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纳米材料所独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尺寸效应,这些效应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综述了纳米材料在传感、催化、光学、生物、医学、磁性等方面的应用,并说明了它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葛跃  杨连珍 《科技信息》2012,(2):169-169,171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影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特性、应用进展、前景展望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概念及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等特性。指出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可以制造纺织新原料、纳米浆料以及改善织物功能。  相似文献   

4.
容红宾 《科技信息》2012,(11):71-71
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同时纳米材料在进行细胞分离、细胞染色以及制成特殊药物或新型抗体进行局部定向治疗等应用越来越成熟!纳米科技的应用越来越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5.
纳米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征的结构层次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使拥有了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在众多研究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对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因受量子尺寸效应和介电限域应等特性的影响 ,往往具有不同于块体材料和原子或分子的介观性质 ,在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催化和环保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并指出了当前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纳米涂料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量子效应等四大物理特性以及国内外纳米涂料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因受量子尺寸效应和介电限域应等特性的影响,往往具有不同于块体材料和原子或分子的介观性质,在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催化和环保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本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和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指出了当前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的结构由表面(界面)结构组元构成,粒径介于原子团簇与常规粉体之间,一般不超过100nm,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粒径越小的纳米材料,其界面组元的比值越高,低动量电子散射量越大。纳米材料的界面组元中含有相当量的不饱和配位键、端键及悬键。由于不同的纳米材料各具独特效应,如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进而导致在声、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如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等,因而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生物、医药、化工、材料等众多领域.碳纳米管作为重要的纳米材料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纳米科技的前沿领域.近年来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合成的金属纳米粒子一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燃料电池、催化剂、光电子器件、传感器等方面显示了广泛的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块体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块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 ,是当前纳米材料领域内的一个热点 块体纳米材料具有奇异的结构和特殊性能 ,其在力学、电学、光学和磁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针对块体纳米材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热稳定性及致密性等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通过加入第二相微粒、强烈塑性加工措施来改善块体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 ;采用烧结、挤压辅助工艺来提高块体纳米材料的致密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二维纳米薄膜、三维纳米晶体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催化、光学、电学、磁学,传感器、陶瓷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序介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道排列长程有序,孔径在2-50nm之间。该类材料是以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在一定条件下模板与无机组分相互作用通过超分子组装过程形成的。人们已经合成出具有不同组成,孔结构和性能的介孔材料,这类材料在光,电,磁催化和吸附分离等许多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对介孔材料的合成,合成机理以及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纳米技术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涵盖物理、化学、应用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模拟/设计科学、电子学、工程学、生物技术、遗传学、蛋白质工程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科学。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使得材料的电学、力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了惊人的变化。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纳米材料及技术成功的应用于环保、陶瓷、纺织、润滑油、电子信息、化工、生物工程和制药、涂料、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从而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5.
稀土配合物与基质材料复合既具有稀土离子特殊性能,又具有高分子材料质量轻、抗冲击力强和易加工成型的优良性能,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稀土离子在有机介质中的光吸收和受激发射受到人们的重视。稀土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将稀土化合物作为掺杂剂均匀地分散到单体或聚合物中,制成以掺杂方式存在的稀土高分子聚合物;另一类是稀土化合物以单体形式参与聚合或缩合,或与大分子链上的官能团进行络合,直接配位在聚合物的侧链上,获得以键合方式存在的稀土高分子聚合物。文中以这两大类稀土高分子聚合物的复合方法及研究状况为主要内容进行综述,并介绍了稀土高分子聚合物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原理和应用两个方面阐述了石墨烯中电子光学研究的进展,介绍了石墨烯的电子能带结构和量子力学对它的理论描述,分析了电势和磁势对电子束传输的影响,探讨了负折射效应以及利用该效应设计的电子透镜,讨论了电子在石墨烯界面全反射时产生的Goos-Hnchen效应和石墨烯电子波导的构建方案,最后说明了电子光学其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e nanocompoisites of ferroelectric matrix and nanosized particles ( clusters) (" ferroelectric- based nanocomposites" for abbreviation) constitute a group of novel functional materials. A new physical system, meso-system modified by high-dielectric and high-field environment, was formed in the composites. These materials show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nonlinear optics, low driving voltage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and quantum dot lasers. In this review, the basic design idea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re introduced; research progress in this area made by the author and other colleagues are summarized; the dielectr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the effect of high-dielectric and high-field environment, and the possibility for realizing low driving voltage high-field electroluminescence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8.
特殊功能材料是一些具有优良电学、磁学、学、热学、学、力学、化学、物医学功能,在各类高科技领域到泛应用.正电子湮没技术是一种对材料微结构特别有效探测技术,特别是对各种缺陷、空位和微孔尤为灵敏,通过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多普勒展宽谱和慢正电子束技术,通过分析正电子湮没参数可以获材料从表面到内部缺陷分布信息和随外部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引起微结构变化.本文选取几种特殊材料正电子湮没实验结果来分析材料内部微结构,表明正电子湮没谱学是一种独特研究微观结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将纳米材料分为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以及纳米聚合物,介绍了它们的特性及近十年来在蛋白质固定吸附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