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交通流具有复杂性、时变性和随机性,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是实现智能交通诱导及控制的前提.综合分析交通流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多路段的交通流量预测研究,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交通流量预测改进模型,并应用平安大街的流量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学习速度快、跟踪性能好及泛化能力强等优点,在交通流预测中更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大面积范围内数量众多的灌溉机井水泵传感器网络中多种类型数据实时传输的难题,建立了基于McWiLL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新型传感器网络。对该传感器网络各部分功能设计和网络规划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小规模的实验网络;对该试验网络的覆盖范围、数据传输延时进行了测试,并与基于GPRS(Ger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传感器网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网络能采集并传输多种媒体数据、平均数据传输延时较GPRS网络缩短20%,最大数据传输延时缩短为GPRS网络的1/3,单基站网络覆盖范围约16 km,很好地满足了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运行调整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莉艳  李平  贾利民  杨峰雁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0):2257-2260,2263
针对我国铁路运能运量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提出了采用移动闭塞制式加大行车密度以缓解上述矛盾的方案。首先在对移动闭塞与固定闭塞差异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的运行调整模型。其次基于专家系统技术建立了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调整仿真系统。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细致分析。该仿真系统的建立将为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提供了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全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高效性及可靠性进行研究,基于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构建旅客列车流网络,建立了列车流复杂网络节点与边的容量-负荷混合动态模型以分析其脆弱性. 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别模拟蓄意攻击与随机故障条件下旅客列车流网网络效率,结果表明我国铁路旅客列车流网络在蓄意攻击条件下脆弱性明显,而对于随机故障具有较强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图像特征,提出基于证据推理的客流图像背景建模方法. 利用均值背景模型和灰度分区处理提高背景模型的处理速度,通过引入证据推理构建合适的mass函数,提高背景灰度值的取值范围的置信度,从而提高背景图像的精确性. 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正确,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预警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客流背景图像,保证了客流信息提取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网络化运营监管与公众服务的水平,需要准确可靠地辨识出综合多种因素的关键路段,采用交通分配理论及K-短路径算法研究了路网运行关键路段集的辨识问题。综合考虑路网结构、交通需求影响、出行行为特征等多方面因素,以系统内所有用户的旅行时间为交通网络性能度量指标,建立了路网运行关键路段评价模型;考虑多路段失效的联合效应,提出了路段集的重要度评估模型及其求解算法。该模型相对于传统的结构可靠性模型,考虑了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影响和多路段失效的联合效应,更符合路网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交通需求的OD对之间,结构密度较低的区域,被选中为关键路段集的概率大;合理的K取值得到的关键路段集与全路网分配所得结果相近,可有效提升计算效率;多路段失效情况下,路段的联合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总结了轨道交通系统领域面临的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国内外该领域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我国轨道交通系统未来发展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瓶颈,而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与科技创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为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科技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交通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布局关系到智能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文中利用交通信息空间特性的新测度,在传感器最大信息价值和最小投资成本的博弈中建立了最大综合价值优化模型,并通过构造有向图将模型求解转化为有向图的最短路问题,分析了该模型的相关参数并给出了各参数的数学描述和标定方法.为了简化问题,在最大综合价值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简化模型,并推导出传感器个数与综合价值的函数关系.最后通过北京市三环路传感器布局实例,确定了北京市三环路的最优断面传感器个数为142,最佳布设间距约为676m.结果表明,与广泛应用的图论模型相比,文中模型不但能确定最优传感器的个数,还能给出各传感器的最佳位置.针对不同情形对模型各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文中模型易于扩展到不同城市、不同道路条件、不同传感器类型的情形,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2010年的铁路客运列车时间OD分布,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铁路客运网拓扑性质. 研究表明:铁路车流网的度分布符合指数分布规律,且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性;车站经停列车数呈幂律分布,车流网节点强度呈广延指数分布性质,且节点强度与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幂律关系. 运输组织策略的调整对车流网的拓扑性质具有实质影响. 通过研究车流网的性质有助于形成使路网的服务特性更具鲁棒性的运输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R0110重型燃机气缸改为水平对开结构后的预装配以及采用激光跟踪仪进行气缸同轴度及转、静子间隙测量方案。方案重点介绍了重型燃机水平对开气缸结构预装配方法及圆锥表面同轴度测量方法。通过制定重型燃机水平对开气缸结构圆锥表面同轴度测量方案,能够在工程实施中解决圆锥表面同轴度测量不准确,无法判定外部气缸是否需要补加工的问题。另外,通过利用激光跟踪仪对转、静子间隙间接测量方案加以介绍,能够为最终代替最终装配径向间隙实测工序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缩短气缸返修周期。由于在首台R0110重型燃机气缸原结构中计算间隙与实测间隙存在较大偏差,因此,需要在正式装配时实测转、静子间的径向间隙与计算间隙加以对比验证,进而能确定最优转、静子径向间隙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