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项目客观地了解和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分布现状,分析研究了其相互关系,掌握了其时空变化规律,预测了其发生、发展、演变趋势,进而寻求拟定了相应有效的生态环境防护治理对策和建议,为调查区盐矿、石油等矿产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依据。其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及终端成盐系统理论对区内寻找地下淡水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如尕斯库勒油田阿拉尔水源地淡水资源边界的确定就是基于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增加流域蓄供水量,有助于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措施。洪水资源利用旨在对现有水利工程常规调度下尚未能控制的那一部分洪水实施开发利用,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现有工程控制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同时不对河流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为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区域,但由于地势低平,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是中国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由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区域地面沉降叠加所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已成为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地下水资源优化采灌和地面沉降系统防治,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对相对海平面上升进行战略和政策研究,可以有效地实现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灾害频繁问题越来越为全世界所关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值的1/4,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着生态环境脆弱化,严重缺水和洪涝灾害危及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江河污染日益恶化!水资源短缺、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协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相互交织、情势严峻.如何看待水资源以及对其如何进行科学配置与调控已是21世纪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8):58-5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水资源的问题将成为制约广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地保护与管理水资源,2002年8月,受自治区水利主管部门委托,按水利科技专项合同(桂水科合字[2002]4号)的要求,“广西水环境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课题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承担,主要协作单位为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广西水电计算机学会。2002年9月正式启动系统的研究工作。2006年6月全面完成系统的研制和报告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该项目以干旱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农牧民经济收入增加“双赢”为目标,以水草资源一生态一经济一社会复合大系统的耦合机理研究为基础,以水草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有效保护为核心,针对干旱牧区的实际情况,对干旱牧区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草地植被生态需水、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提高途径、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取得了干旱牧区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干旱牧区草地植被生态需水、干旱牧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干旱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高效利用技术专题研究成果,为干旱牧区草原生态保护、畜牧业经济发展和水草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大都市之一,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北京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保护和利用好北京地区的河流资源,不仅对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对北京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66-67
我国北方严重缺水,而用水量不断攀升,造成河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采空漏斗区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限制因素。小麦是北方主要粮食作物,又是农业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50%左右。随着地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57-57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国家地质调查部门2001~2003年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工作区范围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面积16.12万km^2。项目在以往调查研究资料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综合勘查手段和先进技术方法,完成了各项实物工作量,获得了丰富的资料信息,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68-68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水资源短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农业成为缺水最严重的行业;另一方面,我国又有大量的劣质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并由于不科学利用而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劣质水安全灌溉技术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劣质水农业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与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微区(测桶、测坑)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室内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等手段,重点开展了劣质水灌溉安全控制指标、主要作物劣质水灌溉制度、污染物运移及预测模型,以及劣质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劣质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1套、主要作物的劣质水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规程4套、建立了污染物在作物-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转化运移模型1套、提出了污灌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预测技术1套、建立了劣质水灌溉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1套。研究成果对于实现我国劣质水资源的农业安全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该项目是中荷两国2009年JSTP(Joi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框架下的研究课题之一。项目以中国西北资料缺少、生态脆弱的河西走廊干旱内陆河区为背景,通过空间对地观测及地面水资源监测网络数据的融合,发展多尺度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通过同化降水、蒸发、冰川、地下水及开发利用等数据,研究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合理评价流域水资源;通过同化驱动水文与水资源模型,提出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下的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策略;通过联合研究,促进两国科技交流,提高科技人员水平。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了发展经济,中下游大量超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编制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提出了治理的目标、布局和措施。目前,流域治理已经全面启动,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1项目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给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快速发展,迅增的城区面积和人类活动导致北京市下垫面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从而进一步影响降雨径流关系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研究北京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异规律,对充分利用有限的地表地下水资源,寻求北京市严重缺水的切实解决之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存在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只有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树立新的生态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配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文章就“什么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研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根本原因和内涵的理解,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是要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重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在现有技术组装和技术创新基础上建立起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文章还提出了用以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需求不断实现,以及与自然环境不断协调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了不断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之外,还应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它是人类对自身数千年发展历程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可归结为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第三,如何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介绍。一、环境问题的由来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的空前扩大,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引起了人们的忧虑与不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人类发展道路的讨论。把经济、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只顾谋求自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带来的只能是他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难。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八十年代也逐步形成。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从环境中取得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资源,经过生产和消费,从而把废弃物与能量归还给环境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第二类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不恰当的干预,从而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与功能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退化。面对已经出现而且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当认识到人类历史不仅是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历史,同时也需要资源与环境的再生产。所谓环境再生产,是指人口与经济再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再生产,也就是环境容量的再生产,它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其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中国,环境再生产的首要目的,应当是补偿生态环境容量的损失,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生态环境功能方面的环境容量,借此来满足已经出现的人口以及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满足经济再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再生产是全面并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简而言之,就是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可持续性,即它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局限于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在于产值、利润的增长以及物质财富的增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化,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发展又会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力为基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目前,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已经被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接受。巴西会议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特别是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在此之后的1994年,我国政府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国家级的《中国21世纪议程》,从那时起,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成为指导中国现在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国策。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球变化问题一起被列为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的三大前沿领域。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不仅涉及当代的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由此看来,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而是三者互相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规范人的行为,即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社会手段、文化手段等的综合运用,去规范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使人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最终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同和把握的基础上,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同时也是这一领域研究与实践中内容最为丰富、关系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与资源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每一部门,最终依赖于全体民众的共同参与。1.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问题国内外许多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在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已开始研究和关注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部门,最终取决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自觉行动。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关键,一是要建立起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并且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标体系;二是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三是重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四是在现有技术组装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且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从而促进和保障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联合国《21世纪议程》号召“各国在国家一级、国际组织与非政府在国际一级,应探讨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概念,以便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概括地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描述和反映任何一个时间上(或时期内)各方面持续发展的水平或状况;二是评价和监测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速度;三是综合衡量可持续发展整体的各领域之间的协调程度。它可以使政府确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优先顺序,同时给决策者一个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有效信息工具。完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的参与机制和决策制度。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一定要综合考虑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个方面的利益与协调发展问题。避免急功近利、以地方和部门利益为主导,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出台。重构中观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建立起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当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特别需要处理好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关系,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实现降低能耗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摒弃高污染、资源浪费严重、对环境影响和破坏作用大的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重组,结合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换代,加强环保技术和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体系的研究,是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技术系统的必然要求。如无氟家电生产技术的出现、环保型汽车的大量使用,已经充分显示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与此同时,每一位公民也应当树立和培养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消费观念和社会习惯,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2.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对于可持续发展实践来说,根本任务就是要建立起生态上合理,经济和社会上可行的经营运行机制。它起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一,确定和提出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特定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自然基础;其二,将上述社会需求与自然基础相耦合,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环境目标,以及保障这三大目标实现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其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具体说来,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空间途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其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综合决策机制、公众参与机制、适宜的政策与制度,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动力、激励和约束机制,管理体制、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等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法律、行政等诸多领域的综合协调问题。据此,提出一个用以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科学数据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科学数据最大价值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流动、共享和广泛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数据已成为支持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它的应用将直接影响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体现国家科技管理水平,同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19):20-22,27
随着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污染物以不同形式进入渤海,渤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启动“渤海环境容量与水体交换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本研究为该项目下的第二课题“渤海污染物人海通量测算与总量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雨洪水资源化技术通过改变以往的治水策略,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方式,增大现有雨洪量的有效蓄存,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论文以天津市北三河系为例,进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通过分析雨洪水发生的季节特性和分布规律,摸清洪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和可利用潜力,提出洪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原则、前提条件、利用模式以及工程技术选择,并提供合理的调度方案,并以大黄堡蓄滞洪区为典型,重点研究雨洪水资源利用中比较敏感的损失、效益、风险等特征进行评估,丰富了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和洪水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再生水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北京市再生水热能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北京市再生水热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技术相对成熟,发展前景广阔,再生水热能的开发利用对改善北京市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区域化和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相互之间的高度关联使经济发展呈现一种区域性的整体效应.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其坚实的大工业基础,丰富的资源,巨大的潜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