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一种新的液态合金表面张力测试方法测定了二元液态Sn-Pb钎料表面张力值随Sn含量及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了添加微量Bi、In、Ag元素在低Sn含量Sn-Pb钎料中的表面活性作用,指出Bi和In能显著地降低钎料合金系的表面张力,具有较强表面活性作用,而Ag对钎料合金系表面张力值的降低作用较小,表面活性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量添加元素表面活性研究的钎料成分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定量研究微量添加元素Ag,In,Bi,Sb对低Sn含量(14Sn-余Pb)合金钎料表面张力的影响为理论基础,将钎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量、钎料的润湿性能及熔化温度等进行了三水平双指标正交试验,在综合考虑钎料的工艺性能、承载强度及工艺性能的基础上,对汽车、拖拉机等内燃机中铜质水箱散热器钎焊用低Sn含量Sn-Pb钎料的成分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汽车铝质热交换器钎焊温度,防止高温软化,研究了一种钎焊温度比Al-Si钎料低的Zn-Al-Cu钎料.着重讨论了微量Cu含量对Zn-Al钎料熔点、强度、钎焊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Zn-Al系钎料中加入微量的Cu,对钎料熔点无影响,其熔点均在三元合金共晶温度373.5℃左右;微量Cu在Zn-Al系合金中形成以Zn为基的含有铝和铜的η相(富锌相)固溶体及含锌和铜的β相(富铝相)固溶体,提高了Zn-Al系钎料的强度、硬度,但使其延伸率降低.该合金完全能替代Al-Si系钎料用于汽车热交换器的钎焊,焊接温度可降低200℃左右,可以防止因炉温偏高造成铝质热交换器钎焊时的高温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金属学原理及钎焊润湿性原理,以铅-锡钎料为基,以降低钎料熔点和增加其润湿性为目的,以Ag,Hg,Cd,Sb,Bi为改善钎料的添加元素,通过正交试验,提出了一种含锡量的14%的新钎料。这种新钎料的工艺性能可与含锡40%的铅-锡钎上媲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铜的添加对Ni-Cr-B-Si系非晶态箔状合金钎料真空钎焊1Cr18Ni9Ti母材的钎缝的组织特征和临界钎焊间隙(CBC)值的影响规律,并与相同成分的晶态粉状钎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钎焊工艺规范确定的情况下,随着钎料中铜的质量分数的增大,钎缝中固溶体含量增加,脆性相厚度减小,钎焊接头的CBC值增大;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中的元素和组织分布比较均匀,其CBC值较晶态的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钎料中常用活性材料与被钎陶瓷Si_3N_4之间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讨论了活性材料所起的作用,即通过活性金属与Si_3N_4陶瓷的化学反应形成反应过渡层而结合,同时活性材料改善了钎料在Si_3N_4陶瓷表面的漫流性能.但因为反应产物与Si_3N_4陶瓷热物理性能相差较大,故活性材料的加入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用Ag-Cu-Ti钎料钎接Si_3N_4/钢时,在Si_3N_4/钎料过渡区生成了富TiN层和富Ti_3Si_5层,控制这两个反应结合层的成分和厚度可能是提高钎接接头强度的关键之一。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钎料层厚度时,钎接接头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真空熔化炉冷晶态及非晶态Ni(80-x)Cr10B2.5Si4.5Fe3Cux合金钎料真空熔化炉冷组织形态,分析了铜的添加对合金钎料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晶态钎料真空熔化炉冷后与相应的晶态比较组织上无大的差异,仅仅是固溶体含量的增加及共晶相更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8.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热塑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热塑性。结果表明:合金中硅含量的增加可提高合金的记忆效应,却严重损害合金热塑性;微量元素Mg的加入可大大改善合金的热塑性,而不降低记忆效应。由于Mg元素的加入,含Si量达4%的Fe-Mn-Si形状记忆合金也能顺利地热轧成无缝管,提高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治岭头金矿矿体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系和上侏罗统磨石山组火山岩中。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Sr,Ti,Co,Sn,Mn,Li,V,Cr,W,Ga,Mn,Ni,Cu,Pb,Zn,Ba,Nb,Fe,S,Si,O等。蚀变带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显示Au与Ag,Cu,Pb,Zn,Sn,Mn异常有较好的相关性。矿床成矿元素侧向综合分带系列为:Au,Ag,Zn,Cu,Pb,Mo,Sn,Cr,Co,Ni,Mn;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为Si,Fe ̄(2+)→Fe ̄(2+),Pb,Zn,Cu,Au,Ag,Mn,Sn→Ca,Si,Cr,Co,Ni,Mn,Au是在约200~300℃时,由大量的黄铁矿和金属硫化物沉淀后络合物解离而停积成矿的。  相似文献   

10.
党参中无机元素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常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中Fe,Cu,Zn,Mn,Cr,Mg,Ca,Se,Al,P,B,Sr,Hg,Pb,Ba,As,Ce,Be,Ni,Nb,V,Ti,Co,Ge,Mo,Cd,Li,Te,W,Ag,Si,Bi,Sn等33种无机元素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两种锌基纤料的性能和钎焊性能,自制了两种锌基钎料Zn-5Al和Zn-7Al-4Cu。首先测试了两种合金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然后测试了它们的润湿性、钎焊强度等,对钎料合金的组织也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含微量添加剂的AgSnO2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具有不同微量添加剂(WO3,Bi2O3,In2O3)的AgSnO2触头材料进行了大量分断电弧侵蚀试验和表面微观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添加剂的助润湿性、添加剂对熔融液态银粘滞性的影响、添加剂的热稳定性等方面,研究了添加剂对AgSnO2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机理及侵蚀表面形貌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Ni82.5Cr7Si4.5B3Fe3多元非晶态合金钎料在加热时的晶化特性。实验指出:随加热速率的增大,其晶化特征温度逐渐提高,晶化前所需孕育时间延长,并且晶化后的二次相变过程消失;探讨了该钎料的真空钎焊工艺性能和钎焊接头力学性能,以及预晶化处理对它们的影响,并与相同成分的粉状和粘带状晶态钎料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指出:非晶态钎料在工艺性能方面  相似文献   

14.
对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工艺制备的Al-Si-Fe-Mn合金与Al-17Si-0.5Mn和Al-7Si-1.3Fe-0.5Mg铸态合金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并对几种合金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快凝Al-Si-Fe-Mn合金比其它铸态合金的耐磨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氧化物陶瓷与Ag—Cu—Ti钎料的界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氧化铝和氧化锆陶瓷真空钎焊时陶瓷与Ag-Cu-Ti钎料合金的界面反应,分析了加热温度(1073-1323K)和保温时间(0-3.6ks)对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均与Ag-Cu-Ti合金发生反应,反应层厚度随着漫画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氧化铝陶瓷,低于1123K时,反应产物为Cu2Ti4O和AlTi;在1173K以上温度时反应产物则为Ti2O,TiO和C  相似文献   

16.
Sn-Zn基低温无铅钎料合金的表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Butler方程和STCBE(surface tension calculation based on butler's equation)程序计算了与Sn-Zn-M三元无铅钎料合金相关的二元及三元合金表面张力,计算值与文献中的实验值在误差范围内有好的一致性.有关三元合金体系表面张力的可靠预测值将为Sn-Zn基低温无铅钎料的设计提供依据.用XPS实验方法测定了Sn-9Zn,Sn-9Zn-1Bi,Sn-9Zn-1La及Sn-7Zn-8Bi-1La合金表面的组分,研究表明Bi和La在相关合金中是表面富集元素.  相似文献   

17.
Bi(Ph,M)SrCaCuO体系的掺杂效应卢亚锋,辛绵荣,罗长勋(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系,西安n0062;第一作者,男,30岁,助教)元素掺杂是探索高温超导电性机理和材料物理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在Pb部分替换Bi的基础上,分别用Sb,Sn,In作...  相似文献   

18.
对现有Fe-Mn-Si,Fe-Mn-Si-Cr-N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成份和γ→←ε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实验测定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马氏体相变器Mεs,Aεs以及相变热滞(Aεs-Mεs)与合金成份之间的定理经验关系,结果表明:Mn,Cr,Ni元素均降低相变温度Mεs和Aεs,但Si明显使用升高,同时表明此类合金中的Si,Cr含量增加,合金的相变热滞增大,这一结果为此类合金的成份设计提供了  相似文献   

19.
基于Butler方程和STCBE (surface tension calculation based on butler’s equation) 程序计算了与SnZnM三元无铅钎料合金相关的二元及三元合金表面张力,计算值与文献中的实验值在误差范围内有好的一致性.有关三元合金体系表面张力的可靠预测值将为SnZn基低温无铅钎料的设计提供依据.用 XPS实验方法测定了Sn9Zn,Sn9Zn1Bi,Sn9Zn1La及Sn7Zn8Bi1La合金表面的组分,研究表明Bi和La在相关合金中是表面富集元素.  相似文献   

20.
液态Bi—Te和Bi—Se系合金的电阻率与金属—非金属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量了含Te40%-70%(at.)的液态Bi-Te合金在700-850℃和含Se40%-65%(at.)的液态Bi-Se合金在700-900℃的电阻率,得到在所述成分范围内,液态Bi-Te合金保持金属导电性;而对于液态Bi-Se合金,当成分接近B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