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喻萍 《科技资讯》2009,(16):117-118
本文对油田油井能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对能耗监测系统的研发路线和技术实现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系统的构成、特点以及应用情况。系统和油田生产管理相结合,集油井的单井电量计量和油田生产状况的监测于一体,有效提高油田生产用电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油田节能降耗措施的制定和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气计量是指对石油和天然气流量的测定。油井产量计量是指对单井所生产的油量和生产气量的测定,它是进行油井管理、掌握油层动态的关键资料数据。外输计量是对石油和天然气输送流量的测定,它是输出方和接收方进行油气交接经营管理的基本依据。油井产量的计量是油田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油井产量进行准确、及时的计量,对掌握油藏状况,制定生产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各油田采用的油井产量计量方法主要有玻璃管量油孔板检测、翻斗量油孔板检测、两相分离密度法和三相分离计量方法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油田越来越需要功能强…  相似文献   

3.
由于油田长期滚动开发建设,现河采油厂部分采油队之间存在油井集油流程交叉,无法实现油井计量。另外,低产液、低含气油井计量困难,高含水、稠油及三采原油的开发及油区环境恶劣等因素,目前的油井计量技术和手段难以适应这种开发形势,计量误差越来越大,单井计量数据无法全面真实反映采油队的原油产量,不能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增产措施时有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采油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使用。1996年胜利油田采油院进行微生物单井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效果。微生物单井处理技术能改善原油物性,起到降粘、清防蜡、降低油井负荷、延长热洗周期的作用,从而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现代通讯GSM/GPRS和完善的油田局域网对油田所管辖的计量站所有油井的总产液量和掺水量进行实时监测计量,再借助现代GPRS无线通信技术和局域网、WEB浏览技术,将监测结果集中发往数据库,通过B/S浏览模式,使不同层次管理者实时掌握生产动态,同时将生产管理前移至计量站,使生产管理向精细化、扁平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所属的KGM公司所管理的Akshabulak油田 M-II油藏以天然能量开发为主,油藏的边底水能量有限,油藏地层压力下降快;地层停喷压力预测在10MPa左右。单井产量大于50m3/d的油井,为进一步提高油井产量,考虑采用螺杆泵提液生产。通过生产系统优化,螺杆泵工作正常,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往往通过试井资料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但试井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且难以随时进行动态储量分析,基本上没有利用单井的相对渗透率和单井采油指数的变化来确定单井控制储量。在分析采油指数变化与相对渗透率关系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确定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得出采油指数递减率与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速率相同的关系,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计算出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同时对剩余可采储量作出准确的预测,为单井挖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目前新疆油田石西油田现场仍采用的是分离器与浮子液位计的计量方式,该计量方式存在实时性差、排液困难和计量精度不高等问题。采用原油多相流自动计量系统,解决了长期困扰油田单井在线计量中实时性的问题,并且通过使用质量流量计,得到了单井油、气、水及含水率等计量数据。  相似文献   

9.
真空超导加热器在油井热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雄翼  曹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595-3597
油井热洗是油井维护生产的保障性措施,为了在热洗过程中降低地层污染,缩短油井产量恢复期,应用一种真空超导加热装置,利用加热油井自产液进行洗井,实现不压井洗井,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该装置可通过最大流量为20m3/h的液体,可承受最大工作压力10Mpa;其真空度为-0.09 Mpa,热效率达到90%左右。在采油一厂平均年应用300余井次,油井恢复期0-2天,相比常规热洗节省燃油费用1000~5000元/井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田油井计量主要指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对油井采出油气水的产量计量,是科学合理考核各级单位生产任务完成、能耗情况、及时全面掌握区块产能动态的重要参数。该文简单介绍了国内油田主要采用的几种油井计量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并阐述油井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油田的生产特点决定其油井分布的不规则分散性,这就为油井的日常管理带来不便,而采用无线监测技术的方式对油井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控可以克服此不足.通过基于GPRS及局域网的生产监控系统在油田的实施,不仅可以对油井实现24 h实时在线监测,及时发现油井的生产状况,并通过对实时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快速判断故障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油井正常生产,提高油井有效生产时率.  相似文献   

12.
低能油井产量的计量是油田生产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准确、及时的计量,有利于制定生产方案、评估开发价值和掌握油藏状况。现有的低能油井计量中,虽使用了一些先进的仪器仪表,但仍需大量人工参与,费时费力,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所以采用当前工业控制中比较先进的控制器PLC进行现场实时控制,并使用组态软件作为上位机的显示,真正实现了计量的全自动化控制,使得系统控制精确、直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延长油田递减规律和采收率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利用单井产量数据和双曲二元回归法分析延长油田的递减规律和采收率.结果 延长油田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投产的油井递减期产量变化为双曲线递减;20世纪80年代投产油井递减期产量变化为幂指数递减;20世纪90年代投产油井递减期产量变化为类双曲递减.综合确定延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为10%.结论 递减规律和采收率等主要开发指标的研究为油田进一步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稠油开发面临成本高、效益低的难题,对其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显得尤其重要。单井效益是油田效益的基础与核心,本文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开发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采油单井为评价单元,基于DEA方法的单井效益评价体系。通过对杜84区块206口油井的评价,区分了不同效益水平的油井,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外大量工作,筛选出3组能够较好地改善试验区原油物性、提高驱油试验驱油效率并适应油藏环境生存的采油菌种对青海油田5口井进行了微生物单井增产处理,这些油井产量低,生产很不稳定,生产过程中出砂和结蜡严重,原油的粘度、比重和凝固点都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高达160 918 mg/L以上,地层温度33℃左右。微生物处理结果表明,油井见效率75%,日均产量增加8.53%到35.72%,油井热洗周期延长2.3倍以上,投入产出比达1∶4.5,微生物强化采油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王术明 《天津科技》2004,31(4):21-23
介绍了油田单井湿气计量工艺特点及计量技术发展概况。主要论述了用于油田单井湿气计量的各种计量仪表的特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单井湿气计量精度的各种措施及流量计发展动向。为油田湿气计量仪表的设计选型、使用及维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油气集输系统是通过"管-站"组成的管网系统进行的。油田地面管网规划方案是在地下开发方案己知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任务要求进行的地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在集输管网优化研究中,管网拓扑形式的选取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整个优化研究的成败。文章以计量间所辖油井井口至转油站进口的地面集输管网为对象,以管道长度最短为目标,根据油田地面环状管网连接特点,确定环数、油井连接情况及计量间管辖范围及规模。根据优化理论建立环状管网拓扑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温液油井洗井技术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在正常生产时,原油从地层流入井筒,然后从井底上升到井口的活动过程中,其压力和温度逐渐降低,当其降低到析蜡点时,蜡便结晶析出,附在油井管杆壁上,形成结蜡现象.结蜡会造成油流通道减小,油井负荷增大,井口回压升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蜡卡、抽油杆断脱等,增加维护性作业井次.油井热洗是减少和清除井下管杆结蜡,进行油井维护管理的最重要手段.通过现场实践,我们摸索了利用高温液洗井新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前端是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基本部分,它们作为与生产过程直接联系的分处理机被大量分布在现场上,负责对现场状态进行监控、测试,将测得数据进行预处理后,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给主机处理,同时也接收主机命令,完成相应的动作. 我们设计制造了一种油田自动化测控系统.该系统由一台主机、一台通讯控制器和35台前端构成.前端被分布在约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别被安放在27个油井计量点、5个原油中转站、一个油库、一个水源和一个注水站上.前端通过460MHz调频无线电台与主机互传信息.该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对整个油田的自动化集中计量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杨洪友 《科技资讯》2010,(34):38-38
通过对抽油机井热洗工艺的理论分析和工作实践总结,认为在目前生产及工况下,热洗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油井结蜡的影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清蜡手段。本文在热洗周期及热洗工艺参数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