其实,把路踩得过实也是危险。他的部署和运作我还是很有感触,有眼光。”  相似文献   

4.
夏雨 《创新科技》2005,(1):36-37
2005年1月8日,联想集团新任董事长杨元庆正在和专程抵京的美国IBM公司高级副总裁、新联想CEO史蒂芬·沃德一起,勾勒着新联想的新蓝图。两位企业巨子谈笑风生,他们似乎还在分享着一个月前那场振聋发聩的并购案带来的喜悦。卸任的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也感慨万千。“当初我们决定做PC的时候,别说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就连与IBM合作生产PC,我们都没敢想。”他怎么也忘不了16年前,联想找到了AST公司,商量做“AST联想”联合品牌电脑,得到的回答却是“在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在技术上和AST合作。”也正是由于AST的傲慢,让联想踏上了主攻…  相似文献   

5.
尽管只是理论上存在着柳传志逆向接班的可能,但我们真的不希望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成为现实。3年前长虹所发生的一幕至今让每个关心中国企业成长的人都唏嘘不已,而以柳传志和杨元庆的胸怀,以今日联想的体制,断不应该走到这一步。 本文节选于作者最新出版的新书《联想真相》,原文标题为《柳传志逆接班杨元庆》:本刊刊载此文,更多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对于本文提到的观点和一些结论,本刊并不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6.
张瑞敏和柳传志先后登上了哈佛大学的讲坛,海尔与联想的经验毫无愧色地载入了世界级企业的经典案例。或许执掌一个优秀的大型企业更需要理论的支撑,俩人均有独到的企业经营理论,比如张瑞敏的“吃休克鱼”策略,发展“三只眼”策略和“海尔特色的市场链”,柳传志的“站出画外看画”和“鸵鸟理论”,俩人又有极强的演说才能,总是收发自如、不失时机地抛出自己的绝妙好词,从这个角度看,俩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企业管理布道者。他们俩人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努力地打造着中国的企业航母。联想电脑市场占有率连续居亚太地区第一位,在世界也名列前茅,柳传志的心中揣着一幅宏大的蓝图;张瑞敏则倾力让海尔在2000年实现了406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1.5%,净增长13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张瑞敏、柳传志俩人在各种评选中上榜的次数达14次之多。  相似文献   

7.
联想9700万的亏损之下,柳传志毅然复出,再次联手杨元庆组成"黄金搭档"。金融危机的国际环境,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在为这名中国IT鼻祖击掌呐好之时,我们也不仅为柳传志捏一把汗。  相似文献   

8.
智囊语录     
周敏 《科技智囊》2008,(8):80-81
联想成立24年之际,柳传志总结了联想的主要成功经验:第一,创造了高科技产业先河,将研究所里的科研成果,从“象牙塔”中搬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2年2月11日,杨元庆行使认股权,以每股2.876港币的价格,增持联想股票75万股,令持其股量增至620万股,杨元庆所持股票和联想75亿813万股的总股本相比,可谓九牛一毛但杨元庆每每还是将自己说成是联想创业者,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凭什么这么说?——题记  相似文献   

10.
杨元庆领导的联想PC在1996年名列第一,一举打破了国内PC市场多年以来被国外品牌霸居第一的局面,树立了中国品牌PC主导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杨元庆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奖"、首都青年"科技企业家之星"奖、第二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和许多少年得志人士的壮怀激烈不同,33岁就坐上联想集团副总裁和联想要害部门--PC部总经理位置的杨元庆,加盟联想之初,自己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12月8日将成为联想人一个伟大的日子,就在这一天,联想向外界发布了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联想顺利并购了全球著名企业IBM的全球PC业务(个人电脑业务),与IBM结成了战略联盟。面对这崭新的一切,柳传志和杨元庆信心十足地说:“新联想将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拥有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广泛的品牌认知,更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及庞大的分销网络、全球一流的管理团队、世界级的领先科技、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更高效的运作能力,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国际化战略愿景”。结合双方的实力,有些专家预测,合并后的新联想有望跻身全球前三位PC供应商,也有望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但也有些专门研究并购的学者认为企业并购之后本就会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问题,尤其这次并购还呈现出“蛇吞象”的局面,使联想在员工整合方面会遇到更大的风险。要想顺利消化IBM这支“巨象”,关键在于如何迎接员工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顾列铭 《广东科技》2008,(17):78-80
三年前,在杨元庆的极力争取之下,联想集团(以下简称“联想”)董事会经过四个月的研究和争论,最终批准了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而今,联想2007-2008财年第一个季度利润就超过了1亿美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杨元庆将在2008年兑现自己六年前的承诺,带领联想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13.
从2001年的服务变革,2002年的技术变革,2003年的品牌变革,再到2004年的渠道变革,杨元庆一直在为联想寻找新的变革因子。而如何成就一个更伟大的联想就成为杨元庆和新联想人不断变革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从代理洋品牌到自创品牌,从并购国际竞争对手到投身资本运作,20多年来柳传志和他的联想品牌始终处于国人最炙热的关注视线之中.2004年交出联想集团帅印后,退居幕后专心做资本运营的柳传志尽管神秘了许多,但依然是人们追逐的焦点.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这位联想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杨元庆为自己和联想编织了一个IT服务的“美梦”,并用了3年时间努力效仿并追赶着IBM——IT服务领域的“老大”、所有从事IT服务的企业最具实力的竞争对手。然而,3年之后,联想和杨元庆却不得不承认,他们始终有一只“脚”徘徊在IT服务的大门之外,虽然做过种种的努力与挣扎,却终不得其门而人。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段故事,说90年代的某一年,柳传志在美国的一个会上遇到了施振荣,当时宏基经过20多年的国际化努力后日渐成为一个国际化品牌,柳传志为此向施振荣请教联想如何进行国际化的问题,不过,在与施振荣彻夜长谈后,柳传志却打消了联想大举进军国际化市场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7.
10月10日中午,和杨元庆的午餐会临近结束的时候,我翻出《知识经济》第10期上的《佳能内部文件》给杨元庆看,请他象佳能一样为《知识经济》提供一份《联想内部文件》。杨元庆看了一眼《佳能内部文件》说:“这些都是企业秘密啊。”我告诉杨元庆,关键的数字都隐去了,不会泄密。“而且,我也要为读者提供一些可操作的东西,提供一些真材实料给他们看,我的杂志要卖啊。”杨元庆想了一下,勉强答应。 联想这份“关于技术人员怎样沿技术路线向上发展”的文件不牵扯数字,所以,用不着我为他们隐去关键数字。 真正做企业的人会将内部文件看得很重,他们会和记者讲战略,但不会对外讲操作,操作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积累。 这份来之不易的文件至少有两点值得关注:一、高科技企业一定要在行政升迁之外,另设一条技术升迁的道路,使优秀人才不必都挤在行政升迁的独木桥上,使醉心于技术的人才沿着技术路线也能“爬上去”;二、怎样在技术操作中平衡这两条路线,使技术升迁路线变得更吸引人。 ——刘韧  相似文献   

18.
柳传志最近看中了GE,要做中国的GE。GE公司21个集团中有一个集团叫作房地产融资集团,柳传志要做中国的GE,顺利成章,也要盖房子做房地产。 地皮是中科院的,位置在中关村,一共8万平方米;钱是香港股民的,不成问题,滚动投资要到30亿人民币;人是联想早期大规模建厂房时积累下的一批建筑和房地产规划人才,领军人物是陈国栋;信心来自联想的激励机制能使该业务早日盈利;计划定在2年内A股上市。 早在1993年,柳传志就和当时的房地产大腕万通冯仑、  相似文献   

19.
《当代地方科技》2001,(12):64-75
1996年4、5月间,香港联想公布1995-1996财年业绩,亏损1.9亿港币,另外,还有不少死库存,导致香港联想股票由1.33元跌至0.295元。此时此刻。如果银行对香港联想失去信心,不仅不再给予其贷款,反而来逼债的话,香港联想的业务资金周转都会成问题。香港联想处在恶性循环,最后破产倒闭的边缘。曾茂朝.柳传志到中国科学院“求救”。周光召和严义勋两个人亲自陪柳传志去中国银行,以科学院的名义担保。让联想拿股票抵押。贷款6千万元,再加上中国银行的特别支持,一共解决了一个亿资金。带着这些钱,柳传志匆匆赶到香港。  相似文献   

20.
正联想真的不差钱吗?如此密集收购,是不是有点急了?2014年岁末年初,联想两度出击,分别收购了IBM X86低端服务器和归属到谷歌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两笔加起来几十亿美金。市场一度质疑联想在收购的道路上是不是激进了?对此,我们看看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如何说?他否认了激进说,并解释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商业逻辑是:借助其在PC业收购中积累的经验,为公司的手机业务增份额、降成本、赚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