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依据中国"低成本"竞争模式,基于"要素价格"和"多产出"的双约束,构建一种新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并沿着"要素价格-成本权衡-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从成本视角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解构,探寻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根本动因,研究表明:1)要素价格扭曲的"低成本"策略通过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动,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2)就全国而言,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在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前后有显著的跳跃性增长,说明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能显著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3)东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表现较好,但因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能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但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相对较小,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提升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分解了1993--2005年我国28个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此基础上构造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Malmquist各分解要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我国总体及区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自2001年后出现了退化现象,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较为显著;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具有相似性,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能源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分析结论;技术效率比技术进步更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这可能与技术进步带来的回弹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DEA-Malmquist指数的基础上,考虑能源要素,进一步把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产出的增长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及要素投入的增长效应.研究发现,考虑能源要素后, 2002-2009年间: 1)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产出的平均增长率为21.48%,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 2)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平均每年带动产出增长7.48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贡献2.98个百分点,技术效率改善贡献4.5个百分点,要素投入平均每年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为14个百分点; 3)要素投入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速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维持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必须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7年我国50个地级以上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发现在此期间,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略有增长,平均增长率为0.8%,其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城市进行了比较,发现其全要素生产率由于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将环境引入生产要素,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从变化趋势、动力、成因,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的作用差异等方面,对2000-2007年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环境效率的提高快于资源效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末端治理模式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有其合理性;②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各市州间表现出较大差异;③长春、吉林等区域中部核心城市的经济运行绩效对于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起着主导作用;④吉林省区域内部和年度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式差异较大,在投资拉动战略下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⑤在推动区域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提高劳动力素质、组织管理效率等软技术对全要生产率的贡献,同时重视环境成本的高位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6.
考虑地区生产技术异质性前提下,将能源和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利用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考察中国区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技术差距比率"衡量三大区域物流生产技术与全国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面板模型分析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物流技术效率总体偏低,东部实现全国最优生产技术,中西部差距较大,传统测度低估中西部物流技术发展潜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依赖纯技术进步,而非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变化;动态分析显示,区域和省际物流生产率水平分化明显,中西部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状态;政府支出、FDI、交通设施、研发、产业结构、市场需求、能源结构七个因素的研究发现,各因素对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不相同,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合理评价大型建筑承包商群体发展状况对于如何促进其与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大型建筑承包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发现1996~2001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度平均增长率为5.9%,2002~2005年达到了7.4%,表明我国的大型建筑承包商群体的发展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200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效率促进,技术进步起负作用,而2002~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而言技术效率的贡献稍大于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后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和解释了其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83个地级市2007~2015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显著正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显著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负溢出而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分区域而言,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重点环保城市多样化集聚能有效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非重点环保城市表现为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都促进了技术效率改善,对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DEA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从效率变化、规模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动态视角,探讨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企业生产率增长经常伴随着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规模扩张,这表明电子商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源于以上三种要素的组合,但技术变化在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从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B2C电子商务模式比B2B电子商务模式和在线旅游OTA业务有更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线旅游OTA业务虽然实现了技术效率的改进和规模的扩张,但技术能力下滑导致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滑;B2B电子商务模式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的原因则在于效率、技术和规模的同步下滑.这些发现启示企业管理者应该正确处理技术、规模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应针对不同的商业模式采取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其收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收敛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总体而言,1985~2007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态势,其动力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收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全要素水使用效率分析存在两点不足,其一是全要素生产率框架下过度估计了水使用效率;其二是该方法所评价的水使用效率是静态的.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固定水资源使用的情况下,分析了相对水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Malmquist指数,构建了动态水绩效指数,并将该指数分解为水使用效率影响与水使用技术变化影响,运用该绩效指数对1999-200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工业水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导致水绩效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使用效率过低.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节能减排,提高用能效率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在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约束下考察中国能源效率现状;同时结合四阶段全局DEA和方向距离函数,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能源生产/消费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可行路径.结果表明:外部运营环境中的产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内部的技术、管理、规模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分别提高-0.0601、0.0179、0.0136、0.4679、0.3972、0。4350个百分点;2003—2010年间,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从0.8391降至0.8202主要是因为行业内部效率的总体下降,而行业内部效率下降则归咎于行业内部规模效率的逐年降低.因此,合理调整行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率是现阶段中国提高区域用能效率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首次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来探讨能源效率问题,有助于厘清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程茂勇  赵红 《系统管理学报》2012,21(5):577-587,601
运用我国58家(13家上市和45家未上市)商业银行2001年~2009年的数据探讨商业银行实际利差与效率的关系。采用了随机前沿法测量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控制能力明显好于利润创造能力。建立了回归模型,从全样本和分样本角度分别研究商业银行实际利差与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实际利差与成本效率的关系显著正相关,而与利润效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银行规模、盈利能力、稳定性、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以及市场结构均显著影响成本效率,而盈利能力、市场风险、创新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均显著影响利润效率。最后,研究结论通过了3方面的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14.
能源拥挤效应是指产出随着能源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减少的非正常经济现象.为了检验中国制造业是否存在能源拥挤效应,提高制造业低碳发展能力,根据产出异质性能源拥挤效应可分解为期望能源拥挤和非期望能源拥挤.利用RAM-DEA模型分别建立管理处置和自由处置下期望能源拥挤和非期望能源拥挤模型,对中国制造业28个子行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行业非期望能源拥挤效应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到2014年制造业行业存在大约9626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浪费;大部分制造业行业的能源效率较低,且行业差异较大;从能源无效的来源来看,传统制造业主要是拥挤无效,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技术无效,而传统化工行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是拥挤无效和技术无效兼而有之;近年来期望能源拥挤无论在发生频率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善,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开始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研究结论对制造业节能减排产业结构优化,产能过剩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鉴于采购拍卖在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引导作用,这一特殊市场交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涉及资金规模巨大,这类资金配置效率如何?在非对称的采购拍卖环境下,本文以竞标者的获胜概率为突破口,建立一个政府采购拍卖模型,进而,演绎出投标者的均衡投标策略和政府的最优采购机制,发现:我国目前政府采购机制存在低效率的配置空间,其症结是政府与国有企业间的利益分成关系所致,若在投标中公开这一分成关系,即可改进政府采购资金的配置效率;对政府而言,设计一个激励相容的采购机制,不但保证了竞标结果的有效性,还可以保护竞标企业的私密信息,降低政府的采购支出.依据文中的结论,我们认为应从信息公开,机制设计和市场竞争公平性三方面优化我国采购体制,以改进政府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14家商业银行从1998~2002年的历史数据,以银行的在职人员数、固定资产、存款额度为银行投入,银行净利润、当年贷款增加额、资本收益率为产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每年的成本效率、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比较了商业银行之间效率的差异,分析了银行效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得出了如下结论:(1)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整体上有较大提高,但是国有独资银行的2个效率都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2)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无效率主要是技术效率低引起的。(3)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独资银行在配置效率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本文一是计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3种效率,即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分析了这3种效率之间的特点与关系;二是计算了连续5年的效率,在综合5年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国内银行效率的排名,避免了单一年份数据失真引起的效率评价不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高能源效率是降低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效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在简要分析回顾能源消费直接回弹效应的主要理论和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以1996-2011 年中国30 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对数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用电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城镇居民用电存在明显的部分回弹效应,且长期回弹效应为0.71,短期回弹效应为0.47. 大部分由效率提高所带来的能源节约都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被抵消,回弹效应的存在减小了能效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中国政府在制定能效政策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小能源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际能源利用的环境效率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选取CO2排放量作为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替代变量引入研究,利用非参数前沿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方向性距离函数建立能源环境效率测度模型并将"环境规制"的思想纳入研究体系,以2000~2007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各省份能源环境效率差异明显,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