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不同浓度的PEG4000、PEG6000、PEG8000和PEG10000对华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培养皿培养法,用不同浓度的2种激素和4种PEG浸种处理,观察记录了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开始时间(胚根突破种皮所需的天数)、第120 d时胚根长3 cm的种子所占的比例,筛选了促进华重楼种子萌发的最适浸种试剂和浓度.结果表明:500 mg/L GA3,0.5 mg/L 2,4-D,25%(质量比)PEG4000和25%PEG8000浸种能有效打破华重楼种子休眠并促进种子萌发,其中500 mg/L GA3效果最佳.这是国内首次关于华重楼种子萌发条件的全面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2.
2,4-D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浓度2,4-D处理小麦种子的结果显示,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2,4-D能促进小麦种子的萌了和根法细胞的分裂,而超出该浓度范围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通过对小麦种子萌发率、胚根长势和胚极生长点的细胞分裂指数的观察统计,证实其适宜的浓度范围是在10^-4-10^-3g/L之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光皮桦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GA_3、IAA、IBA、6-BA、NAA、ABA 6种外源激素对其进行浸种处理。研究结果表明:GA_3处理显著提高了光皮桦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并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低、中浓度(10 mg/L,30 mg/L)的IAA、IBA、NAA和6-BA处理对光皮桦种子的萌发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50 mg/L)IAA,IBA,6-BA,NAA处理对光皮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浓度(10 mg/L)脱落酸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p0.05),中高浓度(30 mg/L,50 mg/L)处理显著抑制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敏感性测定,得出薇甘菊种子萌发时对除草剂森草净的敏感性极高,在质量浓度为10-7g/L(0.1ng/mL)下,就可以明显地抑制薇甘菊根的生长。相应地,薇甘菊的根生长被抑制其抑制率达50%时森草净的质量浓度为EC50=10-5.49g/L,抑制率为10%时森草净质量浓度为EC10=10-8.38g/L。  相似文献   

5.
七叶一枝花组织培养和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不同浓度赤霉素(GA3)、2,4-二氯苯氧乙酸(2,4-D)、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了不同温度、光照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七叶一枝花种子和根状茎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结果表明:在17~22℃,光照12 h,添加0.5mg/L 6-BA和0.1mg/L NAA,种子和根状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为57%,30mg/L GA3和35%PEG6000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分别为39.3%和37.9%.故低浓度的GA3、2,4-D和PEG6000都能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Na2CO3及三者的混合盐的胁迫,对罗布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发芽指数的影响及解除盐胁迫后的发芽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Na2CO3和混合盐溶液浓度的增加,罗布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低浓度的NaCl(≤50 mmol/L),Na2SO4(≤10 mmol/L)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的NaCl(≥200 mmol/L)、Na2SO4(≥150 mmol/L)抑制种子萌发;Na2CO3和混合盐溶液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盐胁迫解除后,罗布麻种子的发芽率随原盐浓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两种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根茎生长量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NaCl盐对两种黑麦草种子发芽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NaCl浓度低于50 mmol/L时,对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影响较小,当浓度高于100 mmol/L时,对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可以推迟种子萌发的时间,抑制种子萌发.黑麦草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长度及生物量都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其最高降低幅度分别为74.0%,80.0%,98.0%.  相似文献   

8.
不同钙源浸种对益母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敏  徐小蓉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254-254,256
以益母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aCl2、Ca(NO3)2处理对益母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a2 处理(5mmol/L和10mmol/L)提高了益母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的鲜重等;高浓度的Ca2 处理(20mmol/L和40mmol/L)的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9.
Na2CO3胁迫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种子为材料,采用纸上萌发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2CO3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 mmol/L的Na2CO3处理对生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胚芽长度、胚根长度和胚鲜重等的促进作用不显著。Na2CO3显著抑制生菜种子萌发的浓度为5mmol/L,显著抑制胚生长的浓度为10 mmol/L。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温度,光照,酸、碱、盐胁迫等不同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不同温度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影响显著,20℃下发芽率最高;浓度25 mmol/L的Na2CO3处理和p H为5.0,5.4的低温层积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盐胁迫下种子能够萌发,但发芽率随盐浓度的提高而降低;碱胁迫下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发芽率随着碱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10 mmol/L Na2CO3下发芽率最高达74%;酸胁迫下能够萌发,发芽率随p H的降低逐渐升高,在p H为4.6下发芽率达到72%.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纸培法研究反枝苋营养器官水浸提液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明反枝苋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枝苋营养器官水浸提液在浓度0.001和0.002 g/mL时,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所提高,浓度≥0.020 g/mL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浓度达到0.100 g/mL完全受到抑制,种子不能萌发.水浸提液浓度为0.001/mL和0.002/mL时,对苜蓿根、芽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浓度≥0.020 g/mL时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反枝苋根水浸提液对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芽,根/芽显著降低,茎水浸提液对根芽生长在浓度达到0.050 g/mL时表现出抑制作用,根/芽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叶水浸提液浓度≥0.020 g/mL时,对根、芽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P<0.01),对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胚根,根/芽比明显上升,与对照和低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小金发藓(Pogonatum aloides)和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配子体的水提液培养玉米和小麦种子,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 g/L的小金发藓提取液对玉米和小麦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他浓度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仙鹤藓提取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小麦种子除15 g/L时具有抑制作用,其他浓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小金发藓和仙鹤藓提取液对玉米和小麦幼苗各生长指标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小金发藓提取液能有效地促进玉米与小麦不定根数的增加,但却抑制了主根根长的增长,且浓度越低其作用效果越明显.仙鹤藓浓度为5 g/L时,对玉米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的促进作用;而仙鹤藓浓度为15 g/L时,对小麦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几种较优的柠条种子丸粒化配方,提高播种精准度、种子出苗率并促进幼苗生长,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的造林问题,为林草种子丸粒化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柠条种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作为对象,采用不同黏着剂、填充料及保水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3%、5%、7%)组成不同配方进行丸粒化处理。其中,黏着剂:羧甲基纤维素钠A(A1. 0.75%;A2. 1.0%;A3. 1.25%;A4. 1.5%),聚乙烯醇B(B1. 2%;B2. 4%;B3. 6%;B4. 8%)。填充料:C1[黏土20%(体积分数,后同)+滑石粉40%+高岭土40%],C2(黏土40%+滑石粉30%+高岭土30%),C3(黏土60%+滑石粉20%+高岭土20%),C4(黏土80%+滑石粉10%+高岭土10%),D1(黏土40%+滑石粉60%),D2(黏土60%+滑石粉40%),D3(黏土80%+滑石粉20%),D4(黏土100%)。从丸粒质量、裂解率、保水力、丸粒种子活性及丸粒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状态等方面来评价丸粒化配方效果,进而筛选出柠条种子的最优丸粒化配方。【结果】经过初步筛选,得出A3C3(发芽率88.7%,活力指数33.8,鲜质量7.2 g)、B1C4(发芽率86.7%,发芽指数20.1,活力指数32.3,鲜质量10.9 g)、A2D3(发芽率89.0%,发芽指数19.7,活力指数29.4,鲜质量10.5 g)和B1D1(活力指数28.9,鲜质量9.8 g)为优良丸粒化配方;在初选的基础上添加保水剂后,得出最优丸粒化配方为M4(A3C3+7%保水剂),其平均发芽率91.0%,平均发芽指数22.5,平均活力指数35.9,平均鲜质量4.9 g。其次为配方M7(B1C4+5%保水剂),其平均发芽率90.3%,平均发芽指数21.9,平均活力指数36.0,平均鲜质量4.8 g。第三为配方M11(A2D3+5%保水剂),其平均发芽率92.7%,平均发芽指数22.7,平均活力指数37.4,平均鲜质量4.8 g。【结论】根据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质量以及保水力的测定,结合丸粒化种子外观形态及裂解率,筛选出了最优丸粒化配方,提高了柠条种子播种精准度、出苗率,并促进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富集筛选法,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为唯一氮源,从白城农科院实验地燕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出2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7ACC9-1的ACC脱氨酶酶活性较高,并用此菌株处理燕麦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碱胁迫下进行燕麦种子的萌发实验和初生苗的生长试验,测定燕麦种子的发芽率、燕麦初生苗的根长和苗高。结果表明:燕麦种子用菌株处理后,发芽率显着提高;同时,在各浓度的碱胁迫下,燕麦处理组的初生苗根长和苗高均显着地优于对照组。说明具ACC脱氨酶活性的7ACC9-1能够有效地缓解燕麦种子在盐碱胁迫下萌发及其在初生苗生长阶段所受到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锑(Sb)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进行了锑胁迫大豆种子发芽和根伸长观察实验,并对大豆2周幼苗的根部和茎叶部的锑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200 mg/L浓度范围内,Sb对大豆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作用呈现为整体促进、低强高弱的趋势,即各实验浓度组发芽势均高于空白组,在15 mg/L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对发芽率无影响;对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随锑浓度的增大而增大;15 mg/L时,其对大豆的活力指数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15~50 mg/L浓度范围内茎叶部测得Sb含量较高,测定最高值出现在50 mg/L组为2.45 mg/kg,各组根部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指标的测定,初步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野生茄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mg/L浓度的赤霉素处理24h、10mg/L6-苄基腺嘌呤处理8h.300mg/L赤霉素+10mg/L6-苄基腺嘌呤混合激素处理24h和低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0.005mg/L)处理24h,该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明显提高,彻底打破了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浓度Ce(NH4)2(NO3)6对玉米种子浸种,探讨了外源Ce(NH4)2(NO3)6对种子萌发、幼苗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20 mg/L Ce(NH4)2(NO3)6浸种24 h,可增强玉米种子在萌发时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种子活力、萌发率及幼苗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增加,幼苗细胞膜相对透性降低;用50-100 mg/L Ce(NH4)2(NO3)6浸种后,发现种子活力、脯氨酸含量及幼苗根系活力下降,幼苗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绿豆为材料,分别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无机盐水平、肌醇浓度和不同pH值对绿豆种子试管内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高的无机盐水平会抑制绿豆的萌发,较低的无机盐水平(1/4MS)可以促进绿豆的萌发,但是无机盐水平过低,也不利于绿豆的萌发;绿豆在pH=6稍偏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生长最好。随着pH值的降低或升高(pH〈6或pH〉6),绿豆的萌发率逐渐降低,生长逐渐缓慢。当pH〈3或pH〉9时,绿豆的萌发完全受到抑制;绿豆萌发的最适肌醇浓度为2g/L。  相似文献   

19.
富硒鸡腿菇菌丝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营养因子对鸡腿菇菌丝体生长和富硒的影响,筛选到适合鸡腿菇富硒深层发酵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玉米粉4%,花生粕0.4%,KH2PO4 0.2%,MgSO4·7H2O0.1%,VB1 10×10-3 g/L,Na2SeO3 4.4×10-3 g/L.在此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5 d的摇瓶发酵培养,得到菌丝体生物量为18.14 g/L,富硒率为56.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