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来的词学研究成就斐然;词史著作的大批出现表明词的文体意识在文学史写作中已充分自觉;词学是一门文体观念处于论争状态的学问,而文体疆界的漂移性恰是词文体的基本特性。它产生于历代词人的不断创造新变,并体现于词学批评中的种种意见纷争;漂移性从词学中一系列相对的范畴如重拙大说、雅俗之辨、音乐性与文学性等问题上都可看到。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大学精神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大学精神的形成成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志。我国当代大学精神的衰微,既有“官学”色彩浓厚和发展过程中继承性不足的历史因素,也有大学在社会转型期面临困境的现实因素。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从人文精神、自治精神、学术自由精神、批判精神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精神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3.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以传统的以诗论词的形式,评骘词人之创作,实可视为一部论述自唐代敦煌词到晚清词之源流正变的简明词史。从中也可窥见夏氏作为词史研究者与词人的词学观。夏氏以敦煌曲子词为词的起源,强调词的民间起源;同时将词与国风的传统连接起来,明确地体现出诗词一脉的词学观。在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也更强调前者,认为对词作之高下的评判,当以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度和广度为标准,并以此来贯穿整个词史。这一观念,就词学史而言,体现出一种革命性。实际上是沿着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思路,但持论更加谨慎有据,且主要着眼于内容和境界,不同于常州派主要着眼于兴寄的表现方法上。  相似文献   

4.
《尚书》中揭示的“殷鉴”观念为咏史怀古的文学提供了生成的文化土壤,封建统治者施于民众言说权利方面的苛政则是咏史怀古的文学生成的现实依据,而陵谷迁变之初的言语禁忌更是直接催生了遗民们那以咏史怀古的方式来抒怀的文学表达策略。在异族治下的宋遗民词人,承袭并发展了前人咏史怀古的文学表达方式,常常以陈述历史的方式来隐喻现实,借咏歌前人的方式来表述自我,且他们的这种言说方式带有明显的“遗民性”。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英语既是一种有丰富文学和文化传统的文字,又一直是一种开放性语言。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它一方面不断从别的语言(如拉丁语、希腊语、法语等)吸收大量的字和词,另一方面它本身也一直向外扩张影响,特别是近一二百年来,由于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扩大,它早已超出英、美两国国界,得到充分发展益成为当今世界上词汇最丰富,使用最广泛的世界性语言。根据语言学家的统计,现在英语词汇已超过七十万,而且还继续在增长。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里,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鲜…  相似文献   

7.
清初词人焦袁熹的论词组词《采桑子·编纂〈乐府妙声〉竟作》五十六首是词史上第一组论词组词。结合焦袁熹的其他词论资料,可以看到焦袁熹论词并非前人所说不脱浙西派窠臼,而足称浙西派之诤友,他在浙西词派风靡词坛之后重新提出尊柳、尊周,认为词是以“嘲弄风月”来“空中传恨”,提出词中所传之情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并对这种词境早于况周颐近二百年进行了描述,凡此皆在词论史上颇具开创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8.
“边城”生命范式以其生命主义哲学完成了对民族精神的现代性审视。它以自然的人性观为改造现代人性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以审美的途径实现了对现实人生境界的提纯。以文化的视阈为民族文化启蒙提供了形式上的可能性,由此指向了民族现代性的建设问题。然而,“边城”生命范式是一种主观的生命范式,作家对于生命活动的抽象与嫁接,使得人本主义精神没有真正贯穿到现代实践领域,也没有真正解决传统与现代对接这一重大课题。“边城”生命范式是一项尚未完成的生命工程。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是一个政治经济、思想观念激剧变革的时代,社会的转型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型。随着“西学东渐”,文学领域中新旧观念的斗争更为激烈。就词坛而言,虽没有“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那般的狂飚,但也同样存在着守旧与变新两股潮流。况周颐和王国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字夔签,号惠风,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出生官宦人家,其父周询,官至河南按察使。况周颐于光绪五年中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晚年避居上海,最后贫病而终。况周颐毕生治词学,为‘清末四大词人”之一,著述颇丰,有词论著作多种,…  相似文献   

10.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范围中一朵新生的奇葩,她以秀艳统丽的姿容而与很早就取得正统地位的诗文争辉媲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使得翻过了盛唐这座文学高峰之后的封建社会后期诗歌黯然失色,尤其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宋词,已被后人视为与“唐诗”、“元曲”鼎足而立的“一代文学”的代表和典范。比较而言,唐宋词比正统诗文具有更为强烈更为浓郁更为鲜明的审美特性。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受儒家“诗言志”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正统诗歌比较注重“比兴”、“美刺”、“讽谕”和‘高托”,追求文学的政治功能和教化作用,这样也就相应地一定程度地…  相似文献   

11.
晚清词社,较之以往,更加发达,不仅几乎包含了词坛所有重要人物,亦与当时的词学精神紧密关联。文章对从道光后期以至宣统年间的143个各色词社进行梳理,以为相应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的著名诗人,但他却因为“有伤风化”的诗作《爱经》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学地位。笔者认为,奥维德抛弃战火的庄重而落笔于暖玉温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切入,以希腊和罗马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古罗马的社会现实、奥维德本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他对女性的基本态度等方面解读《爱经》,当可还作者一个历史的公正。  相似文献   

13.
清初广陵词坛邹祗谟、王士禛、彭孙遹三位主将中,彭孙遹的词与词论,贯彻并发展了邹、王二人力图倡导的理论主张,是广陵词坛词学理论与实践的代表人物。彭孙遹提出“艳丽”本色是词体特性的必然要求,艳情与雅正实为一体二端;彭孙遹的词学理论主张以自然为宗,但也主张要加以雕琢,所谓“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骎骎乎绝唱矣”;彭孙遹在批评词时虽然以“艳丽”为本色,但却并不排斥其他风格的作品,更能发现同一个词人身上并存的不同风貌。正是在清初那个特殊的背景中,横亘彭孙遹心头那难于说破、又无法释怀的士子情怀让他对稼轩词风的本质特质有了最切身的理解,从而也使其词风得稼轩三昧。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旧体诗词研究热似乎不能摆脱虚热的病象,本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复活的本土“实学”传统被新时期以来长期盛行的“文化热”的表象所遮蔽。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当前的旧体诗词研究亟需提倡一种实证精神,宏观的论述必须建立在微观的剖析之上,真正意义上的宏文必须要有坚实的微观个案文章来支撑和建筑。只有建立在编年史的基础之上的历史叙述,穿插纪传体(以旧体诗词名家为砖块)和纪事本末体(以旧体诗词社团和流派为支柱),经纬交织,在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中去描述的旧体诗词发展史,才是可靠的信史。  相似文献   

15.
王国钦先生就诗词入史问题的商榷文章,为了给自己的观点树对立面,歪曲甚至篡改我的文章,比“断章取义”还要“不公道、不厚道”。现代人的古体诗词该不该入现代文学史,这是可以讨论的。我主张慎入,是根据文学史的经典性原则、诗词传播接受的大众语言基础、现代性标准和五四传统的意义而提出的,但又坚定地认为旧体诗词在其辉煌的历史上会永远地活着,而且对今人的旧体诗词也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词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宏观上确定现代词学的内涵、范畴及分期情况;二是微观上讨论现代词学家的词学成就。这种研究格局奠定了现代词学研究的主要基础。此后的研究相应地从五个方面展开:一、及时整理和搜集现代词学文献;二、加强现代词学家的个案研究;三、将现代词学的研究置于现代学术史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四、加大现代词学与传统词学的比较研究;五、开拓现代词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杨铁夫的词学活动包括词体创作、词学交游与词学研究等三个紧密勾连的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在师出名门基础上的梦窗词研究这条主线贯串起来。杨氏深受朱祖谋影响,所作极力摹习梦窗,是他肆力梦窗词研究的主要内在缘由。又借助与当代词宗的亲密师弟关系,快速融入主流词坛,抓住词界热点细致研讨,是其得以推出梦窗词研究方面标志性成果的重要外在推力。杨铁夫以梦窗词研究为中心的一系列词学活动,为近世广东乃至整个国内词学的完整建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具有独特的词史价值和词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纳兰词化用数量很多,特别是化用唐宋诗人及花间派词人的地方较多。他化用的类型有“明化”有“暗化”、有“正化”有“反化”,化用的方法有原句话用、增字化用、减字化用、改写化用等方法,纳兰词中的化用达到了自然典雅、了无痕迹、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词学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词学流派——“南派词学”与“北派词学”。这种分类有两个依据:一,两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事词学活动与词学研究的主要地域,二,他们的词学代表作的产生地域。本文关于二十世纪二十位已故词学名家的流派归属的认定,除了这两个依据之外,同时还依据他们的师承关系或其所接受的影响。文章从二十个方面揭示了这两个流派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又从十五个方面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异同,最后简要阐述了词学流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的历史渊源“发展”是一个外延广泛,并且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就其一般意义上说,是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进程。我们这里的“发展”一词则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其内容包括经济、科技、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诸多方面。从历史上看,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尽管有关于理想社会的各种相拉图式的幻想。但作为人们有意识地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理论探讨,却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法国的启蒙运动首先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发展问题。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