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酒泉市甘草资源分布特点、甘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甘草采种基地、加大甘草技术研究开发、加快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甘草野生资源原种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甘草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富含甘草甜素 ,可入药 ,素称中草药之王。甘草除药用外 ,还是高级的食品、糖果、烟草工业中的调味和香料 ,纺织、制革工业中的辅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资源植物。为使甘草资源代代繁衍 ,永远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人工种植甘草 ,扩大甘草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甘草种植方式包括根茎营养繁殖、直播法和育苗移植 3种 ,后两种方式已见不少报道 ,目前 ,有关甘草根茎繁殖技术的研究还很少。我们试图通过对几种生根激素的浓度、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根茎不定根的形成与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 ,找出适合加快根茎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西北不同区域商品甘草进行质量评价分析.方法:文献考证、信访调查、实地采样、有效成分质量评价.结论:西北不同区域的商品甘草主要有乌拉尔甘草、黄甘草和胀果甘草3个品种,以乌拉尔甘草为主流品种;以甘草酸、甘草苷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出:不同品种间有效成分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甘草品质的规范化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西北地区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宁夏中部干旱区甘草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宁夏干旱区甘草群落的多样性,为野生甘草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度指数综合分析甘草群落多样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甘草群落可划分为11个群丛,群丛间种群个体数量具有明显不均匀性,进而导致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群丛间的变化;②生境异质性引起甘草群落多样性出现复杂的变化;人为无序采挖是造成甘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减少最直接的原因,而放牧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不一,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结论 在干旱荒漠生境条件下.有效控制人为的滥采乱挖是恢复和维持甘草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疆分布甘草属(Glycyrrhiza L.)植物五种:甘草(G.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粗毛甘草(G.aspera)、科氏甘草(G.korshin-skyi)。本文用一元处理方法,首先分析了各种甘草分布区与其邻近地区的分布关系。研究了各种甘草对年均温度、年积温、无霜期、年均相对湿度等主要生态因子的适应幅度,其序列是:甘草>粗毛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科氏甘草;各种甘草分布区的海拔高度与干燥度的幅度,其序列是;甘草>胀果甘草>粗毛甘草>光果甘草>科氏甘草。分析了各种甘草在各群落中的形态特性与生长发育状况。还绘制了新疆甘草地理分布图,提出三项合理开发利用新疆甘草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作者将我国历代记载的药用甘草产地进行了考证与澄清,并对甘草药材商品的原植物进行了研究、最后确认我国东北甘草。西北甘草为乌拉尔甘草,新疆甘草为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黄甘草和少量的石河子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几个变种,西班牙甘草是光果甘草,伊朗和伊拉克甘草是光果甘草的变种蓝花甘草;苏联甘草为乌拉甘草及光果甘草的变腺种毛甘草。中国产的粗毛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苏联产的刺毛甘草,美国的鳞片甘草都不作药用。最后作者阐叙了甘草资源的枯竭与人工栽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西北的甘草——西北资源植物资料之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草是一种重要的野生资源植物。它不但在医药上应用极广,而且在食品和轻工业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品质中等的牧草。应深入研究,综合利用。甘草属植物我国共有9—10种。西北分布有7种,其中刺果甘草仅见于陕西渭河流域的滩地,故未加研究。本文只讲座了六张,即光甘草(Glycyrrhiza glabra),甜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inflata),黄甘草(G.sp.),粗毛甘草(G.aspera)和园果甘草(G.squamul-osa)。其中以甜甘草分布最广,药用价值最大。粗毛甘草仅见于新疆,常为田间杂草,可用作牧草。甘草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是暖温、温和的干燥、半干燥区域,草原,草原化草甸和荒漠草甸上的植物,也是一种喜光植物。它的分布也和一定盼温度及地下水位有关。甘草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蘖繁殖,有发达的地下根茎及根系。根茎有水分及垂直根茎之分。由于水平根茎在地下蔓延,重生新株,故甘草每多数丛集成一片。为了改善和恢复甘草天然植物群落,提高天然植物群落产量,应进行深入的生物学研究,藉以规定利角现有群落的利用制度和顺序,并给天然群落以农业技术上的帮助。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草产量,合理利用荒地,变野生为家种,也应该进行甘草的引种栽培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很好地控制甘草多发性害虫,针对甘草主要害虫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和甘草蚜虫(Aphiscraccivora),采用不同时期施药和释放天敌,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5月中旬,甘草萤叶甲虫口基数达到4头/株时为防治关键时期,采用苦参碱(8.33μg/mL)进行控制,药后21 d防效可达93.91%,很好地压低了越冬成虫虫口基数;5月下旬,甘草蚜虫开始发生,虫口基数为50~80头/株时释放天敌(3头/m2),此时对甘草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好,可达80%以上.研究对甘草萤叶甲和甘草蚜虫起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作用,为建立甘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乌拉尔甘草与刺果甘草茎叶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和刺果甘草(C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茎叶进行了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糖,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茎叶氨基酸含量为26.96%(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23.56%,总糖含量为14.05%。粗纤维含量为19.6%,刺果甘草氨基酸,钙、钾含量较高,分别为28.24%(干物质),1.41mg/g,1.47mg/g,从而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我国北部药用甘草的生物学特性和群落学分类系统.目的是为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生态学依据,并为甘草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我国利用甘草的历史,分析了近代甘草资源分布面积缩小、蕴藏量减少的原因。作者提出应用生态学原理,坚持保护与开发的原则;提出保护野生资源的途径;作者认为保护野生资源必须树立保护大环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甘草是重要的药材,随著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野生资源的利用已十分有限,甘草育苗移栽技术已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以甘草与柚子为主要原料,研究甘草柚子酒的发酵工艺.首先确定柚子汁:甘草液=2:1(m L/mL)时甘草柚子酒的感官品质较好.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糖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pH值、酵母接种量对甘草柚子酒感官品质的影响.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甘草柚子酒发酵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初始糖度为18°Bx,发酵时间为7 d,发酵温度为22℃,初始pH值为3. 6,酵母接种量为0. 04%条件下可得到品质优良的甘草柚子酒.用β-环状糊精对甘草柚子酒脱苦,其最佳添加量为0. 8%,得到了淡黄明亮,酒香浓烈,清爽润滑,健胃益气,消痰止咳,清热功能的甘草柚子酒.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中药材市场,藏药、芦苦、甘草等品种发展前景看好,有待于加大开发力度。由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尘埃少,药用植物如沙棘、冬虫夏草、青贝母等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药品。芦苦的防癌、美容、消炎等药性功能将逐渐被人们重视,我国对其开发尚属初级阶段,开发潜力很大。甘草是我国传统四大草药之二需求量大,但大量的采挖!使甘草资源濒临枯竭,人工种植甘草需干旱少雨等多种自然条件。有关人士认为,种植甘草经济效益可观,前景广阔。藏药芦荟甘草有发展潜力@沈季  相似文献   

15.
开发一种微生物转化法提高甘草中甘草次酸质量分数的制备工艺,为工业化生产甘草次酸提供新方法.以甘草内生真菌RE4及甘草内生真菌RE11混合液体培养转化处理甘草后,甘草次酸质量分数显著提高,经工艺优化后甘草次酸的质量分数提高到3.892 9 mg/g,是未经转化处理时0.128 3mg/g的30.34倍,采用超声提取,大孔树脂及硅胶柱分离转化后的甘草样品,经分离后甘草次酸单体的产率可达2.03 mg/g,约为生药中甘草次酸的30倍.微生物转化甘草可以提高甘草次酸产率,具有工艺简单,能消耗少,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甘草的化学成分方面对甘草进行综述,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以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为主,还有香豆素、生物碱、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和多糖等。目前已从甘草属植物中经鉴定到60余种成分,其中苷元40多个,三萜类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是有甜味的皂苷甘草甜素,亦称甘草酸(GL);甘草查尔酮甲(Licochalcone,LH)、甘草苷(Liquiritin,LN)和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ILN)等为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和筛选甘草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采用超滤质谱法(UF-MS)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和5种甘草提取物(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甘草呋喃酮和甘草利酮)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5种甘草提取物均与人血清白蛋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其中甘草酸的结合能力最强,其次是甘草苷、甘草素、甘草呋喃酮和甘草利酮.说明超滤质谱法可准确识别与受体蛋白质结合的活性小分子配体,实现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8.
通过筛分到的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酶的黄曲霉HC-12对甘草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的样品进行常规动物药效实验验证甘草发酵后的增效效果,HPLC结果表明甘草经黄曲霉HC-12转化作用后,甘草中的甘草酸水解为甘草次酸.动物药效学实验说明发酵后甘草的抗炎、镇痛活性较未发酵甘草有显著性提高,并且药效作用迅速.通过微生物对甘草中的甘草酸的转化作用,甘草的药效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甘草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的野生资源逐年减少,面临枯竭的危机,本文为人工驯化变野生为家种,为开拓新种植业提供了资料。本文介绍了人工栽培技术措施,种子处理方法和田间管理。作者还提出种植甘草不要与作物争地,要充分利用荒滩地、弃荒地、林下地,以及与作物间作的建议。最后提出种植甘草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于当地的种,与引种的成功和取得高产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的质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新疆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的质量差异,本文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全谱分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在2θ值2°~30°低角度范围内指纹图谱无较大特征差异;野生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和Fe、Mg、Ca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栽培甘草,且成份比例也不同——野生甘草中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是1.00:6.67:107.84,而栽培甘草中为1.00:8.70:36.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