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研究旨在对经典生物数学模型在中国航空公司运营环境下的适用性进行研究。首先在我国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下,使用持续绩效测试(CPT)、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KSS)和机组人员状态检查表(SP)观测飞行员飞行过程中的警觉度绩效和主观疲劳自评。其次使用机组疲劳评估系统(SAFE)模拟并量化了相应的飞行员疲劳。最后比较了SAFE模型预测的机组警觉度值与其疲劳主观自评、客观绩效之间的差异,使用方差分析来探究疲劳影响因子对模型预测和主客观疲劳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SAFE模型预测机组人员疲劳与其主观疲劳有较强的相关性,整体上模型对机组人员疲劳预测体现了与执勤时长及昼夜节律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但是连续执勤18h后预测值会偏高。可见随着对该模型验证数据量的增加及调整模型相关参数以适应我国飞行运行环境,该模型将能够作为我国航空公司疲劳风险管理体系(FRMS)预测式危险源识别的客观工具,同时也可为我国本土化生物数学模型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碳核查为航空碳排放监测体系的重要环节,为核查上报碳排放数据合理性,针对核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飞行小时的航线碳核查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航段内各个飞行阶段的飞行小时与油耗特征,建立飞机油耗量区间估计模型.而后根据航线飞行小时特征,运用行程可靠性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畅通滑行时间定义确定地面滑行时间阈值,结合航线飞行小时的季节性特征,提出基于航线的碳排放核查方法,实现航线年度上报数据的核查.最后分别对北京—上海航线1月、7月的航班进行了算例分析,为核查航班碳排放合理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2014,(17):10-11
正飞机是当今世界最快捷的交通方式。然而,长途飞行却并不是一件让人感到很舒服的事情。掌握以下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的小技巧,可以使你的长途飞行更加安全、健康和舒适!包内物品一小瓶洗手液。飞机内公共设施都是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小包的饮料果粉。补充水和电解质。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带好自己的专用水瓶。选择自己最适合的U型颈枕。能让你享受比没有枕头或平枕要高得多的睡眠质量。最好不要使用航班上提供的枕头:你会感到不舒服,不一定卫生。含有高质量蛋白的糖果,会比飞机上的点心更健康。选择低糖的。富含蛋白和维生寨的。一定记得带上双舒适的拖鞋,在长途飞行中是否充分解放双脚,是舒适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结合熵权法、层次分析法(AHP)、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估飞行员胜任力的多准则决策框架。首先,根据国内外飞行员胜任力指标框架研究进展,构建飞行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飞行员核心胜任力指标权重。随后,由专家使用AHP对飞行员心理胜任力和作风胜任力指标赋权,并建立融合的权重指标体系。最后,根据评价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方法对飞行员胜任力进行排序。通过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航线飞行员胜任力评估,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武文蕴 《科技资讯》2012,(19):199-199,201
通用飞行教员,一个奋战在民航飞行第一线的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培养航线运输飞行员的重任。艰辛而又枯燥的工作环境和特殊的教学对象让这个职业更显神秘。从现实出发,科学的分配精力和控制疲劳已成为保障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主导思想。本文从通用飞行教员切身的体会并结合人为因素的角度阐明了这一思想的关键性以及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飞行员使用智能化信息系统的视觉搜索特性,设计以信息系统等级(交互式辅助系统和电子飞行手册)为自变量、以视觉搜索特性(视觉搜索特征和绩效水平)为因变量的对比实验,记录20名航线飞行员在模拟机实验场景中所关注的各人机交互界面的眼动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构建视觉搜索绩效评估模型,反映飞行员视觉搜索特征及绩效水平。结果表明:两组飞行员的注视总持续时间、注视总持续时间占比、注视次数等视觉搜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信息系统智能化等级的提高,飞行员在单发失效和襟翼卡阻故障场景中的视觉搜索绩效水平有效提高且工作负荷降低。由此,验证了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在复杂场景下能对飞行员的工作绩效产生正效应,可为驾驶舱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优化及迭代提供理论参考,保证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山西某高校大一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和探讨夜间间歇低氧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通过在山西某高校抽取3 522名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睡眠质量情况。利用便携血氧监测腕表对有睡眠质量问题的学生进行夜间7 h持续血氧监测。根据性别分层,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间歇低氧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共发放问卷3 522份,收回有效问卷3 269份,有效回收率为92.8%。筛查出有睡眠质量问题学生428名(13.1%)。对有睡眠质量问题学生进行夜间7 h持续血氧监测,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LSaO2)<90%的学生占84.3%。夜间LSaO2与平均血氧饱和度成正相关(rs=0.435,P<0.001)。随着LSaO2的降低,氧减饱和度指数(Oxyhemoglobin desaturation index,ODI)、氧减事件总时间、最长氧减时间逐渐增加(均P<0.05),其中,LSaO2与...  相似文献   

8.
周鑫 《科技资讯》2015,13(5):223
在飞行训练过程中,疲劳是极其常见的一种现象。疲劳会严重影响飞行安全以及飞行训练的效果,但大多数人员都会忽略这种影响。疲劳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错失方向感、视觉错误和信息理解错误等不好的影响。疲劳的飞行员也会记忆力下降,对飞行程序和常规工作失去兴趣。同时,其监督力和决定力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年级医学女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及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医学院249名高年级女生进行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有27.71%的高年级女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状况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34.8%)、睡眠时间不足(27.6%)、入睡慢(13.9%)和自感睡眠质量不佳(12.1%)。睡眠质量不同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P<0.001),睡眠越好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好(P<0.05)。相关分析表明,PSQI总分与 SCL-90总均分间存在相关性(r=0.47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睡眠质量的心理症状因子主要为强迫和焦虑,这两个因素可以解释PSQI总分变异的26.5%。结论高年级医学女生的睡眠质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飞行员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翔 《科技资讯》2013,(24):190-193
在飞行中,机组成员出现疲劳状态,这是极其常见的现象.机组疲劳严重威胁飞行安全,而这种威胁往往被人们忽视,飞行安全专家科学方法研究了因机组疲劳而造成的备种飞行操纵能力降低,疲劳能够造成机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迷失方向,视觉错误和误解飞行仪表上的信息,疲劳的飞行员对完成飞行程序和常规工作不再感兴趣,而他们的监督能力和做决定的能力也会下降.预防和消除疲劳最好的办法是消除产生疲劳的因素.改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以及允许机组成员有计划的小睡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轻传统接触式睡眠生理监测系统对人体造成的负担,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非接触式睡眠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提出一种基于体动射频信号的睡眠分期识别算法.通过小波变换对射频运动传感器(RFMS)采集的体动信号进行预处理,再计算出体动信号的能量值,最后通过判别式处理和阈值法实现了睡眠分期:醒觉期、浅睡期、中睡期、深睡期.实验采集分析了8个实验者为期46天的睡眠生理信号,同时同步采集视频信息、TANITA水床睡眠信息、接触式呼吸脉搏信号.与视频结果比较发现醒觉期正确率达到90%;与TANITA水床睡眠结果相比,本系统的结果与其吻合程度达到70%;与不同睡眠状态下呼吸率、心率的变化相比,本系统的结果吻合度达到80%.  相似文献   

12.
探索心电噪声与睡眠分期是否存在关联.统计觉醒、浅睡、深睡、眼动睡眠及睡眠时相转换间期的心电噪声分布情况.选取循环交替模式睡眠数据库的失眠组(N=7)与正常睡眠组(N=14)的心电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噪声时段主要分布于觉醒期(失眠组84.2%±16.0%,正常组53.6%±21.9%,P<0.01)与睡眠时相转换间期(失眠组9.4%±12.7%,正常组23.6%±14.0%,P<0.05).睡眠中的心电噪声时段主要分布于觉醒期,其次分布于睡眠时相转换间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睡眠机制研究的简单回顾,对当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在这一机制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西归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剥夺模型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睡眠剥夺组,阳性对照组,西归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人参34.01 g生药/(kg·d);西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80.88 g生药/(kg·d)、40.44 g生药/(kg·d)、20.22 g生药/(kg·d)的剂量,连续给药9 d.在第10天,将睡眠剥夺组,阳性对照组和西归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采用单平台水环境法对小鼠进行SD,在SD期间,继续给予实验药物.3 d后,采用炭粒廓清试验观察药物对SD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睡眠剥夺对照组比较,西归高、中、低剂量组的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α)值显著提高(P<0. 05或P<0. 01).结论:西归具有增强SD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健康成人睡眠期缺氧状态下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与无缺氧状态时的变化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缺氧时随着动脉血氧饱和度的降低,血压和心率呈有意增高(P<0.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高中教师睡眠障碍的测试,了解到目前高中教师的睡眠问题带有普遍性。研究结果还表明,高中教师睡眠障碍的程度明显地高于全国常模;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其睡眠障碍也越来越严重;女性教师的睡眠障碍比男教师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such as correlation dimension,Lyapunov exponent,approximate entropy,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using a single parameter,cannot fully describe the extremely sophisticated behavior of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The multifractal for-malism reveals more “hidden” information of EEG by using singularity spectrum to characterize its nonlin-ear dynamics. In this paper,the zero-crossing time intervals of sleep EEG were studied using multifractal analysis. A new multifractal measure Δasα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asymmetry of singularity spec-trum,and compared with the singularity strength range Δα that was normally used as a degree indi-cator of multifractality.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s showed that the new measure we proposed gave better discrimination of sleep stages,especially in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leep and awake,and between sleep stages 3 and 4.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网络的睡眠监护与分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对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网络数据传输.图形实时显示.以及数据库管理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基于这些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系统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系统可望成为未来数字化家庭的重要医疗单元和今后进一步开展远程医疗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型计算机对七名健康人和一名帕金森氏综合症病人的睡眠脑电图的能量一频率分布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帕金森症患者的睡眠各期能量与正常组相比有较大的差异.由此,我们提出睡眠脑电波的能量和幅度大小有可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运用时窗复杂度序列来分析睡眠脑电,减少了非平稳性及状态空间的不均匀性造成的脑状态信息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复杂度的自身的局限,有助于不同睡眠期状态特征的提取.另外本文采用ICA、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脑电进行预处理,实验表明它们能有效地去除脑电中的一些生理干扰,有利于提高复杂度算法在睡眠分期应用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